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名人邹守益介绍
邹守益 (1491-1562) ,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邹守益著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北乡澈源邹氏,是江南极负盛名名门望族,四代人中有七名进士,一名解元,五名举人,一名贡元。其中明正德年间的邹守益最为名重。
邹守益经历
邹守益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以理学气节自命。17岁时,中江西乡试。正德六年(1511)参加会试,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为同考官,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会元),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任职仅一年,便辞职回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但对二程、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久思不得其解。正德十三年(1518),王守仁在赣州任地方官,邹守益前往谒见,两人反复辩论“良知”之学。邹守益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以及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心领神会,极表赞同,使过去存在的疑虑一扫而空。他恍然大悟地说:“道在是矣!”于是拜王守仁为师,潜心钻研阳明心学。邹守益从此成为王守仁的高足弟子与良友,并开始在赣州讲学。
邹守益评价
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是人们达到良知的途径。这途径之上又有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敬”。所谓“敬”,就是要“慎独戒惧”,这是“良知精明而不杂于尘俗”的根本。只有保持慎独戒惧,自身才能“常常精明,不为物欲所降”,就能改过迁善。也只有做到慎独戒惧,才能“出门如宾,承事如祭”。小到个人修身,大到治理千乘之国,“直以‘敬”为纲领”。然而慎独戒惧又不是着意刻求,不是做作,不是要把“戒惧”紧系心头,而是要经常地保持心地的安宁,“不睹不闻”,否则,心神不定,“心无安顿处”,“失却见在功夫”,道德修养,齐家治国也就失败了。
邹守益作品一览
巨灵翻沧溟,涌此潮头雪。
醉卧莲叶舟,长风棹明月。
注释:
莲叶舟:采莲的船。
瀑布连云白,乔松隔午阴。
解琴时一抚,天地自知音。
注释:
乔松:高大的松树。
夜卧花间露,蘧蘧百虑轻。
疏帘延月色,爽籁动天声。
往迹真成梦,壮怀时自惊。
因风恋玉宇,万里不胜情。
注释:
①蘧qu:惊动貌。②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斋署清无寐,半窗新月临。
披衣占夜气,隐几洗尘心。
云敛三阶净,庭虚万籁沉。
独怜多疢疾,辗转发乡吟。
注释:
①敛lian:收扰,聚集。②三阶:三层台阶。③疢chen:疾,久病。
履薄临深可几人?纷纷争染大车尘。
而今分得天瓢水,好洗双亲自在身。
渭川千顷清无际,不染泾流一点黄。
君去试寻无上泒,源头澄澈自汪洋。
注释:
①渭川: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②泾:水名。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③泒gu:水名。泒河。
自笑驱驰两载忙,羡君隐卧北窗凉。
不知携去浮峰石,新种菖蒲几许长?
注释:
菖蒲: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高台俯瞰万家春,带雨穿云更可人。
四顾峰峦如浪海,中流屹立自嶙峋。
注释:
嶙峋: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叠幽深。亦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嘉溪地面多胜概,山水环绕人所爱。
吐纳英华有时还,尤记基开自宋代。
三台突兀起天中,下里碧水潜飞龙。
西方翼日峙狮山,群鸟分飞落残红。
水口有山两水夹,七十二贤留遗迹。
崔崔巍巍路俱平,转向东西并南北。
游象回头塞撼门,带水清流奔不得。
卓哉此景岂常有,天造地设良非偶。
大原结屋居其间,万岁千秋共悠久。
明 进士及第南京祭酒邹守益谦之
来自嘉溪珂斋公王氏族谱
邹守益补充介绍
邹守益(1491-1562),字谦之,号东廓,明正德六年(1511)参加会试。当时王守仁是同考官,取他为会试第一。廷试名列第三,被授翰林院编修之职。第二年因病告归故里,到赣州拜谒王守仁,请教理学之道。从此专心王学,成为王门的著名代表人物。
邹守益曾经对儒学的发展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但是碰到一个让他疑惑不解的问题:子思是曾子的学生,但他们的思想却不一致。他就此问题求教于王守仁。王守仁用他的理学理论对他加以引导。邹守益豁然开朗,于是尊王守仁为师。王守仁非常赏识邹守益,赠诗于他:“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若旧迷。”两人均有相见恨晚之感。
明世守即位,邹守益开始从政为官。任南京吏部郞中。嘉靖三年(1524),邹守益因进谏触犯皇帝,被贬谪为广德州判官。在广德,邹守益“撤淫祠,建复初书院,与学者讲授其间”,对广德的学风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当时的广德土民为他立生祠以示纪念。
嘉请五年(1526),邹守益回到安福,与刘邦采等人联集建立王门最有影响的讲会“异阴会”,宣讲王门学说。第二年,又与薛侃、钱德兴、王?等人在杭州建天真书院,传播王学。嘉靖十五年(1536),邹守益又与程文德共建复古书院。
嘉靖十八年(1539),邹守益出任司经局洗马,充经筵讲官,因-《圣经图》,教育太子要留意民间农事,差点得罪世宗被治罪。后改任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出掌南京翰林院。不入出任国子监祭酒,在任期间大力整顿学风,严格学校管理,深受学子欢迎。嘉靖二十三鼐(544),邹守益与刘阳等人共建连山书院,三十七年(1558)与刘邦采等人共建复真书婃。
嘉靖二十年(1541),邹守益因直谏削职归乡以后,专心从事教育活动。“一以觉人垂后为已任”,“每朔望众诸生讲析明伦堂”。邹守益在教育中重视因材施教,深受学生欢迎,其“言明白简易,学者多所启悟”。
邹守益所以能扬名理学,是有着家学渊源的。其父邹贤,字恢才,-九年(1496)进士。邹贤因对学官所问颜回思想宗旨的问题获得学官的赏识,被授予大理评事之职,后任福建汀漳兵备佥事。在制定律例、平定地方-方面皆有功绩。
邹守益长子邹义也对理学颇有心得,且以讲经见长。邹义号里泉,自幼聪明颖慧,长大以后见过王阳明,并学习王旭明的思想,对王阳明非常仰慕。邹义曾入国学,肄业后因讲经而名震京师,先后讲学于青原、白鹭、天真、武夷等处,官至顺天通判。
邹善是邹守益的第三子,安继甫,号颖泉,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邹善历任刑部主事、山东督学、广东右布政、太常寺卿。他继承乃父遗风,致力教育活动国,在任山东督学期间就经常率诸生讲明圣学,其所选拔之人才“后皆为名贤”。邹善回归故里以后,更是全力投入讲学之中,每日聚讲不辍。
邹氏家族世代父子同贤。邹守益的录辈中也出了不少人才。
邹德涵,字汝海,邹善之子,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刑部主事。张居正当朝时,学禁森严,他仍求友自若,不为学禁所惧。
邹德溥,字汝光,号泗山,邹善之子。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充经筵讲官。出任洗马,辅导东宫。邹德溥以春秋起家,三任主考,与其父一样,所取之士后皆为名士。邹德溥性情宽厚,他常常用船装书登上翠胜楼去静读,直到月亮中天才回家。他休归故里后,大力倡明正学,与邹元标等人朝夕研读,为世宗所看重,诏令讲读其思想学说。
邹德泳,字汝圣,邹美之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御史、太常少卿、太常正卿。
邹守益曾录邹匡明,字子尹,德溥之第四子,才学甚高,为大学生。他曾游学于燕、赵、齐、楚之间。邹匡明之孙邹钟鸣曾获乡试第一名,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工行楷。
邹氏家族世代理学传家,形成了良好的家风。其家人无论为官为民皆“天姿纯粹,忠君爱民”。邹氏为后人明示了一种仁者风范。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邹氏家族不但家风淳正,而且学问高深,几代人都是当时的学者名儒。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世代办学不辍--广修书婃,兴办讲会。邹守益创办的青原山讲会是当时王门最有影响的讲会。当时甚至有人把青原山与白鹿、岳麓相媲美。由此可见怨创办的讲会的规模之盛大。邹守益居于家中也有讲学之地,称“东廓山房”。邹善也勤于讲学,“建任仁精舍,每月与同志聚讲,虽髦年不少倦”。邹守益之录邹德泳也致力于教育,经修多处书院。他们的世代努力,不但弘扬了王氏理学,更为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邹氏家族讲学以申论师说为宗旨。罗洪先说邹守益“申论师说而不疑,述其师说而不杂”,极力传扬王旭明学说。邹德泳在讲学过程中也坚持“推本守益遗教,一以忠恕为要”。他们的这种治学精神确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但作为一个教育者,仅停留在申论师说的地步是不够的。教育者以其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他的学生。“述而不作”的教师怎能教出有创造性的学生?这一点是我们在肯定邹氏的历史功绩时所必须注意到的。
主要参考文献
《乾隆安福县志》。
《同治吉安府志》。
《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
《明史.邹守益传》。
《王阳明年谱》。
“邹守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