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名人周毓麟介绍
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2021年3月2日),上海人,祖籍浙江镇海,男,中共党员,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讲师。
周毓麟于1945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45年10月—1946年5月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数理系任助教;1949年10月—1952年8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助教,教员;1952年9月—1953年8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讲师;1953年9月至1954年9月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学习班学习;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1957年8月—1960年4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讲师,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3月2日因病逝世。
周毓麟主要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中的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周毓麟人物经历
1923年2月12日,周毓麟出生于上海市大沽路一条普通的弄堂里。
1940年—1945年,在大同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45年10月—1946年5月,在南京临时大学补习班数理系任助教。
1946年11月,进入数学研究所,并接替赴法留学的吴文俊担任图书管理员一职。
1949年9月30日,携夫人徐明月坐火车北上抵达清华园。
1949年10月—1952年8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助教,教员。
1952年9月—1953年8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讲师。
1953年夏天,被北京大学数力系推荐参加留苏生选拔考试,顺利考入俄语专科学校。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考察,他顺利获得留苏推荐名额。
1953年9月至1954年9月,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学习班学习。
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主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导师是数学家奥列伊尼克。
1957年,获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 ;2月2日,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8月—1960年4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讲师,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
1960年,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历任理论部副主任、副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1年3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周毓麟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周毓麟一直主管核武器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研究队伍的组织、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值方法的设计以及解决应用中大量数学问题,包括系列计算程序的研制与成功应用等方面,作出了众多重要工作。另外,他在长期从事大规模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对大型计算机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研究了计算机字长与舍入误差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概率模型;研究了网络平均短程与网络乘积问题,对复杂计算机的网络设计及其优化问题作出了贡献。他和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等科学家密切合作,协同攻关,他们被称为理论部八大主任。
周毓麟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启示性的、严谨的方法,仔细研究了这种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有限差分格式的基本性质和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近似问题,获得了一系列完整而深刻的结果,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
学术论著
1948年初,周毓麟在清华大学《科学报告》第五卷上发表论文《关于可微流形的可定向性(英文)》。
1951年,周毓麟在《数学学报》上发表四十多页的论文《假流形同伦群与流形同伦群(英文)》。
1990年,周毓麟出版了英文版专著“Applications of discrete functional analysis TO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离散泛函分析在有限差分方法中的应用》)。
从1980年到2003年,周毓麟与合作者发表论文共130余篇。周毓麟著有《一维非定力常流体力学》和《离散泛函分析在有限差分法中的应用》。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所获荣誉
1982年
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
建立离散泛函分析的方法和理论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7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指导学生
1957年,周毓麟在北京大学开设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专门化学习班。从该班中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如同济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原苏州大学校长姜礼尚,北京理工大学原数学系主任叶其孝,北京大学的原数学系主任应隆安以及滕振寰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韩厚德教授等等。
编写讲义
1959年夏,周毓麟编写了一本讲义《非线性椭圆型方程与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理论选讲》,把非线性椭圆型、抛物型方程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做了简要的描述和刻。
获奖时间
所获荣誉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10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4月
第三届华罗庚数学奖
2006年8月
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特别奖
参考资料来源:
周毓麟人物评价
周毓麟是中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他是中国早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推崇诚恳地工作、诚实地生活,也从不以专业领域的大师自居,更没有门派之见,所以他从不曾禁锢自己的脚步和眼光,虽年届高龄,他依然持续关注我国的核武器数值模拟,持续关注计算数学学科发展。在周毓麟的身上,有一种不顾世俗名利的执着不懈,有一种力求完美的坚定不移,有一份慷慨担当的使命情怀,还有一份坦荡从容的人生智慧。(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吴明静评)
周毓麟热爱科研,更热爱祖国,曾几次为了国家需要转换专业方向,“为国家建设选择研读偏微分方程,然后为国防搞差分,后来又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再回去搞偏微分方程”。(光明网评)
周毓麟是中国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先驱者之一。(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评)
周毓麟性格更内敛,不作声不招摇,总是踏踏实实坐办公室,安安静静做学问,看书推公式。周毓麟身上有种数学家的独特个性,衣着利落,衬衫总是有棱有角,没有褶皱。(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系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生傅樱评)
周毓麟给人的印象是学术功底深厚、概念清晰、作风严谨。耄耋之年他仍精力旺盛,尽管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他还舍不得停笔。他严于律己、是非分明、热情待人、坦率真诚。周先生为学术、为国家不倦奋斗了一生。他把对科学发展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就了一位丰满厚重的科学家,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周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价值永存,他的优秀品德永远是后人的精神财富。(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评)
周毓麟补充介绍
周毓麟, 数学家 1923年2月12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参加我国-理论研究,主持数值模拟及流体力学研究工作,在组合拓扑学、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计算数学、计算力学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长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周毓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