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无锡市名人>宜兴市名人

周镜

周镜人物照片

宜兴名人周镜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岩土工程专家

周镜,男,汉族,1925年12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江苏省宜兴市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42年—1944年,周镜在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47年,获得交通大学 学士学位;1949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195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公路局材料研究所工作;1984年—1986年,担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1985年—199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节学科研义组工作;1986年,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1988年—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工程组工作;1991年—2006年,担任国务院参事;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2002年,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4年,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

周镜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

周镜人物经历

1925年12月21日,周镜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江苏宜兴人。

1942年—1944年,在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44年—1947年,在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194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49年3月—1950年5月,在美国俄亥俄州公路局材料研究所工作。

1950年冬天,25岁的周镜来到位于唐山的铁道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前身)土木研究组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84年1月—1986年3月,担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

1985年1月—1991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节学科研义组工作。

1986年3月,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

1988年1月—1993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工程组工作。

1991年1月—2006年1月,担任国务院参事。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995年—2002年,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2004年1月,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

周镜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镜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最早采用桩排架支挡、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桩处理软土路基取得成功,提出了静力触探确定桩承载力的综合修正系数法,并较系统地组织解决了静力触探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结合工程,指导研究生研究软土连续加荷固结试验技术,土工织物加固软土的破坏机理,实用的软土沉降计算方法等。

20世纪50年代,修建天兰和包兰铁路,通过黄土高原,施工中出现大量问题。以周镜为组长,结合唐山铁道学院老师和第一设计院的工程师参加,在陕、甘、晋、豫四省,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研和系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路堑边坡陡度的原则,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黄上边坡打下了基础。

1963年,周镜提出了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墙土压力的方法和确定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判别式,简化了土压力的计算过程。

20世纪60年代,修建贵昆铁路,其中含软土路基地段,施工时,许多工点发生路基坍滑事故。以周镜为副组长的工作组通过多种方法,使该段软土路基的处理取得成功,采用的处理中,用桩排架作软土路堤斜坡脚下埋式支挡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海城、唐山地震后,砂土地基地震时发生破坏,即振动液化的问题引起普遍重视。周镜在参与九江和南京长江铁路大桥的引桥砂地基的液化可能性研究工作时,从砂样的试验数据中,发现该砂样的比重为2.72,远大于一般石英质砂的比重2.65。周镜经过矿物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沿江广泛分布的砂层,其矿物组成以重矿物和云母的风化碎屑为主,多为片状,不同于一般角砾状的石英质砂,故比重较大。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周镜与同事组织研究生对南京片状砂和福建石英质标准砂的静、动力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相对密度下,二者的静、动力性质有显著的差异。南京片状砂在剪应力下的压缩量为石英质砂的10倍以上,片状砂的动有效内摩擦角较静力下小数度,片状砂的抗液化强度也远小于石英质砂,根据石英质砂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的评价砂土液化可能性的标准和经验,不能盲目地用于片状砂地层。这一实例说明岩土是非常复杂的材料,既使是砂或饱和软土,也会因沉积环境和母岩成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周镜认为岩土工程的发展重点是,结合地区大型工程建设,有计划的研究各地区土的工程特性,然后在大量室内实验数据和工程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探索各区域土的本构关系,为经济建设服务。

1999年,周镜担任黄文熙讲座撰稿人,阐述了对研究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几个问题”的观点。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12月,周镜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99年

《高速铁路工程》

周镜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85年

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筑成昆铁路新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5年

“静力探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93年

首届詹天佑个人成就奖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镜人物评价

周镜是“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评)

周镜院士是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为中国岩土工程的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评)

周镜院士是新一代科研人员学习的榜样,科研人员要传承学习周镜院士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矢志报国、科学求真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君历评)

周镜补充介绍

  周镜(1925.12.21- )岩土工程专家。原籍江苏省宜兴市,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路基建设和科研工作,为路基土工的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较系统和突出的贡献:提出了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边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计算衡重式挡土墙土压力的原理和判别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最早采用桩排架支挡、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桩处理软土路基取得成功,为贵昆铁路、塘沽新港铁路大面积软土路基的修筑作出了贡献;提出了静力触探确定桩承载力的综合修正系数法,并较系统地组织解决了静力触探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结合工程,指导研究生研究软土连续加荷固结试验技术,土工织物加固软土的破坏机理,实用的软土沉降计算方法等。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