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绍兴市名人>新昌县名人

尹桂芳

尹桂芳人物照片

新昌名人尹桂芳介绍

越剧皇帝
中国越剧女演员、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原名尹喜花,出生于浙江新昌,中国越剧女演员、工小生、曾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黄浦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是“越剧十姐妹”之一、 越剧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

1929年,进入醒狮剧社学习,后加入大华舞台。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江姐》《浪荡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多个经典艺术形象。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流派艺术——尹派。唱腔委婉缠绵,洒脱深沉,醇厚清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尹桂芳富有创新精神,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继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艺术家,为越剧的改革注入了拳拳之心。

尹桂芳人物生平

1919年12月1日 ,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磕下村雪塘里自然村的小龙谭。父亲是尹伟见,母亲叫陈荷

1927年秋,父亲因病去世。她协助母亲照料家务。1928年,随母亲逃亡到新昌县城附近。1929年4月,因观看的笃班戏《百花台》萌生了学戏谋生的想法,遂在新昌县孟家塘梁家井村潘洪涛举办的的笃班里学戏开蒙,习旦角。学戏仅15天,的笃班因班主经营不善而倒闭。1931年8月,进入嵊县上东乡下任村李华水的“醒狮剧社”学戏,仍习旦

1932年1月,醒狮剧社解散,投考小徽班——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跟能毛头佬学唱绍兴大班文戏,后转投竺基焕学习绍兴大班武戏,又随京剧班王惠去学习京剧,生旦净丑皆演。

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的宁波、绍兴、杭州一带演出。

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由花旦改演小生,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

1935年正式在沈家门登台,这以后,尹桂芳跟随多个演出班子,辗转演出于新昌、嵊县、宁波、杭州等地。

1938年尹桂芳正式进军大上海,加盟了旧上海老闸桥旁的永乐戏院,後在同乐戏院领衔演出。那个时期,正是上海越剧由花旦台柱向小生台柱过渡的时期。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

1941年,《吕布与貂蝉》。

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她与竺水招搭档成立芳华越剧团,任团长。长期演出于境内贵州路丽都大戏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圆》、《殉情》、《石达开》、《葛嫩娘》、《光绪与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尤其是《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和时装戏《回头想》、《秋海棠》、《浪荡子》等戏,接二连三地引起轰动。由于她艺德出众、人品高尚,越剧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

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

1948年,先后与傅全香、王文娟搭档,在兰心和新光两家剧场主演了《陆文龙》、《浪淘沙》、《鲁男子》、《桃花扇》等新戏。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1年,在大众剧场义演《杏花村》,为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作出贡献。

1952年在丽都大戏院排演了古典名剧《西厢记》和新编历史剧《信陵君》、《陈胜吴广》,《梁祝哀史》等。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

1955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

1958年,在现代剧《红花村》中扮演先进的服务员,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1959年起为福州市人民代表。

1959年1月25日,尹桂芳率“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六十三人,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福州的第53次列车。她怀着一股热情,毅然举团迁往福建,到八闽之地去继续播撒越剧艺术的种子。尹桂芳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张生、梁玉书、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领导下,培养出一批“尹派后秀”,在历届省戏剧会演中,均获奖。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起,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常年处于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加之以一些非人待遇对身体所造成的侵害,尹桂芳倒下了,中枢神经损伤,一手一足瘫痪。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粉碎“四人帮”后,尹桂芳带病恢复了“芳华”。

1978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芳华越剧团名誉团长。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了“越剧奇葩”贺词。当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32开,14万字。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

1990年12月10至17日,芳华越剧团首次应邀出访香港,演出了《红楼梦》、《玉蜻蜓》、《何文秀》等优秀剧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赏到芳华的艺术风采。

1993年4月18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2000年3月1日,尹桂芳走了,但她却留下一笔闪光的越剧艺术遗产。

尹桂芳主要作品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屈原》、《江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等。代表人物: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

数量

年份

剧名

选段

备注

01

1944

盘妻索妻

盘妻

唱片

02

1944

盘妻索妻

索妻

唱片

03

1947

山河恋

送信

唱片

04

1948

浪荡子

叹钟点

1948年唱片

05

1948

红楼梦

宝玉哭灵

1948年唱片

06

1958

何文秀

哭牌算命

(1唱片

07

1953

白蛇传

订盟

(1室内录音

08

1962

盘妻索妻

洞房·盘妻·露真

(2室内录音

09

1981

沙漠王子

算命

(1室内录音

10

1987

沙漠王子

算命

(1室内录音

尹桂芳补充介绍

  尹桂芳(1919~2000),原名尹喜花,出生于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坎下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清贫家庭出身,7岁丧父,1929年进入当地醒狮剧艺社学艺,学花旦,后进入嵊县(今嵊州市)华堂镇大华舞台,1933年冬离开科班,与人搭班在奉化、慈溪等地演出, 1934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邀请并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牌子。从此由花旦改演小生,以 “尹云峰”名字而成名。

  1935年后跟随多个演出班子在浙东等地演出,1938年到上海,加盟永乐戏院,后在同乐戏院领衔演出,1940年秋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1941年演《吕布与貂蝉》,1942年6月,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1944年不顾剧场老板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上演《云破月圆》及《殉情》,观众反映良好,1945年春,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逢》、《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观众反响强烈,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流派。1946年与竺水招搭档成立芳华越剧团,任团长,长期演出于丽都大戏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圆》、《殉情》、《石达开》、《葛嫩娘》、《光绪与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尤其是《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和时装戏《回头想》、《秋海棠》、《浪荡子》等戏,接二连三地引起轰动,由于艺德出众,人品高尚,越剧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1947年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1948年先后与傅全香、王文娟搭档,在兰心和新光两家剧院主演《陆文龙》、《浪淘沙》、《鲁男子》、《桃花扇》等新戏,在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时以色艺双绝、德艺双馨荣登榜首。1950年任上海芳华越剧团团长,1951年任全国抗美援朝上海越剧分会主席,在大众剧场义演《杏花村》,为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作出贡献。1959年1月,尹桂芳率“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六十三人,登上从上海开往福州列车,毅然举团迁往福建,到八闽之地继续播撒越剧艺术的种子。尹桂芳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张生、梁玉书、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领导下,培养出一批“尹派后秀”,在历届省戏剧会演中,均获奖。1959年任福州市芳华越剧团团长,,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任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 “文革”期间,由于常年处于恶劣的生活环境中,遭受非人待遇,中枢神经损伤,一手一足瘫痪。文革后,带病恢复“芳华”。1978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又任福建省政协委员、芳华越剧团名誉团长。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写“越剧奇葩”贺词。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专门介绍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1990年12月10至17日,芳华越剧团首次应邀出访香港,演出《红楼梦》、《玉蜻蜓》、《何文秀》等优秀剧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赏到芳华的艺术风采。

  尹桂芳表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韵味醇厚,独标一格。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在演唱艺术上,继承竺素娥等同行的精华,又向京剧小生名家叶盛兰、姜妙香、俞振飞等取经,借鉴其艺术成果,充实、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准。也从话剧电影中吸取营养,逐步形成质朴流畅、醇厚隽永的风格。在上海很快走红,这对越剧小生行当的成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越剧“三花一娟一桂”的时代开始向“尹桂芳时代”转变,万人空巷的“尹桂芳现象”成为越剧最终确立起以小生为台柱的风格特征,成为上海越剧圈中的代表人物。在越剧界,她富有创新精神,是继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著名演员,为越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尹桂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