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中山市名人

凌伯棠

凌伯棠人物照片

中山名人凌伯棠介绍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凌伯棠,男,汉族,1931年10月生,广东中山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山县区长,中共中山县委合作部副部长,顺德、珠海县委副书记,开平县委书记,佛山地委、珠海市委副书记,珠海市市长,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农委主任、副省长。中共十三大代表。

凌伯棠人物经历

194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山县五桂山区合水口乡小学校长,乡团支部书记。1949年3月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任军政训练队班长。1950年1月任中山县五桂山区团工委书记,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广州华南团校学习。1950年12月后,历任中共中山县三区区委委员、区团工委书记,土改单元组长,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永宁区区委书记。1956年6月后,任中共中山县委委员、县委生产合作部副部长,顺德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1959年3月后,任中共顺德县委书记。“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69年6月后,任中共珠海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在此期间,曾先后两次受国家派遣赴非洲国家马里,担任中国援助马里考察组组长、专家组组长、援外项目总负责人。1976年5月后,历任中共开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县武装部第一政委。1980年8月后,任中共佛山地委副书记兼秘书长。1982年1月后,任中共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1983年3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兼省农委主任、党组书记。1985年8月后,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委政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1993年2月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伯棠同志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凌伯棠事迹

青年时期,他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追求真理,向往光明,满腔热血地参加了珠江纵队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理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建国后,他服从组织需要,长期从事农村农业工作。他工作深入扎实,关心群众疾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生产做出了不懈努力。

1970年12月至1976年初,他受组织委派,先后两次代表国家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国家马里,担任中国援助马里考察组组长、专家组组长、援外项目总负责人,成功地为马里建设了一个6万亩甘蔗种植农场和一个日压榨量为1000吨的糖厂项目,打破了国外一些专家认为非洲不宜种植甘蔗和建设糖厂的论点。

为了完成援外项目,他带领考察组的同志顶着高温酷暑,不畏艰险,深入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和几千公里的原始丛林进行项目论证;在项目建设中,他带领专家组的同志,在原始丛林中垦荒造田,修路筑桥,修建引水工程。他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经历了种种艰辛的考验,以一流的速度和质量圆满完成了援外任务,得到了马里举国上下的高度评价,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崇高的精神风貌。

1983年,他担任广东省委常委兼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以及1985年担任副省长后,曾分管农村农业、国土等方面的工作,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深化农村改革。

他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广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运用中央给广东先行一步的政策和长期农村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大胆提出并开展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物质生活的需要,为我省农村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主持广东贫困山区经济开发工作中,他坚定不移地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决策,创造性地把造林种树与加强森林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把造林种果与开发山区、脱贫致富工作相结合,广东的造林绿化工作获得国务院的表彰。

他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山区和新建市发展经济的决定》,着力推动省内沿海地区和山区市(县)挂钩结对,建立对口扶持山区发展经济的制度,积极开展对口扶持,在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困难、省内十一条主要江河和五大堤围的重点整治以及扶持水库移民生产、发展山区水利水电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他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推动全省国土管理机构的组建、发展,坚持土地统一管理,在开源、节流合理用地和保护开垦耕地,以及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广东国土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十分重视侨务、政法和港澳流动渔民等方面的工作,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然心系农业,心系农村,心系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竭尽全力为广东的扶贫事业勤奋工作,并出任广东省扶贫基金会会长。

为帮助全省22.5万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和山区、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就业,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上山下乡,深入农村一线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困难群众,嘘寒问暖,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凌伯棠社会评价

凌伯棠坚决拥护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以推动广东农村改革与发展为已任,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淡泊名利,团结同志,对党忠心耿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的工作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他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光荣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凌伯棠同志永垂不朽。2007年9月19日,凌伯棠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76岁。

凌伯棠补充介绍

  民国20年(1931)10月出生,南蓢合水口里村人。1948年投身革命,历任中山县五桂山区武工队队员、合水口乡团支部书记、乡小学校长、团区工委书记。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山县三区区委委员,区委副书记、区长,永宁区委书记,中共中山县委委员、县委生产合作部副部长,中共顺德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书记,中共珠海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1971—1975年,2次被派赴非洲索马里,担任中国工农业专家考察组组长、索马里国家联合企业专家组组长。曾任开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佛山地委副书记、珠海市委副书记、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兼省农委主任、党组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1998年1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心系农业、农村及贫困地区的群众。在他的努力下,广东扶贫基金会共帮助1万户贫困农民建起安居房,资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对1万名农村青年进行技术培训,资助1万名残疾孤儿,获得各界好评。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19日0时3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

  南朗街道 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凌伯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