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名人凌成佑介绍
凌成佑(1892—1963)汉调二簧演员、戏曲活动家,乳名有娃子,艺名凌安福,陕西安康人。
凌成佑(1892~1963)
乳名友娃子,艺名凌安福,安康县人。父亲为钟表修理匠,家境贫寒,勉力供其读私塾三年半,十六岁入安康“范驴子”戏班,拜名艺人刘福林为师,专学汉调二簧正旦行当,未满师即登台演出。辛亥革命后,西乡魁泰班在紫阳演出,凌成佑随师前往,并在四川广元、保宁一带演出,有缘拜识旦行名伶康双全、何三娃,执弟子礼,受益匪浅,学得《三娘教子》、《三官堂》、《落花园》、《回娘屋》等重头戏。凌成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久演不衰,饮誉安康、平利和湖北竹溪、房县一带。民国初年,由于战乱、灾荒,民不聊生,汉剧班社大都走散。1919年,凌成佑邀集流散艺人,变卖首饰,四方借贷,凑钱购置戏箱,取“大家同心、黄土成金、事业必成”之意,组建同心社。在鲁班庙(国民戏场)售票演出。建社五年,各路艺人纷纷归附,名流荟萃,阵容整齐,1924年前后为最盛时期。凌成佑管理班社有方,班规宽严得体,对艺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按劳分帐,赏罚严明,前后进出数百人次,上演剧目三百余本(折)。还演“提纲连台本戏”,将读过的传奇小说,热蒸现卖,早上说戏,晚上演出,演员抓住大概情节临场作戏。《慈云太子逃国》、《粉妆楼》等连台多日,上座不衰。凌成佑破陈规,收钟玉凤、郭玉莲为徒,开安康汉剧坤伶之先风。对艺术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即使观众寥寥无几,也不许草草了事,戏罢坚持送客出园,亲致谢意。班社常赴庙会,串乡演出,使汉剧艺术广为传播。经数十年惨淡经营,将汉剧植根于本乡本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京剧、越调、话剧、秦腔、高台曲陆续涌入,安康戏曲艺坛争妍,凌成佑率众奋力支撑。他历经军阀混战、地方兵变、日机轰炸、经济萧条的艰难岁月,虽艺途坎坷,于夹缝中求生存,维持同心社三十二年之久。至1950年与西关自乐社合并成立人民剧院。1959年退休后,口述录存传统剧数十本,部分刊印发行,还绘制汉剧脸谱和提供剧种沿革及艺人、班社活动情况,为研究汉剧艺术留下珍贵资料,是继承和发展安康汉剧事业的一代传人。
“凌成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