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名人何福友介绍
何福友(1927-1996年)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毕生致力于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创作。他于1927年出生于坦洲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九岁时,正逢日寇侵华,他的家被日本鬼子烧了,接着双亲相继辞世,为了生存日乞街头,夜宿田基,10岁时被迫给有钱人家做长工。
何福友人物简介
毕生致力于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创作。他于1927年出生于坦洲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九岁时,正逢日寇侵华,他的家被日本鬼子烧了,接着双亲相继辞世,为了生存日乞街头,夜宿田基,10岁时被迫给有钱人家做长工。1949年参加支前,当选过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文工团团长。
何福友人物经历
1949年,解放军南下部队追歼国民党残部来到坦洲,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土地改革时,农会和工作队安排他参加宣传工作,还教他认字,终于“从一个乞儿仔成为群众喜爱的民歌手”,1958年成为中山的第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的会员。当过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中山文工团的团长,继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代表会议之后,1960年再次上北京,出席全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先进工作者群英会。
从北京归来后,佛山地区文化局(当时中山为县级建制,隶属于佛山地区)抽调他到广州音乐专科学校,边读边教唱中山民歌,每星期负责上一节中山民歌课。从50年代直到90年代,他写过和唱过的中山民歌共有数千首之多,曾在多家报刊发表及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唱,并由省级文化团体选作演出节目。
何福友补充介绍
何福友(1927—1996)
坦洲七村永祥队人。民国16年(1927)4月9日出生于斗门县六乡镇。知名中山民歌手。政协中山县、市第一至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37年起,跟随父辈学唱民歌。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54年冬,全国民间艺术会演在北京举办,作为正式代表赴京演出,演唱自编的《福友进京》、《唱歌唱到北京城》等民歌。1956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代表会议,受周恩来总理接见。1958年调任中山民歌合唱团(后改中山文工团)团长。1960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群英会。作为一位出身农民、来自农村的中山民歌手,3次上京演出和出席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为中山和坦洲人民增光。至196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工作者。曾任中山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副主席、佛山地区文联副主席,是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至1996年40多年间,创作一大批民歌,多次获奖。主要民歌作品有《李真夫妻捉特务》、《唱歌唱到北京城》、《金斗湾》,并在《羊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创作的长句咸水歌《金斗湾》,反映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坦洲的巨变,在民间广泛流传;1990年,《羊城晚报》重新发表其修改稿。1996年2月27日在坦洲镇七村家中病逝。
坦洲镇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南部,东、南毗邻珠海市,北接三乡和神湾镇,西南隔西江口与珠海斗门相望。面积131.41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户籍人口6.72万多人,非户籍人口6.43万人。耕地4.22万亩,山地2.8万亩。2006年,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
“何福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