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名人何与成介绍
(1916—1940),又名景炎,生于莞城。何在东莞中学初中毕业后,到石龙一家店铺当学徒。后回莞城顶替大哥何鼎华在图书馆当职员,这期间他读了不少进步书籍。1934年夏秋间,他为了寻找党组织,到了上海,不久加入共青团,在闸北区委当宣传部长。1935 年,他在上海被捕,其父何曼叔通过莫雄把他营救出狱。年底回到东莞,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为了掩护党的活动,他创办力行小学,自当校长。1937年,力行小学成为中共东莞临时工委联络点。这时,中共党组织通过他做争取东莞县社训总队副队长颜奇的工作。不久,颜奇推荐何担任社训总队政训员,并安排一些中共党员任壮常队副中队长、班长,使壮常队逐步成为一支共产党掌握的战斗力较强的抗日队伍。翌年,何与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与成简介
何与成(1916~1940),又名景炎。广东东莞县城人。少年时代在莞城就读小学、初中,后到石龙一店铺当学徒工。随后回莞城当图书馆职员。在此期间,阅读进步书刊,还和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1934年(民国23年)夏前往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闸北区委宣传部长。次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同年底回到东莞。在塘厦、凤岗、山厦、平湖、清溪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兄弟会,发动小学教师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底,创办力行小学,自任校长。该校成为中共东莞县临时工委的联络点。次年任东莞青年抗敌同志会主席,1938年任国民党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他利用国民党东莞社训总队名义于13日正式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当晚率领一支130余人的抗日武装,连夜赶到榴花塔下鳌峙塘一带扼守东江河,并与其它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打退企图强渡东江的日军。11月25日,日军侵占东莞县城。为了避开日军的扫荡,何与成等率抗日武装转移到莲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初,先后任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政训员、中共东江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挺进指挥部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政训员。1940年(民国29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为消灭东江抗日游击队,已形成对抗日游击队的包围圈。3月部队转移,在途中何与成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三日)被害于西湖畔五眼桥 。
何与成个人荣誉
1941年冬,为了纪念何与成,第五大队一个中队改为“与成队”。
何与成补充介绍
何与成(1916~1940),又名景炎。广东东莞县城人。少年时代在莞城就读小学、初中,后到石龙一店铺当学徒工。随后回莞城当图书馆职员。在此期间,阅读进步书刊,还和进步青年组织读书会。1934年(民国23年)夏前往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闸北区委宣传部长。次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同年底回到东莞。在塘厦、凤岗、山厦、平湖、清溪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兄弟会,发动小学教师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底,创办力行小学,自任校长。该校成为中共东莞县临时工委的联络点。次年任东莞青年抗敌同志会主席,1938年任国民党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他利用国民党东莞社训总队名义于13日正式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当晚率领一支130余人的抗日武装,连夜赶到榴花塔下鳌峙塘一带扼守东江河,并与其它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打退企图强渡东江的日军。11月25日,日军侵占东莞县城。为了避开日军的扫荡,何与成等率抗日武装转移到莲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初,先后任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政训员、中共东江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挺进指挥部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政训员。1940年(民国29年)初,国民党顽固派为消灭东江抗日游击队,已形成对抗日游击队的包围圈。3月部队转移,在途中何与成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三日)被害于西湖畔五眼桥。
1941年冬,为了纪念何与成,第五大队一个中队改为“与成队”。
莞城街道 莞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5.2万人,从唐朝至德二年至今已有近1250多年历史。莞城作为东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千二百多年来旗峰莞水积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莞城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莞城是东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铸造了莞城独有的精神和灵魂。在莞城有宋代资福寺舍利子塔、明代西城楼、有见证……
“何与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