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益阳市名人

邹岳汉

邹岳汉人物照片

益阳名人邹岳汉介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邹岳汉,湖南益阳人,男,1937年12月生。大学文化。先后从事教育、新闻、编剧、文化、文联等工作,曾任原益阳市文化馆馆长、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年度散文诗》主编。

邹岳汉人物简介

195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致力于散文诗的创作与研究,1985年底创办中国首家散文诗期刊《散文诗》,并任主编至2000年底整15年。2000年起主编中国首套《中国年度散文诗》至今已连续7年出版7卷(至2010年1月已出版10卷),今年起又兼任常年、连续出版的《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主编和《诗潮·散文诗专栏》主持,20余年来持续而卓有成效地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散文诗论坛总顾问。《中国年度散文诗》主编。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诗集《启明星》、《时光之水》、《青春树下》、诗集《远去的帆》,合集《邹岳汉、刘定中卷》,史论《中国大陆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等。2000年起主编中国首套《中国年度散文诗》,至今已出版10卷。另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精选》(与王宗仁合编)等编著。

邹岳汉人物事迹

邹岳汉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致力于散文诗的创作与研究,1985年底创办《散文诗》,任主编15年,曾出访莱比锡、香港等国际书刊博览会并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年度散文诗》主编。

2005年12月2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李鹏来益阳采访,他在《散文诗》创办人、前主编邹岳汉、主编冯明德的陪同下,来到益阳市文联院内《散文诗》编辑部,尔后,又来到位于体育场的《散文诗》杂志社旧址。巨大的反差,使李鹏怎么也无法将手中制作精良、印刷精美的《散文诗》与这些极其简陋的场所联系起来。

邹岳汉、冯明德的心中同样极不平静。20年的沧桑岁月,20年的拼搏创业,此时,是否在他们的脑中翻涌着巨大的波涛?一个并不是十分出名的地方,办了一个相当出名的刊物,“文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益阳有个《散文诗》的”(谢冕语)。正是他们艰苦创业、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奇迹。

1985年,正是新时期散文诗创作风起云涌的时候,年富力强、深刻严肃的益阳市文化馆馆长邹岳汉当选为益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在有了少量编制和经费之后,办一个刊物的想法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他多方权衡,缜密论证,最后决定办一个散文诗刊物,“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作品支撑自己的刊物”,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家《散文诗》横空出世,她立足潇湘,从此担负起推动当代散文诗繁荣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处于“填空补白”依附状态中的散文诗,自此稳步踏上了独立自主之路。从1985年到1992年,《散文诗》编辑部挤在益阳市体育场东侧一间借用的10余平方的小屋里,而后又曾转到一栋旧家属楼的车库里办公,邹岳汉们就在这里审阅来稿,编辑刊物,时常加班加点,就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刊物印出来之后,编辑部所有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来编辑部帮助写信封、装刊物,打包,然后,用一辆旅行小拖车送往邮局,发往全国各地。邹岳汉、冯明德曾拉着一辆小拖车,手拉肩扛,带着上千册散文诗刊,经长沙,到邵阳、衡阳、株州、湘潭等城市的报刊零售公司送刊上门,委托寄销。去外地开会,也必定带上几百册刊物,北京、石家庄、常德、岳阳、永州、成都等地都留下了他们推销《散文诗》刊的踪影。

为争取全国正式刊号,邹岳汉多次奔波于益阳——长沙——北京之间,向益阳市、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汇报,力陈。一腔干事创业的热血,终于感动了“上帝”,1992年5月,原益阳市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国家新闻出版署以《新出期[1992]580号文件》批准《散文诗》公开发行,邹岳汉捧着文件,激动万分,“八年抗战,终于胜利。”由零开始,由小到大,《散文诗》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全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邹岳汉是一个风趣严肃、潇洒认真的人,在当代诗坛,是有眼光、有影响的主编之一。散文诗创办之初,没有专项出刊经费,极其困难,他从分析市场入手,树立了走向市场的信心。他认为,散文诗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格调高雅,必将受到大、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大力欢迎,也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追求“文化快餐”的需要,《散文诗》具有走向市场的广阔潜力,因而,只要是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品,只要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只要是具有探索意识的作品,《散文诗》总是不惜版面,隆重推出。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园地公开,唯质是取,以作者为中心,为所有散文诗爱好者办刊”的方针,逐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欢,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也为《散文诗》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由开始时的不定期,到1990年的季刊,1993年的双月刊,再到1997年的月刊,发行量日渐攀升,每期发行量最高达到7万份,年发行量达70万份以上。在纯文学刊物发行量普遍滑波的情况下,《散文诗》这种充满生机、稳步发展的态势,被广大文学爱好者称之为“文学的一块绿洲”,“生命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他在1998年提出的“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的发展方略,日益彰显其生命活力,无论是稿件质量,设计水平,还是印刷、装订,《散文诗》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社科类一级期刊,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社科类百佳期刊提名入围参评,2000年获“湖南省首届十佳社科期刊”并被授予“湖南省优秀期刊奖”;先后出席过北京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香港第六届国际书展,1996年随中国期刊代表团参加莱比锡国际书刊博览会;作者队伍、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和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各国,每年接受海内外来稿3万余件;2000年,自筹资金建起270平方米的办公新址。

“用小拖车拉着杂志寻找售刊渠道”、“大夏天赤膊上阵作杂志”、“为刊号屡上京城”成为邹岳汉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创办中国首家散文诗期刊的事迹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纲》、《中国散文诗研究》、《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等理论著作。值得品味的是,随着《散文诗》发行量和影响的不断扩大,邹岳汉在《散文诗》上发表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刊物的编辑、发行,举行全国散文诗大赛上,并先后编选《中国散文诗大系·湖南卷》、《爱的沼泽地——<散文诗>刊精品选(1986—1992)》、《散文诗精选——<散文诗>刊精品选(1993—1998)》和《散文诗金库丛书》,但他从没有停止过思考,更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紧张的编务之余,他把别人散步、喝茶、聊天的时间用在了读书、创作上,出版了散文诗集《启明星》、《时光之水》、《青春树下》,诗集《远去的帆》,合集《文艺湘军百家·邹岳汉、刘定中卷》,可谓硕果累累。

2001年,邹岳汉离开了主编岗位。退休之后,他不辞劳苦,受漓江出版社委托,主编中国第一套《中国年度散文诗》,他以科学、求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广泛阅读,反复筛选,对全国散文诗年度情况进行评点,至今已连续7年出版7卷,其中,2002卷再版后再次脱销,这套书不仅是中国当代十分有影响力的散文诗年度选集,也是全国各类文学作品年度选出版物图书市场上一个知名品牌;他多次担任《散文诗》举办的大赛评委,继续为中国散文诗事业无私奉献;他埋首书斋,用自己20多年来的非凡经历和一个著名作家、编辑家的独特视角,写下洋洋数万言的《中国大陆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在《散文诗世界》2006年第1期发表,得到了著名作家、评论家郭风、耿林莽、李耕、王尔碑、海梦、蒋登科、秦兆基及整个散文诗界的肯定和好评,认为这是“邹岳汉对中国散文诗理论建设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在益阳留下的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词《菩萨蛮》,铸就了益阳的文化底蕴。《散文诗》从一本县级文联的内部交流刊物到现在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文学品牌,以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逐渐成为益阳的文化名片。在多年努力特别是1992年获准公开发行以后取得多种奖项的基础上,2001年,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予以重点扶持的“期刊方阵”;2003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改办半月刊;2005年,《散文诗》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提名奖”。自2001年开始举办的全国散文诗笔会,至今已举行六届,影响日益深远,成为中国诗坛上与“青春诗会”相媲美的又一知名品牌……这一切,同样闪耀着邹岳汉的智慧、赤诚和汗水。益阳市委、市政府斥资对邹岳汉、冯明德进行奖励,益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贺修铭在谈到《散文诗》时指出:“新时代益阳的发展需要学习《散文诗》艰苦创业、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散文诗已成为市委、市政府馈赠宾客的必备礼品,《散文诗》就是我们益阳的文化名片。”这不正是对邹岳汉、冯明德的极大肯定吗?

2001年10月11日下午,笔者和参加全国首届散文诗笔会的浙江青年诗人张敏华一起在位于益阳市长坡路8号的《散文诗》编辑部里与邹岳汉先生谈天,谈散文诗,他握着我的手,欣喜地说:“散文诗发展壮大了,刊物已经发行到7万份,我却老了。”说到这里,他的话语中竟有着淡淡的惆怅,但是,谁又能忘记他呢?邹岳汉对中国散文诗事业的发展、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文本质量的整体提升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忘记。邹岳汉的名字,将为中国散文诗界和喜欢散文诗的人们永远铭记。

我们的文学事业,散文诗的事业,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接连不断、锲而不舍地努力下去。正是有了为散文诗事业“红颜暗老白发新”的邹岳汉们,“瘦成一把骨头”的冯明德们(王泽群语),散文诗才会像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一样,傲然自立于经济社会文艺百花园中……

邹岳汉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诗集《启明星》、《时光之水》、《青春树下》、诗集《远去的帆》。

雨 夜

谁的脚步?踏在了夜冰凉如水的背脊上。

踏在了一颗辗转反侧、刚刚得以入眠的心上。

嚓嚓嚓……是一场南来的骤雨,有声有势地横扫了过来,那么迅疾,那么热切,那么坚定。

所谓伊人?

那么出乎意料,或是正如所料。

嚓嚓嚓地,近了,近了……

那轻快的,熟悉的,蹬蹬有力的脚步声!

刚踏到初熟的梦的门口,又影子般踅过去了,踏上另一条伸向远方的、充满风雨泥泞的路。

没有半点迟疑,没有片刻的停留。

嚓嚓嚓……渐息,渐远,在梦与醒的边沿,最后消逝。

一朵梦的昙花,在夜雨来去匆匆的脚步声中,嫣然开放,又愀然谢落。

1991年秋记于益阳

晚 宴

急迫的黄昏,将静寂的书院一长迭古旧的长廊与梯间,布置成一座深邃莫测的迷宫。

穿过去,灯火辉煌,满室烟雾。

呼唤出一阵不拘礼数的迎迓。

我是迟暮中归来的不速之客。

桌上无山珍。摆开古老的话题,捧上年轻的笑声。无忌惮的热忱,在友谊的圆桌上鼎鼎沸沸,烹调出一盘盘绝妙的美味。

冬夜的寒冷,已溶化于额角上冒着热气的汗珠,使之显得琥珀般晶亮;窗上初凝的冰花,于一小块被切割的天空,挂一枚淡薄如痕的新月。

咸、辣、多、热、抢,构成一部快节奏的五线谱;七手八脚,抒写一支锅盆碗盏奏鸣曲。余音绕梁,定然三日不绝。

心年轻了,牙还老着。

于是,困守在狼吞虎咽的包围圈里,慢咽细嚼,暗自品味着面前一小碟火爆的、半生半熟的菜肴。

暗自品味着青丝白发间半生半熟的人生。

古 渡 口

多少年了。

还是那个渡口。

还是那条渡船。

停停靠靠。春江秋月,不知多少来回。

两岸青山未老。过往船帆未老。过渡的人,也不见得比过去的老。

可是,我认识的这只渡船破旧了,老了。

我认识的这位渡船佬倌,鬓挂霜,眉沾雪,老了。

踏上悠悠晃晃的船头,躬身进舱,隔着通向舵舱的窄窄的小门,狡黠地探问:还认得啵?

睁大画满鱼尾、却依然小河般清澈的老花眼,打量我好一阵子,才“呵”了一声——

“认出来了。你不是……哈,老了!”

是老了。

古老的河上。古老的渡口。

古老的渡船,咿咿呀呀,把一代代人

渡老了。

理 发

一剪剪,将伊的青丝断成零零碎碎的记忆。谁&shy;去收拾?

一剪剪,纷落的,是不胜繁杂的过去。

头颅如山,青山不能常在;

愁思若海,难得刀剪修平。

日子疯长。影子日瘦。

时光日短。

剪子日钝。理还乱。竟纷扬起如灰,如粉,如屑的小雪,悄悄落在双鬓。

落在你的双鬓。落在我的双鬓。

方知,岁月在嘁嘁喳喳的剪铰中支离破碎,在几番梳洗中,

迳自走远。

窗外。行行秃柳,倒挂起一丛丛素洁透明的珊瑚;

莽莽苍山,一夜间竟白了少年头。

冬 夜

此刻的村庄,一群白狗。

披厚厚的落雪,蜷伏广袤无垠的雪原上,迷失归途。

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吠叫也是雪白的么?

旷寞。

证实冰清玉洁的世界真实地存在。

一株老槐,几经风霜雨雪的鞭打,劫掠。

雪原上惟一站得住脚跟的硬汉子,举臂仰面朝天,徒劳地呼号着要索还丧失了的青春。

坏心眼的冬云,浊流暗涌,以决不干休的姿态,将醉倒的老太阳浸泡成一副冰凉的小石磨,悬挂在茅檐般低矮黯淡的天空,碾撒疏一阵密一阵关于季节的闲言碎语。

不甘寂寞的蛙鼓手,自诩音乐家的秋虫们,此刻都躲进只能容纳下它们自己的小天地里。

有一个窗口,亮盏桔红的灯。

老人们围坐红旺旺的火塘,一边唠叨天是黑的,地是白的,一边揽定膝上的楠盘,

拣选着明年春播的种子。

海上落日

水天相接,烈焰腾烧。

漫步海滩。我看到天边悬吊着一颗熟透了,摇摇欲坠的太阳,

安详地,

躺进另一颗在海面上漂浮挣扎,即将沉没的太阳的怀抱里。

(久别重逢,还是最后诀别?)

拥抱着。拥抱成同一颗缓缓地殒落的太阳,缓步踏入清净无为万有同一的境界。

百鸥。

翔。集。

抖开。一匹光芒闪烁的金波。轻轻地,轻轻地覆盖了它们。

(谁举起照耀它们归途的烛光?)

苍凉辽阔的海面,传送来阵阵低沉隐约的挽歌。

始于朝霞满天,万目同瞻的伟大辉煌啊,此刻,渐渐归于温和,肃穆。

平淡。

浪击船舷。

絮絮地,温柔地倾诉。

夜潮,一浪咬一浪咻咻喋喋地席卷而来,扫荡沙滩上所有纷耘杂沓的足印。

(2010.4.6)

邹岳汉补充介绍

  邹岳汉 (1937~)

  笔名河汉、于何。湖南益阳人。先后从事过教育、新闻、编剧等工作,曾任益阳市文化馆馆长、文联主席。1985年创办中国首家散文诗期刊——《散文诗》并任该刊主编。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诗集《启明星》、《时光之水》、《青春树下》,诗集《远去的帆》,史论《中国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2000年起主编《中国年度散文诗》,至今已出版九卷。2007年获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

  “邹岳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