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无锡市名人>宜兴市名人

潘序伦

潘序伦人物照片

宜兴名人潘序伦介绍

中国会计之父

潘序伦(1893-1985),江苏宜兴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创始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教育家。

潘序伦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和培养我国会计人才的先驱, 创建了事务所、学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主张“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潘序伦序伦典故

从“顽子”到大师

出生于仕族家庭的潘序伦,自小聪慧过人,但恃才傲物使他的人生之旅颇多波折。先是在上海浦东中学参与交“白卷”被开除,投考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后又退出军籍,到镇江中学当了教师,却因校长变动被辞。

在家乡闲住的潘序伦,百无聊赖之际,经常出入于乡间财窟赌博,输掉了祖传大部分田产。妻子储氏每次扯着他的衣襟不让出门,但他总是绝裾夺门而出。

以赌博打发时间的潘序伦因为一个同学的一句话而幡然醒悟。除夕之夜,同学周君回家过年,告诉潘序伦说,自己任小学教员多年,觉得学识缺乏,没有前途,想去法国“勤工俭学”。此番话让潘序伦彻夜难眠,大年初一天刚破晓,潘序伦急不可耐地唤醒妻子,向她保证从此不再赌博闲荡,如有机会,要同周君一起出国留学。

潘序伦向曾任浦东中学校长的黄炎培先生求助,黄炎培将他推荐给圣约翰大学做旁听生。潘序伦成为全校最勤奋的学生,不久,他的成绩便跃居前两名,直接升为大学四年级的正式生,开了圣约翰大学的先例。毕业考试时,潘序伦的各科成绩均为全班之冠,并在全校英文作文比赛中获得惟一的一块金质奖章。1921年夏,潘序伦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之后,他被学校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踏上了圆梦之旅。

随后,潘序伦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为了博览群书,他把学校的图书馆作为自己的自修室,从早晨开馆到晚上闭馆,都在图书馆里度过,每天只带几块硬面包充饥。最终,他如期获得学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孤军抗日,深得全国人民爱戴,纷纷募捐支援。当时谣传上海抗日爱国捐款共二千余万元,马占山将军只收到一百数万元。有人指责经办单位有徇私舞弊行为。事务所受托稽核了13个经募单位的账目。证实共收到捐款502万元,援助东北义勇军337万元,其余165万元作了慰劳十九路军和救济上海战区难民之用。潘序伦将全部收支账目审计,出具证明。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会计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在潘氏的一手操持下,它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对象包括当时中国顶级的大企业,如荣氏企业、永安公司、南洋烟草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等。

“改革派”与“改良派”的友谊

20世纪30年代,潘序伦与徐永祚之间曾展开一场争论,焦点是中国会计要不要与国际接轨。徐永祚为代表的“中式簿记改良派”,主张在保存中式簿记核算形式的前提下进行改良,而潘序伦为代表的改革派认为,会计属于一种科学技术,是不分国界的,也无所谓中西之分,而要看方法科学与否。

1928年,上海暨南大学《会计学报》创刊号发表了徐永祚的《改良中国会计问题》。文中提出,中式簿记具有古代“四柱结算法”原理的优点,应用“改良簿记”。1933年元月,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办并主编《会计杂志》月刊,介绍国内外财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随后,徐永祚的《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出版,此外他还发表了《改良中式簿记实例》《改良中国会计问题》《改良中式簿记缘起及简章》等文章,并在上海举办改良中式簿记展览会,掀起了改良中式簿记的热潮。

1934年至1935年,潘序伦先后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批评徐永祚的改良大纲10条》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等文,顾准也推出了《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

这场学术论争推动了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而潘序伦与徐永祚更是因为这场争论结下了友谊。有了徐永祚这个标杆,潘序伦也更加注重钻研学术,专注于现代会计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地下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徐永祚在上海以组织“聚餐会”的形式,开展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革命活动,影响和团结会计界同仁。“聚餐会”每月一次,日期和时间固定,不发通知,风雨无阻。上海会计界同仁被邀参加的约20人,其中就有潘序伦及夫人张蕙生。1948年1月,潘序伦聘请徐永祚在其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担任董事。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潘序伦聘请黄炎培、马寅初、黎照寰、章乃器等专家学者来立信任教。

潘序伦序伦成就

立信会计

潘序伦将现代会计的复式簿记方式及其理论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道路;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创立了一个闻名中国的会计品牌——立信。

1986年3月,重新组建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该所是上海市第一批获国家批准的可以从事股份制企业查证业务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教育贡献

1924年,潘序伦学成博士归国,被暨南大学聘为教授,月工资500银币,加上他还出版《簿记与会计》《公司理财》两本书,可得15%的稿酬版税,所以不到两年就有了25000元存款。他就捐出一万元,以简先生名义设立“思源帮学基金”,扶持贫寒大学生,这笔基金曾帮助过五十多名大学生。

1927年,深感我国会计人才匮乏的潘序伦在上海设立了簿记训练班。此后一直到1947年,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共计举办了40届,前十年入学学生4783人,后十年30476人,最盛时仅上海一地就设有11所分校,为我国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人才。而立信会计学校的品牌,发展成为如今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937年4月15日,筹集17万元创设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潘序伦为校长。 准备在徐汇区新建永久校舍,经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备案后,于当年7月开始招生。但随之而来的抗战却打断了这一计划。

从1937年开始,潘序伦先生先后在桂林、重庆、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设立分所。 全国各地的立信学校都有这么一条校规: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

在潘氏感召下,立信学子大多勤奋苦学,成绩优良,得到工作单位普遍好评。学校信誉日隆。有一组数据显示,到1953年止,立信培养的毕业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术著作

出版专著译著3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逾千万字。其代表作包括《立信会计丛书》《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理财》《基本会计学》等。

潘序伦社会评价

"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李岚清

“立信会计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丛书,在我国会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史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杨纪琬)

“立信之路所以正确,因为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改革开放相吻合。”(黄宗英)

潘序伦后世纪念

2006年10月23日,潘序伦被评选为首届“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2008年11月22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举行了《潘序伦文集》首发式及潘序伦会计思想、教育思想研讨会。

2011年9月28日,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校园里举行了我国现代会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举办了立信会计文化沙龙。

2013年4月13日,为了纪念潘序伦先生诞辰120周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出版了《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纪念画册,举办了“潘序伦杯”全国大学生会计知识竞赛。

2018年,潘序伦被推举为首批“上海社科大师”。

2018年8月,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传》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后世要学习先生坚持原则、诚信为本的精神;学习先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先生艰苦奋斗、一心为公的精神;学习先生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精神。

潘序伦补充介绍

  潘序伦(1893—1985年),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潘序伦(英文名SHULUNPAN)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举人。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四。他14岁时,父亲去世,得长兄伯彦(古文学家)的教益很多。序伦12岁前读私垫,后入蜀山小学,毕业后,考进上海浦东中学,经常考第一名,颇得校长黄炎培的赏识。当他15岁将要毕业前夕,因 某教师而举行的交白卷风潮,被开除学籍。之后,转入常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进南京政法大学,不到两年,学校因故被勒令停办。不久,他考进了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无线电收发班,毕业后被分派到海军某舰上任准尉无线电收发报员,可他无意久留,退出军籍,辞去职务。后来,曾到南京造币厂当过翻译员,又回到家乡做中小学教员,他立志出国留学,得到黄炎培的支持,进入圣约翰大学。

  1921年毕业,得到文学士学位,同年学校保送,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选学了会计学科,因而奠定了一生从事会计学研究的基础。他在哈佛大学,勤奋苦读,放弃了假日休息与游览娱乐,经常是一只面包一杯开水充饥,争分夺秒地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从宿舍到教室、到图书馆,终日只是与书为伴,终于在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

  1924年春夏之交,潘序伦学成博士归国,被暨南大学聘为教授潘序伦。二十世纪初,随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催生,中国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独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在我国应运而生。鉴于当时国内除了大型银行外,采用新式簿记和会计制度的工商企业为数极少,而且会计界的许多人士都有改革旧式帐簿的要求。1927年1月,潘序伦先生辞退了一切职务,在上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并编译出版会计丛书和创办会计学校。他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27年,他先举办簿记训练班,因学生人数大增,为适应需要,后又创办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

  1930年12月,潘序伦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委会委员,1931年3~7月任主计处主计官。

  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上海到了重庆,并任教于重庆大学,又在重庆又设立了立信会计事务所和多种教学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为了解决会计教材的供应,1941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帐册报表。《立信会计丛书》到1956年为止,共编译出版200余种,后又编制了《苏联会计述要》、《国营会计概要》等著作。

  抗战胜利后,潘序伦于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经济部常务次长,1947年5月受聘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潘序伦为了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他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重庆市区建造了立信大楼,分别办了两所专科学校。不仅如此,他还鼓励和支持外地的立信同人和校友在桂林、北京、天津、南京、广州、衡阳和香港等地都办起了各类不同形式的立信会计学校。到1953年止,培养的学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办学的原则是严格要求,精心培养,自编自教,切合实际,边学边做,讲究实效,精打细算,勤俭办校,尊师爱生,团结友爱。

  潘序论自美国学成归国后,任教、著书收入额丰,捐助办学与发展会计事业不遗余力,1945年统战胜利后,由重庆回到上海,一时迁校没有地方,他捐出私宅五开间三层楼房一幢,继而又捐出美金万元,为学校建造了体育馆,而他自己日常生活,非常简朴,斗室中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别无他物,唯书成堆,此习惯一直至晚年未改。他经受了反右的灾难,也遭到文革的迫害和冲击,在平反之前,对人侃侃而谈的不是感慨,他唯一悬念和关怀的是如伺迅速培养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会计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政策,他得到文革期间被抄财物的赔偿款8万元,立即捐半数给刚建成的上海市会计学会作事业费,又捐赠给正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按3.5万元作奖学金。

  改革开放后,潘序伦积极推动恢复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会计学校,建了新校舍;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和解放后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重建了立信会计编译所,编译出版了《新编立信会计丛书》、《立信财经丛书》等30多种。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生机勃勃。

  潘序伦于1985年病逝。在他患病期间,曾邀浦东中学校长前往晤谈,对母校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他的一生,他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和培养我国会计人才的先驱,有人称其为“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在国外被誉为“中国会计之父”。

  “潘序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