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赣州市名人>兴国县名人

尹林平

尹林平人物照片

兴国名人尹林平介绍

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

尹林平(1908.7-1984.9.8)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东、尹林平、林平。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人。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84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尹林平人物生平

1908尹林平生于贫苦农家。父亲尹成玉是个老实俭朴的农民。他从小聪明懂事。1919年入私塾蒙山书院读书,勤勉苦学加上天资聪慧,他深得老师的夸奖。17岁时,他挑百斤货担赴广东梅州,又从梅州挑货回高兴墟。近两年的长途挑运生涯,使他锻炼出了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良好素质。

1927年春,他参加本村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军补充师第五团第一连任教官。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赣西南游击队,历任班长、副排长、红三军团七师二十一团三连排长。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尹林平英勇杀敌,立下战功。1934年1月,调闽南红二支队,任支队长。尹林平率领红二支队纵横驰骋于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边区及晋江一带,不到一年时间恢复和开辟了许多新区,红二支队本身也由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作战近百次,牵制了国民党一个正规师和保安团的兵力,为保卫土地革命成果、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赤卫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随毛泽东指挥的红一、五军团攻打福建漳州。战后,尹林平被留下参与组建闽南红军游击队独立大队,任副大队长。随后,独立大队改编为闽南红军第三团,任副团长、团长。尹林平率领红军转战于闽南、闽西边区,开创了闽南游击区。

1934年1月,调闽南红二支队,任支队长。尹林平率领红二支队纵横驰骋于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边区及晋江一带,不到一年时间恢复和开辟了许多新区,红二支队本身也由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作战近百次,牵制了国民党一个正规师和保安团的兵力,为保卫土地革命成果、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7月,调到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军事部部长,闽南红军第二支队支队长,中共厦门临时工委书记。

1938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军事委员会书记。主持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领导东莞、增城区、惠阳区、南海区、顺德区、中山、从化区等县区,利用合法形式,建立中共广东地方党掌握的民众抗日武装。

1939年2月任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领导东江各县的党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7月任中共东江前线特别委员会书记。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任政治委员,兼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的政治委员。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滞留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从香港秘密转移到内地安全区。这一抢救行动的成功,不仅受到党中央来电表扬,而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

1942年2月,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东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区的军政工作,尹林平任书记。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

1943年1月任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书记,负责广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和部队工作。

1943年12月至1946年6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政治委员。

1945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毛泽东曾于1945年2月12日在关于广东问题的电报批示中称林平“此人似很有办法”。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等职。他领导的粤赣湘边纵队发展成为华南一支实力最强的部队,创建了粤赣湘边根据地,为迎接南下大军入粤作战和广东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广州解放后,历任广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广东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军管会委员,华南军区党委常委、干部部长,中南军区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同时担任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交通厅长等党政职务。

1956年6月到“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在中共广东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常委、候补书记、书记、书记处书记和广东省副省长等职,主管广东省的农业和公、检、法系统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监禁6年之久。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恢复了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

1978年任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副主席、主席。

1979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4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

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第一、二、三、五届省人大代表。

尹林平人物简介

尹林平(1908~1984),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东、林平。江西省兴国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只念过一年半书。11岁起便开始参加劳动,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1926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赣南,1927年春,尹林平加入了农民协会。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在赣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尹林平曾当赤卫队队长。1930年秋,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反“围剿”斗争。年在火线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931军班长、排长、副连长、副大队长、副团长、团长,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支队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福建坚持斗争。不久,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尹林平发起组织了中共厦门临时工作委员会,担任书记,领导厦门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到香港向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后,回到福建在闽南特委工作。1937年7月,调到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工作,担任临工委委员。同年10月,南临委改组为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张文彬任书记,尹林平任武装部长兼外县工委书记。1938年4月,南工委撤销,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张文彬任书记,尹林平任省委常委兼军事委员会书记。同年6月,他同省委组织部长李大林在广州召开外围几个县党的军事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建立和掌握民众抗日武装问题,要求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军事工作,努力学习军事,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11月,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尹林平任书记,领导东江各县的党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7月,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东江前方特别委员会,尹林平兼任书记,还兼任曾生、王作尧两部队的政治委员。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从香港秘密转移到内地安全区。这一抢救行动的成功,不仅受到党中央来电表扬,而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

1942年2月,粤南省委撤销,成立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对东江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尹林平任书记。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1943年1月,按照党中央的指导,成立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由尹林平任书记,负责广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和部队工作。1943年底,东江纵队成立,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1944年8月,尹林平在大鹏半岛的土洋村主持召开了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全面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和全面恢复各地党组织活动。1945年夏,尹林平在罗浮山主持召开了省临委干部扩大会议,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七大”精神,总结部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撤销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尹林平任书记。1946年1月,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八小组到广东工作。尹林平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举行了数次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阻挠军调谈判,企图消灭华南抗日武装的阴谋。

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尹林平和方方作出在广东全省范围内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1947年春,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方方任书记,尹林平任副书记,领导广东、广西、港澳以及闽、赣、湘、滇等省的党组织,尹林平主要负责武装斗争的工作。1948年底,成立中共粤赣湘边临时区党委,尹林平为书记,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初,香港分局改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尹林平仍为副书记。同年9月,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扩大会议,组成以叶剑英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尹林平为分局委员。会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广东战役。

广州解放后,尹林平历任广东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军区副政委,广州市军管会委员,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党委委员兼干部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兼广东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同时还担任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交通厅长等党政职务。年月到“文化大革命”前,尹林平一直在中共1956 6广东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常委、候补书记、书记、书记处书记和广东省副省长等职,曾主管广东省的农业和公、检、法系统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监禁6年之久。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恢复了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建国以来,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五届省人大代表。1982年9月,尹林平出席了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9月8日在北京病逝。

尹林平补充介绍

  尹林平(1908——1984),原名尹先嵩,曾用名尹利东、林平,江西兴国县人。只念过一年书,11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塑像

  1927年春,参加尹家村农民协会和赤卫队。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赤卫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副团长、团长,闽南红军第二支队支队长,中共厦门临时工委书记。

  1937年7月,调到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军事部部长。1938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军事委员会书记,主持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领导东莞、增城、惠阳、南海、顺德、中山、从化等县,利用合法形式,建立中共广东地方党掌握的民众抗日武装。1939年2月任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领导东江各县的党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7月任中共东江前线特别委员会书记。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任政治委员,兼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的政治委员。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配合廖承志把800多位滞留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从香港秘密转移到内地安全区。这一抢救行动的成功,不仅受到党中央来电表扬,而且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

  1942年2月,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东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区的军政工作,尹林平任书记。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1943年1月任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书记,负责广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和部队工作。1943年12月至1946年6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政治委员。1945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毛泽东曾于1945年2月12日在关于广东问题的电报批示中称林平“此人似很有办法”。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中共粤赣湘边区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等职。他领导的粤赣湘边纵队发展成为华南一支实力最强的部队,创建了粤赣湘边根据地,为迎接南下大军入粤作战和广东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广州解放后,历任广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广东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军管会委员,华南军区党委常委、干部部长,中南军区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同时担任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交通厅长等党政职务。1956年6月到“文革”前,一直在中共广东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常委、候补书记、书记、书记处书记和广东省副省长等职,主管广东省的农业和公、检、法系统的工作。“文革”期间,受到林彪、--集团的破孩,被-6年之久。粉碎--集团后,恢复了工作,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一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第一、二、三、五届省人大代表。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9月8日在北京逝世。

  “尹林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