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绍兴市名人>新昌县名人

陈宗器

陈宗器人物照片

新昌名人陈宗器介绍

我国地磁学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原副主任

陈宗器(1898-1960,英文名Packer C. Chen)字步清,号伯簋,又号君衡、道衡,浙江新昌人。

陈宗器生平及成就

陈宗器(1898—1960),地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参加了斯文赫定为首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29—1934年间深入大西北从事野外考察,沿线进行了地形测量,并精确测定了罗布泊的位置与形状,他开创了中国的地磁科学事业,建立并领导了若干重要台站。他与刘庆龄发表了《中国地磁测量结果之初步报告》等著作。后期从事科学管理与领导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1898年7月27日生于浙江省新昌县,父为廪生,家境较富。早年在新昌、宁波等地读小学、师范,并担任过小学教员。1919年初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中卖国行为的示威游行。因病于1920年回国。

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1924年改入东南大学物理系,于1925年毕业。大学毕业后,受聘于辽宁庄河师范。1年后回乡办中学,并就任新昌中学第一任校长。在多方筹集经费并到处招聘合格的教员后,终使学校教学能正常进行。“4.12事变”后,因隐匿共产党人童志沂脱险,得罪了国民党县党部,被迫于1928年辞职。由叶企荪介绍到清华大学工程学系任助教。

1929年5月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到任后即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工作,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并兼作磁偏角的测量。10月由绥远出发到额济纳旗,沿额济纳河(弱水)南下,经肃州(酒泉)入祁连山考察。

1930年冬由敦煌西行至南疆,测量塔里木河改道以后的罗布泊的位置。1931年夏到1932年在柴达木和额济纳河流域及其终点湖泊苏古诺尔和嘎顺诺尔地区进行考察。1933年提出考察报告后回物理研究所。

1933年夏铁道部组织绥新公路察勘队,陈宗器仍被聘,担任地形和天文测量工作。10月由绥远出发西行至南疆,从尉犂乘舟沿塔里木河东下,考察新的塔里木河下游的情况。1935年1月经西安回南京,提出考察报告。

1935年8月回物理研究所,又到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工作。1936年3月至6月,从广州到上海一带进行地磁测量。

1936年9月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专攻地球物理学,并在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地磁研究工作。1939年陈宗器对德国发动世界大战不满,毅然离开德国到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从事物理探矿工作。

1940年4月回国,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同年10月赴已从南京迁往广西丹州的地磁台工作。

1941年春在广西桂林良丰筹建雁山地磁台,并兼任广西大学教授。同年8月至12月率队到福建崇安,进行日全食观测。

1944年初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地磁台主任。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继续南下,已正常工作1年多的雁山地磁台只得放弃。陈宗器负责物理研究所和职工、家属的抢运和疏散,经贵州到四川重庆北碚。在购地建所后,开展详细的地磁测量工作。

1946年物理研究所又迁往上海,1947年物理研究所地磁部分调整到气象研究所,并迁往南京北极阁。1948年因解放战争又迁往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央研究院及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均逃离上海,陈宗器被上海各所公推为上海办事处主任,与各所领导一起抵制上海各所迁往台湾,并组织职工和家属保卫沪区各研究机构和职工、家属免受骚扰和破坏;同时还参加上海大学校长联谊会,迎接解放。

上海解放后,协助军管会接管有关单位,1950年先后被任命华东办事处秘书处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南京办事处主任。1951年3月和5月分别辞去南京办事处和华东办事处职务,专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南京大学教授。

1952年1月兼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基建、器材、总务等处工作。1955年底办公厅改组,兼任管理局局长,主持科学院的建设和规划。1956年辞去院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回所参与所的领导工作和地磁研究室的工作,亲自组织筹建北京一批地磁台站,完善上海余山台,初步建成全国地磁台网,并主持筹建电离层观测站和宇宙线台。使地磁研究室具有包括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古地磁、电离层、宇宙线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室。

194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时起,陈宗器一直担任学会领导(秘书长),并任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学术秘书(主席是竺可桢),为地球物理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一页。他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国际地球物理年(IGY,1957—1958)期间的大规模科学活动,有许多国家参加。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并任秘书长承担了繁重的工作。

1951年5月陈宗器在南京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12月患病出院后,未痊愈,就坚持参加紧张的科研工作。直到1960年2月病又复发。病危前夕,仍旧向前往探望的同志们指示和安排工作,并询问院和所的研究情况及中苏合作问题。

1960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西北荒原科学考察,成就卓越

1929年夏至1934年夏的5年内,陈宗器在内蒙古、祁连山、柴达木、新疆等沙海连天、荒无人烟、极为艰苦的地区,完成了这一地区举世瞩目的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开辟了我国西北荒原地球科学事业。

1929年物理研究所派陈宗器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工作,并兼管磁偏角的测量工作。从绥远出发经百灵庙西行至额济纳旗,沿额济纳河(弱水)南下,经肃州(酒泉)进入祁连山考察。1930年冬,由敦煌西行出玉门关至南疆测量塔里木河改道以后的罗布泊的位置。1931年夏,去柴达木盆地考察。该年冬返回肃州(酒泉)。1932年在额济纳河流域及其终点湖泊苏古诺尔(索果湖)和嘎顺诺尔(嘎顺湖)一带进行考察,1933年5月回物理研究所。

不久,铁道部组织绥新公路察勘队,瑞典人斯文赫定担任团长,陈宗器仍被聘。1933年10月从绥远出发,经百灵庙,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等地入南疆考察;由尉犁乘独木舟沿塔里木河东下,考察新的塔里木河下游的情况。1935年返回物理研究所。

这5年的西北荒原的科学考察,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正如他撰写的《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的专著中写道:“罗布荒原除两极之外,可称世界最荒凉之区域”,“余等在此中旅行4个月(不足二天),并未见一人”,关于干旱无水的情景,曾记述:“自三德庙以西1000余里,尽是戈壁,水草极少,有时行200里尚不见水草,即可带之水也只能供吃喝,禁止洗涤,牲口有时干渴三四日,骆驼尚可,马便耐不住,渴死了”。

他担任天文测量工作,常要夜晚露天工作,晚上要在星光下度过,夜间天气严寒,有时严冬接连露宿数日,甚至有时因所带粮食用完,挨饿几天。

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对陈宗器的高度评价说:“我从来没有要求他这样做。让任何人在最热的2个月里(41℃)牛虻和蚊虫密集的地方工作,冒着日晒病的危险,那真是太残酷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有空余时间他仍抓紧时间读书学习。

在5年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科学考察工作主要成就表现在:陈宗器对额济纳河流域,祁连山、柴达木及南疆部分地区,进行了地形测量,并首次精确地测量了罗布泊的位置与形状,数十年后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出版的“空间遥感图象的分析应用”一书,其中用“陆地卫星—1”的照片分析罗布泊第V阶段湖岸所包围的罗布泊的形状与大小,就与陈宗器当时的测绘完全一致。首次对塔里木河、孔雀河、孔达利亚河的流量进行了测量。在数年考察中,还拍摄了大量的极有价值的照片。陈宗器是当时唯一的3次进入楼兰地区的我国自然科学家。

由于他在西北科学考察方面的卓越成就,获瑞典国王特颁北极星勋章。

陈宗器个人履历

1898年 7月27日 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

1918年 毕业于浙江省第四师范学校。

1920—1924年 在南京高等师范工科学习。

1924—1925年 获东南大学物理系理学士。

1928年 任清华大学工程学系助教。

1929年 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员。

1929—1933年 为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

1933—1935年 为铁道部绥新公路察勘队队员。

1936—1939年 在柏林大学攻读“地球物理学”和“地磁学”。

1939—1940年 在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工作。

1940年 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4年 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地磁台主任。

1947年 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 兼中央研究院上海办事处主任。

1949年 任中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常委兼上海办事处主任。

1950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52年 兼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

1955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局局长。

1956年 任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秘书。

1960年3月4日 逝世于北京。

陈宗器个人简介

1929年作为第二批团员参加考查团,当时是中央研究院助理员,原打算是让他作为安博特在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方面的助手参加工作的。因为当时他和另外3个瑞典学者1929年5月未被新疆掌权的金树仁允许进入新疆。随后他作为霍涅尔的助手,1931年从河西走廊酒泉逐步到达罗布泊一带,测量湖的轮廓和它的变迁经过,后来又到祁连山内考察藏民居住地的风土人情。直到1933年5月才离开考查团。旋即根据赫定要求参加了绥新公路查勘队,于1934年4月再次和赫定一起去罗布泊考察,先后于5月下旬和8月初两次去楼兰。在西北考察将近5年,3次到达楼兰,是中方当时在西北地区考察、工作时间最长的中国学者之一。期间在内蒙和甘肃北部作天文测定(经纬度)。后来由斯文赫定出资到德国留学。1943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研究员。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地球物理所副所长。他是我国地磁学的奠基人。

陈宗器主要论著

1 Packer C Chen(陈宗器).Alternating Lakes.Geograffiska annaler,Stock-holm,1935.

2 陈宗器,尤寅照,龚继成.绥新勘路报告.锡山尤氏丛刊,1935.

3 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地理学报,1936,3(1):18—49.

4 陈宗器.西北之地理环境与科学考察.方志,1936,9(2):84—97.

5 Packer C Chen(陈宗器).Untercuchungen uber die Verwandungsmog-lichk eiteiniger neuerer ferromagnetischer legierungen fur die erdmag-netische Messtechnik,Geophysikalisches Institut,Berlin Universitat1939.

6 陈宗器等.东南观测队地磁报告.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出版,1941.

7 陈宗器,陈志强,吴乾章.福建地磁测量报告,1941.

8 陈宗器.日蚀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天气,(福建省气象局)1942(4).

9 陈宗器.中国境内地磁观测之总检讨.学术汇刊,1944,1(2):99—126.

10 陈宗器.四川北碚区之地磁测量.地球物理学报,1949.

11 Packer C Chen(陈宗器).C L Liu(刘庆令).The Geomagneti

c Condit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Sciand Tech.1947,1(1).

12 Packer C Chen(陈宗器).C L Liu(刘庆令)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Results of Geomagnetic Surveyin China,1946—1947.J.oftheChineseGeophysical Society,1948,1(1):78—87.

13 Packer C Chen(陈宗器).Adetailed Geomagnetic SurveyofPehpeiDis-trict,Szechuan,China.J.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1948,1(2).

陈宗器补充介绍

  陈宗器(1898~1960),我国地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新昌县城关镇(今属南明街道)人,父为廪生,家境殷富。早年在新昌、宁波等地读小学、师范,并担任小学教员。1919年初自费留学日本,并参加中国留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中-行为--。因病于1920年回国,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后又改入东南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后受聘于辽宁庄河师范任教,月薪120银元。一年后回乡就任新昌中学第二任校长,月薪仅25银元。多方筹集经费并招聘合格教员,并自费打井一口,供师生饮用,使学校教学能正常进行。1927年“4·12事变”后,因隐匿共产党人童志沂脱险,得罪国民党县党部,被迫于1928年辞职。由叶企荪介绍到清华大学工程学系任助教。次年5月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到任后即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工作,担任天文、地形测量,并兼作磁偏角的测量。

  陈宗器作为瑞典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带领的科学考察团唯一中国科学家,全程参加我国西北荒原(称亚洲腹地)探险。由绥远出发到额济纳旗,沿额济纳河(弱水)南下,经肃州(酒泉)入祁连山考察。由敦煌西行至南疆,测量塔里木河改道以后的罗布泊的位置。又考察柴达木和额济纳河流域及其终点湖泊苏古诺尔和嘎顺诺尔地区。1933年提出考察报告后回物理研究所。同年夏又参加铁道部组织绥新公路察勘队,担任地形和天文测量工作。由绥远出发西行至南疆,从尉犂乘舟沿塔里木河东下,考察新的塔里木河下游情况。1935年1月经西安回南京,提出考察报告。当时中国的科考条件落后,加之社会动荡不安,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异常艰辛,陈宗器在西北荒原五年半的科考中,将山川与河流的地理位置准确地测量并记录下来,用胶片拍摄当时当地的自然景象。他对罗布泊的气象观测是当时这一地区唯一完整的气象资料。1936年,他与霍涅尔共同发表的论文《中国西北之交替湖》是我国有关河流变迁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的开拓性工作。

  1935年8月回物理研究所,又到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工作。1936年3月至6月,从广州到上海一带进行地磁测量。1936年9月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专攻地球物理学,并在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地磁研究工作。1939年因对德国发动世界大战不满,毅然离开德国到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从事物理探矿工作。1940年4月回国,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同年10月赴已从南京迁往广西丹州的地磁台工作。1941年春在广西桂林良丰筹建雁山地磁台,并兼任广西大学教授。同年8月至12月率队到福建崇安,进行日全食观测。1944年初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地磁台主任。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继续南下,被迫放弃雁山地磁台,负责物理研究所和职工、家属的抢运和疏散,经贵州到四川重庆北碚。在购地建所后,开展详细的地磁测量工作。1946年物理研究所又迁往上海,1947年物理研究所地磁部分调整到气象研究所,并迁往南京北极阁。1948年因解放战争又迁往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央研究院及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均逃离上海,陈宗器被上海各所公推为上海办事处主任,与各所领导一起 上海各所迁往台湾,并组织职工和家属保卫沪区各研究机构和职工、家属免受骚扰和破坏;同时还参加上海大学校长联谊会,迎接解放。

  上海解放后,协助军管会接管有关单位,1950年先后被任命为华东办事处秘书处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南京办事处主任。1951年3月和5月分别辞去南京办事处和华东办事处职务,专任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南京大学教授。1952年1月兼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基建、器材、总务等处工作。1955年底办公厅改组,兼任管理局局长,主持科学院建设和规划。1956年辞去院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回所参与领导工作和地磁研究室工作,亲自组织筹建北京一批地磁台站,完善上海佘山台,初步建成全国地磁台网,并主持筹建电离层观测站和宇宙线台。使地磁研究室具有包括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古地磁、电离层、宇宙线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室。

  194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时起,陈宗器一直担任学会秘书长,并任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学术秘书(主席是竺可桢),为地球物理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一页。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1951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陈宗器以其为科学事业献身精神和我国地磁学奠基人身份被后人纪念,在他诞辰110周年时,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专门举行《摘下绽放的北极星》一书首发式和纪念封首发式,陈宗器先生女儿、我国第一位赴南极与罗布泊写生的著名画家陈雅丹出版了记述其父亲在西北荒原考察经历的传记文学《走向有水的罗布泊》一书。

  “陈宗器”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