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绍兴市名人>新昌县名人

甄完

甄完人物照片

新昌名人甄完介绍

明朝初期河南左布政使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浙江新昌彩烟岩泉村(今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永乐十九年,登辛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处理朱高煦叛乱案,并升任河南左布政使,治理当地官场,明景帝曾赐“清官第一”牌。

甄完人物生平

处理叛乱

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初任刑部主事,当时因明宣帝朱瞻基与皇叔朱高煦发生皇位之争,平叛后朱高煦被贬为庶人,朝廷在其封地山东,逮捕株连无辜者近三千人,甄完以毫无皇族背景之一介廉吏,秉公办案,详细审核,全活甚众,声誉鹊起。

广西参议

正统四年(1439)转员外郎,出为广西参议,广西原为百越五岭之地,少数民族杂处其间,多瘟疫,中原守卒,因水土不服,死者相继,甄完奏请以招募当地土人代替,兵不耗折,又建议垦田于近地,以免运输粮食之费,协助安远侯柳溥征讨大藤峡瑶、壮等族少数民族起义,朝廷嘉奖其功,赐以文绮臧获。当初,广西民众须缴纳赋役给靖江王府,王府官吏仗势虐取,民众有破其家产而不能缴纳者,甄完为其厘算,疏请革除滥取部分。

治理河患

景泰元年(1450),转湖广左参政,时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兵俘虏,景帝监国,广东发生黄萧养农民起义,湖南大震,甄完既督运军饷以供给广东,并往来视师于湖广间,景泰三年,以功勋授河南左布政使。河南七郡,水旱相仍,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甄完至,即发仓赈贷,奏减夏税,救活百姓以千万计。黄河流经开封城,堤坏,田地房屋悉遭淹没,危及城郭,又值秋汛,浸淫数百里,汪洋一片,运道不通,甄完协助都宪徐有贞修筑堤防,日夜不倦,堤成而河患息。其任地方官前后凡数十年,皆有惠政及民。时朝廷遣六部按行天下考察,唯独甄完所治以政绩卓著而免考,朝廷因遣少保于谦谕其意,其受当朝皇帝知眷如此。居官清俭,夏常服苎葛,右方伯马公,因一同出席宴会,暗地请计工制青纱一件赠送给他,他感其诚意而珍藏之。

衣锦还乡

甄完为诸生时方贫困,父曾受寄乡人百金,父与乡人俱殁,甄完密召其子还之。既贵,始终不渝其操,朝廷正想大用其才,而甄完因感官场风险莫测而屡请退休回家(后来英宗复辟,清除景帝时期大臣,连于谦也被无辜杀害,果然印证了甄完功成身退为明智之举),景泰五年致仕归里,十年后卒于家,享年七十四岁,葬苍骊山。

甄完轶事典故

甄完为官期间,景泰皇帝曾收到一些奏章,奸佞同僚罗列了甄完的很多莫须有罪名,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告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国家财物,并派人运回新昌老家建造豪华府第。后来,景帝派人清查账目、暗访新昌,不仅账目清楚,还在国库存放的河南上解税银中多出一包金屑和一包银屑(这是甄完在检验上缴的金银时锉下来的粉末),甄完的不白之冤才最终得以昭雪天下……在归乡途中,他路经当时嵊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庄,看到水塘边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洗脚,便摸出自己身上仅剩的七个铜钱给了那乞丐,然后面对水塘叹息道:“我甄某虽蒙不白之冤,但自身清白如水塘也!”后人将这口水塘也改名为“清水塘”,时至今日,那水塘却依然清澈见底。

甄完历史评价

甄完出生贫寒,好读书,勤攻苦奋,励于晨窗夕灯,一言一行,必以古人自期待。从政四十余年,而任地方高官达二十余年,扶颠持危,多所建树,为上为下,功烈昭炳。持大体而不存行迹,外柔内刚,权贵一无所阿,励行清白,奉给之外一毫无染,复自隐晦,不市廉而求人知,平居手执一卷,至老不废。其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

甄完主要作品

有《南游稿》、《归田录》、《复庵稿》、《杂录》等。

甄完后世纪念

甄完墓冢坐落在苍骊山上。墓前有五十五级青石铺就的台阶,两翼望柱、护栏或断或倒。甄完的墓碑上,刻着“方伯甄公之墓”六个大字(“方伯”是指古代诸侯中的领袖,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苍劲古朴,着力万钧。

甄完祠堂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现仅存正厅。正厅面阔三开间,十二根廊柱挑起一片青瓦,梁柱山墙古迹斑驳,为防祠堂坍塌,村民用几根杉木撑住屋檐。原本的门厅、戏台及两侧看楼只剩下地基,旧日形制已无法辨识。

“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坐落于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基地由甄完祠堂、墓园、牌坊等3部分组成,总面积3000平方米,祠内开辟了陈列展馆,通过对甄完生平事迹和其仕途生涯的回顾,分“孩提求学、进京赶考、清廉为官、造福梓里”四个时期和“名垂青史”一个篇章,共5个部分进行阐述,生动地再现了明代新昌籍廉吏甄完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的形象,以供后人瞻仰学习。

新昌县委县府已将其故居祠堂墓地作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基地拨款重修,以弘扬其廉政清风。

甄完补充介绍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明代新昌彩烟岩泉村(今属镜岭镇)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为萧山魏骥所器重。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初任刑部主事,当时因明宣帝朱瞻基与皇叔朱高煦发生皇位之争,平叛后朱高煦被贬为庶人,朝廷在其封地山东,逮捕株连无辜者近三千人,甄完以毫无皇族背景之一介廉吏,秉公办案,详细审核,全活甚众,声誉鹊起。正统四年(1439)转员外郎,出为广西参议,广西原为百越五岭之地,少数民族杂处其间,多瘟疫,中原守卒,因水土不服,死者相继,甄完奏请以招募当地土人代替,兵不耗折,又建议垦田于近地,以免运输粮食之费,协助安远侯柳溥征讨大藤峡瑶、壮等族少数民族起义,朝廷嘉奖其功,赐以文绮臧获。当初,广西民众须缴纳赋役给靖江王府,王府官吏仗势虐取,民众有破其家产而不能缴纳者,甄完为其厘算,疏请革除滥取部分。景泰元年(1450),转湖广左参政,时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兵俘虏,景帝监国,广东发生黄萧养农民起义,湖南大震,甄完既督运军饷以供给广东,并往来视师于湖广间,景泰三年,以功勋授河南左布政使。河南七郡,水旱相仍,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甄完至,即发仓赈贷,奏减夏税,救活百姓以千万计。黄河流经开封城,堤坏,田地房屋悉遭淹没,危及城郭,又值秋汛,浸淫数百里,汪洋一片,运道不通,甄完协助都宪徐有贞修筑堤防,日夜不倦,堤成而河患息。其任地方官前后凡数十年,皆有惠政及民。时朝廷遣六部按行天下考察,唯独甄完所治以政绩卓著而免考,朝廷因遣少保于谦谕其意,其受当朝皇帝知眷如此。居官清俭,夏常服苧葛,右方伯马公,因一同出席宴会,暗地请计工制青纱一件赠送给他,他感其诚意而珍藏之。甄完为诸生时方贫困,父曾受寄乡人百金,父与乡人俱殁,甄完密召其子还之。既贵,始终不渝其操,朝廷正想大用其才,而甄完因感官场风险莫测而屡请退休回家(后来英宗复辟,清除景帝时期大臣,连于谦也被无辜杀害,果然印证了甄完功成身退为明智之举),景泰五年致仕归里,十年后卒于家,享年七十四岁,葬苍骊山,所著有《南游稿》、《归田录》、《复庵稿》、《杂录》等,今不存。

  子甄圭,字延器,自幼随父宦游,所友皆当世名士,后屏居东山,筑精舍,诵读诗书,所著有《北游集》、《东轩稿》数十卷。今佚。

  甄完出生贫寒,好读书,勤攻苦奋,励于晨窗夕灯,一言一行,必以古人自期待。及长,心地坦然,度量洪深,廉恕忠勤,贫贱不屈己,富贵不骄人。从政四十余年,而任地方高官达二十余年,扶颠持危,多所建树,为上为下,功烈昭炳。持大体而不存行迹,外柔内刚,权贵一无所阿,励行清白,奉给之外一毫无染,复自隐晦,不市廉而求人知,平居手执一卷,至老不废。其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新昌新编调腔《甄清官》即据其事迹改编排演,晋京赴港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新昌县委县府已将其故居祠堂墓地作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基地拨款重修,以弘扬其廉政清风。

  “甄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