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淮安市名人>淮阴区名人

尹耕云

暂无尹耕云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淮阴名人尹耕云介绍

清代官员

尹耕云(?-1877),清朝道员。字杏农。江苏桃园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咸丰五年(1855年)入僧格林沁幕府,参赞军务,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八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署户科给事中,上书反对起用前直隶总督纳尔经额。以“武汉地踞上游,北窥关陕,南胁湖湘,东撼吴越,西制巴蜀,自古南北用兵,皆出死力争之”,请授曾国藩钦差大臣,经营湖北。其余有关用兵战略的议论,多被咸丰采纳。英法联军犯天津,他又上疏,力主决战。十年,谏阻咸丰巡幸热河,并协助侍郎文祥留守京师。同治元年(1862年),率兵五千,从僧格林沁镇压捻军,战金楼寨教军,克张冈,胜捻军,以道员记名。三年,署河陕汝道。四年,从河南巡抚李鹤年进兵磁州,建策筑长墙断捻军归路。两署粮储盐法道,加布政使衔。十三年,补河陕汝道。光绪三年(1877年),卒于官。

尹耕云人物生平

尹耕云(?—1877),字瞻甫,号杏农。淮安府桃源县三义坝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历官礼部郎中。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太平天国北伐军进入直隶境,清廷形势危急,尹耕云奉调入惠绵愉及僧格林沁幕府,参赞军务,咸丰八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户科给事中。在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太平军诸军事行动中,屡次为清廷献策,奏议颇多。

咸丰八年四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尹耕云七次上疏,两次与其他官员联名上疏,反对和议,力主决战,但未能改变当权者的投降主张。次年,尹耕云以“顺天科场案”内监失察罪被降级去任,命回原籍办团练。后因京城危急,暂留协助守城。咸丰十年夏,英法侵略军再次攻陷天津,继续内犯,京师戒严,清帝将逃往热河,尹耕云又上疏谏阻,亦未被采纳。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定后,尹耕云因副都御史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之荐,留河南帮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随僧格林沁进攻驻金楼寨起义军,因“功”以道员任用,同治三年,代理河陕汝道,节制河陕兵。同治六年,代理粮储盐法道兼管水利局务,用军士浚惠济河,缓黄河溃决之患,堵沁河决口,三月完工,费用少而工程坚固,因功加布政使衔,同治十三年,实授河陕汝道。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河陕尤其严重。尹耕云向上级陈7条救荒意见:清查贫富户口,核定灾情等级;访劝殷实富户,出资周恤;稽查官仓粮谷,以便平粜借贷;划分灾区轻重,以别赋税缓免;官吏带头捐献,以赈济灾民;收容老弱病残,以减少死亡;劝散被惑灾民,以安靖地方。又命令下属,清理民间积案,释放久押未决囚犯。不久,病逝于任上。著述有《大学绪言》、《豫军纪略》、《心白日斋》、《周易辑说》。

尹耕云清史稿记载

尹耕云,字杏农,江苏桃源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再迁郎中。咸丰五年,粤匪犯畿辅,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僧格林沁参赞军务,辟耕云佐幕府,上书论防务,为文宗所知。八年,授湖广道监察御史,署户科给事中。时方多事,封章月数上。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坐贻误封疆罢,复起。耕云疏言:“讷尔经额之罪,天下共闻共见,未喻其复行起用之故。方今江、淮、楚、豫军务未靖,秉钺之臣,星罗棋布,所以奋不顾身,必欲灭此朝食者,固由笃於忠义,亦以国家信赏必罚,有以畏服其心。万一效尤解体,患何可言?昔宣宗起用琦善,以陈庆镛之言而罢。伏原绍述心传,收回成命。”

时粤匪复窥武汉,耕云疏言:“武汉地踞上游,北窥关陕,南胁湖湘,东撼吴越,西制巴蜀,自古南北用兵,皆出死力争之。今贼窥伺楚北,分扰广济、黄冈,逼近省城,抚臣胡林翼兵勇数千,众寡悬绝,江路绵远,首尾不能兼顾。侍郎曾国藩忠勇朴诚,应请授为钦差大臣,率其所部援湖北,较诸他臣事半功倍。”

粤匪陷定远,耕云疏言:“定远失守,粤、捻新合,必谋北窜,恃山东为之屏蔽。抚臣崇恩幸其不戕官据城,於贼退后虚报胜仗,内则巧为弥缝,掩一人耳目;外则恣其朘削,竭万姓脂膏。惟恳俯念藩篱重地,立予罢斥,简大员往代。於洪湖多募水师,兼饬傅振邦全军移驻固镇、灵壁,冀收皖北,以固山东。”及庐州失守,又疏言:“昔人建省安庆,与九江、江宁为犄角,控扼长江。上年徙治庐州,已失形胜,兹并庐州亦不能守。胡林翼等自武汉进逼九江,而安徽之贼,或自英、霍走湖北,牵我上游,或自徽、歙扰浙西,窥我腹地。我军分道救援,罢於奔命。贼有四达之路,我无三面之围,虽日克一城,何益?抚臣福济屡挫损威,候补京堂袁甲三素得民心,如以为巡抚,必奋身图报。”

及国藩进师,疏言:“军兴以来,征调半天下,糜饷数千万,卒未能扫穴擒渠,则以屡后时而数失机也。今曾国藩蓄养精锐,所向克捷。陈玉成、张洛行率悍贼数十万,齐向潜山、太湖抗拒,众寡之数,十倍於我,一有疏虞,关系甚重。此时庐、凤、六合贼势必单,请饬袁甲三、张国梁刻期捣其巢穴,逼令反顾,或令间道为楚师声援,亦足褫其狂魄。”别疏劾河道总督庚长,请以甲三兼摄;又论云南回匪不宜专意主抚;又陈京师本计,平粜、采买、赒恤、蓄积诸事宜并举;又言钱法积弊:诸疏多见采纳。

英、法合军犯天津,耕云专疏者七,会疏者二,力主决战,上命王大臣集议。与郑亲王端华等议不合,耕云抗辩痛哭而罢。耕云初在礼部,肃顺颇重之,乃是为所憎。九年,科场狱起,以科道失纠下吏议,而耕云以充内监试谴独重,镌二级调用。十年,京师戒严,上将幸热河,耕云代团防大臣草疏谏阻,复自以书抵肃顺,卒不听。侍郎文祥提督九门,遇耕云东城,相持哭,因为规画留守诸事。

胡林翼疏荐耕云胸有权略,请起用。会副都御史毛昶熙治河南团练,疏调从军。同治元年,率部卒五千,从僧格林沁平金楼寨教匪,又偕提督张曜克张冈捻巢,以道员记名,赐花翎。三年,署河陕汝道。西征军购粮陕州,市斛小,责属县偿其不足,凡数百万斤,耕云悉请罢之。客军有不法者,斩以徇。境多刀匪,请得节制河、陕兵,馈饷以时,兵咸用命。

四年,张总愚犯畿辅,耕云从巡抚李鹤年进军磁州,建策筑长围断贼归路。两署粮储盐法道,佐治善后事,濬惠济河,塞河决,叙劳加布政使衔。十三年,补河陕汝道。河、陕徭役重,亚於常赋,耕云立定制,严稽覈,民困稍甦。光绪三年,大旱,条上救荒七事,未及行,卒於官。

耕云在言路著直声,出任监司,巡抚张之万、李鹤年皆倚重之,军事多所赞画。卒后,巡抚李庆翱以灾荒被劾,牵及冒领兵饷事,辞连耕云,后终得白云。

尹耕云补充介绍

  尹耕云(?~1877),字瞻甫,号杏农。淮安府桃源县三义坝(今淮阴县境)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他奉调参赞军务。咸丰八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代理户科给事中。在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太平军诸军事行动中,屡次为清廷献策,奏议颇多。同年四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他7次上疏,并两次与其他官员联名上疏,反对和议,力主决战。次年,尹耕云以“顺天科场案”内监失察罪被降级去任,命回原籍办团练。后因京城危急,暂留协助守城。咸丰十年夏,英法侵略军再次攻陷天津,继续内犯,京师-,清帝将逃往热河,尹耕云又上疏谏阻,亦未被采纳。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尹耕云因副都御史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之荐,留河南帮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随僧格林沁进驻金楼寨起义军,因“功”以道员任用。同治三年,代理河陕汝道,节制河陕兵。同治六年,代理粮储盐法道兼管水利局务,用军士浚惠济河,缓黄河溃决之患,堵沁河决口,三月完工,费用少而工程坚固,因功加布政使衔。同治十三年,实授河陕汝道。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河陕尤其严重。他向上级陈7条救荒意见,又命令下属,清理民间积案,释放久押未决囚犯。

  光绪三年,尹耕云病逝于任上。著有《大学绪言》、《豫军纪略》、《心白日斋》、《周易辑说》等。

  “尹耕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