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宿迁市名人>宿城区名人

项伯

项伯人物照片

宿城名人项伯介绍

楚汉传奇
秦楚之际楚国左尹,汉射阳侯

项伯(?—公元前192年),名缠,字伯 ,生年不详,楚国下相(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人。是春秋时期姬姓项国后代 ,战国末期的楚国将门项氏族人,也是项羽的叔父 。

秦朝年间曾犯下杀人罪,跟随张良在下邳躲避追捕。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担任楚国左尹。跟随项羽北上救赵,进入关中,参加鸿门宴,其间保护刘邦。之后为刘邦请得汉中为封地,在楚汉战争期间保全了刘邦父亲刘太公的性命。

在项羽败亡后,项伯归降汉朝。 刘邦念及旧恩,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姓刘氏。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去世。

项伯人物生平

结交张良

项伯,本名项缠,是项羽的叔叔。据唐朝《元和姓纂》和《大宋重修广韵》记载,项伯为周朝分封同宗姬姓项国后代,春秋时项国被鲁国灭后以国名为族姓。

项伯早年与张良有旧交情。 秦朝统治时期,项伯曾经因犯下杀人罪,被当时在下邳为任侠的张良包庇藏匿,得以保命。 到了项梁在吴县起兵造反之后,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伯被任命为楚国左尹(相当于左丞相)。

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项伯随同项羽进入函谷关。

斡旋刘项

秦王子婴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子婴向刘邦投降,秦国灭亡。 刘邦听从谋士建议,据守函谷关而不放诸侯入内,以便逐步在秦地称王。

楚军进兵攻取秦国之地,看到函谷关有刘邦的军队把守,不能进入。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非常愤怒,就派当阳君英布等人攻破函谷关。于是项羽进入关中,到达戏水之西。刘邦在霸上驻军,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 在刘邦军队中任职左司马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占据所有珍宝。”项羽非常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

大战一触即发,时任楚国左尹的项伯想到张良正在跟随刘邦,因张良对项伯曾有救命之恩,两人关系很好。项伯不愿意放弃张良而不顾,连夜骑马赶到霸上的刘邦驻地,私下会见张良,全部告诉他实情,想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开,项伯说:“不跟我走的话就会一同战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成护送沛公,现在沛公有难,我自己逃掉是不道义的。”于是将这件事全告诉了刘邦。

刘邦十分惊讶,问道:“那该怎么办?”张良说:“是谁帮您作出这种部署的?”刘邦回道:“有个浅薄小人劝我把持关口不放诸侯进内,就可在秦地称王,我便听从了他。”张良说:“您觉得您的士卒可以抵挡项羽的诸侯军队吗?”刘邦默然,说道:“固然比不过,那又该如何做呢?”张良说:“请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违抗项羽。”刘邦问:“先生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统治时他曾和我交游,项伯杀了人,我保了他的命。现在事情紧急,所以特地过来通知我。”刘邦说:“他和先生的年纪谁大谁小?”张良回答:“比我年长。”刘邦说:“先生帮我叫他进来,我得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当即进来会见刘邦。刘邦举酒敬奉,与项伯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东西都不敢碰,登记官吏和民众,封锁官府仓库,就是为了等待项将军。之所以派将领守住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贼人进出和一些不寻常的意外罢了。我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到来,哪敢反抗啊!请项伯您跟他说我是不敢违背他的啊。”项伯应承下来,对刘邦说:“明天一定要早点亲自过来向项羽谢罪。”刘邦应道:“是。”

于是项伯趁夜回去,到达军中,把刘邦的话全部回报给项羽,趁机劝说道:“刘邦不率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入呢?现在别人有大功劳我们反而攻打他,不道义啊,不如就善待他吧。”项羽答应了。

鸿门护卫

第二天刘邦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到达鸿门,向项羽致歉,被项羽留下宴饮。在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要项羽乘机杀掉刘邦,项羽由于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为刘邦灭秦有功,因此,对范增的暗示不予回应。当范增召来项庄就要当场舞剑表演时,项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正意图,立即拔剑相互对舞,时常用身体挡护着刘邦,使项庄无法下手。

请封汉中

项羽在关中分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刘邦给张良黄金一百镒、珠宝二斗,让张良全部送给项伯,刘邦通过张良赠送厚礼,让项伯帮刘邦请求把汉中纳入封地,项羽同意了,于是刘邦得到汉中郡。

诛布妻小

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由于西楚首都彭城被汉军攻下,项羽放弃攻齐,回师攻打刘邦,在睢水大败汉军,劫持了刘邦的父母妻子作为人质。

项羽在攻打齐国时,曾向九江国征兵。九江王英布称病不去,只派了将领率领数千人前往。 等到刘邦攻下了彭城,九江王英布又声称有病不去帮助楚国,项羽因此怨恨英布,派使者指责英布,并要召见他,英布感到害怕而不敢去。项羽因为北方有齐国、赵国的忧虑,西方有汉国为患,而自己的盟友只剩下九江王一个,所以没有发兵攻打英布。

汉王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国使者随何到了九江国,成功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帮助汉国。项羽派出项声、龙且进攻淮南,几个月后淮南平定。 英布到达刘邦的驻地后,也派人到九江招来他的散兵。 而项羽则派了项伯到九江,收编了九江的部队。项伯到九江之后,将英布的妻子和孩子全部杀死,英布只好收兵北上归汉。

保全太公

汉王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在广武县相持数月,彭越多次在后方魏地作乱,断绝楚军粮食,项羽十分忧虑,于是在高台上布置了砧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放到上面,警告刘邦说:“现在不赶紧投降,我就把太公给煮了!”刘邦说道:“我和项羽一起面向北方接受楚怀王的指令,发誓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想要煮了你爹,那就赏脸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想杀了刘太公,项伯在一旁制止道:“天下的形势还不清楚,而且志在天下的人不会管顾家庭,就算杀了太公也没什么用,只会增加祸端罢了。”项羽听取了项伯的意见。

封侯善终

汉王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之后,项伯投降刘邦,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授予二十等爵中最高等的列侯爵位。

项氏家族的所有旁系亲属,全部被刘邦赦免,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封项襄为桃侯,封项佗为平皋侯,另有一位名字失考的项氏成员被封为玄武侯,诸项都被赐姓为刘。

汉高帝刘邦六年正月丙午日(公元前201年3月6日),这一天项伯(刘缠)与张良 、萧何 、樊哙 、周勃 等十三位开国元勋被确立爵位和封邑,项伯正式封为射阳侯,其食邑数量失考。 参考词条:西汉开国功臣

汉惠帝刘盈三年(公元前192年),项伯(刘缠)去世,他的嫡子刘睢犯了罪,不能继承爵位,射阳侯国被撤除。

项伯轶事典故

舞蹈传说

公莫舞是古时候的一种舞蹈,晋朝、南朝宋时期称作《巾舞》,相传起源于项庄舞剑时,项伯起身用袖子格挡的典故。

隋书中记载:《巾舞》者,《公莫舞》也。伏滔云:“项庄因舞,欲剑高祖,项伯纡长袖以扞其锋,魏、晋传为舞焉。”

相关考辨

南朝梁的史学家沈约宋书中最早记载了《公莫舞》的典故,但沈约同时否认了起源于项伯的说法,他在当时记录说:“《公莫舞》,就是现在的《巾舞》。相传项庄舞剑,项伯用袖子格挡他,使他不能够伤害汉高祖,并且边格挡边对项庄说:‘公莫!’古时候人们相互敬称为‘公’,这话意思就是‘公莫要伤害汉王’。现在用巾作道具大概是象征项伯衣袖所遗传下来的样式。然而考究《琴操》有《公莫渡河曲》,那么这乐曲传承由来已久,俗称从项伯开始,是不对的。”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四·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宋书·乐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然则其声所从来已久。俗云项伯,非也。”《古今乐录》曰:“《巾舞》,古有歌辞,讹异不可解。江左以来,有歌舞辞。沈约疑是《公无渡河曲》,今三调中自有《公无渡河》,其声哀切,故入瑟调,不容以瑟调离於舞曲。惟《公无渡河》,古有歌有弦,无舞也。”

(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二·乐考十五》:《公莫舞》即《巾舞》也。盖取高祖鸿门会饮,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高祖,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为公,莫莫害汉王也,亦谓之《公莫曲》。后之舞者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本即舞,后人因为辞焉。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巾舞歌诗】〖《乐府》云:《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苦”,楚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象项伯衣袖之遗式。《宋书》乐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然其声所从来已久,俗云项伯,非也。古今乐录曰:巾舞,古有歌辞,讹异不可解,江左以来,有歌舞辞。沈约疑是公无渡河曲,今三调中自有公无渡河,其声哀切,故入瑟调,不容以瑟调离於舞曲。○逯案:沈约谓巾舞曲与项伯无关,所见甚是,谓即公无渡河,亦非。此曲当是西汉人形容寡妇之舞诗,其辞与后人咏陶婴之黄鹄曲极相类似也。〗

项伯史料记载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黥布列传》《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汉书·陈胜项籍传》《汉书·韩彭英卢吴传》《汉书·张陈王周传》《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东汉·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卷第二》《汉纪·高祖皇帝纪卷第三》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九》《资治通鉴·卷十》《资治通鉴·卷十一》

项伯人物评价

司马迁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班固汉王与项有隙于鸿门,缠解难。以破羽降汉,侯。

冯异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

诸葛亮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

段灼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

阎负梁殊昔微去殷,项伯归汉,虽背君违亲,前史美其先觉。

拓跋弘踵微子之踪,蹈项伯之迹,知机体运,归款阙庭。

张稷昔桀有昏德,鼎迁于殷;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今独夫自绝于天,四海已归圣主,斯实微子去殷之时,项伯归汉之日,可不勉哉!

宇文宪且殷微去商,侯服周代;项伯背楚,赐姓汉朝。

鲍宏昔项伯不同项羽,汉高赐其姓刘氏,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

魏徵夫微子,纣之元兄,族实为重;项伯,籍之季父,戚乃非疏;然犹去朝歌而入周,背西楚而归汉。

李德裕昔项伯归义,奉春建策,赐之刘氏,列在汉宗。

徐钧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龚炜越王诛宰嚭,汉祖封项伯,其事相反。愚谓伯之罪甚于嚭,以嚭为羁旅之臣,而伯则叔父之亲也。汉祖德其助己,不惟不诛而又封之,人臣之怀二心以事其上者何儆焉?且独不思己之杀曹无伤乎,项伯即楚之曹无伤也,楚亡而封以爵土,又何以申公义于天下?汉祖之不如勾践也明矣。虽然,大夫种被诛之后,功臣多不克保其终,韩、彭之祸,则勾践开其端也,又贤乎哉?

赵翼如鸿门之会,沛公危急,赖项伯、张良、樊哙等得免。

项伯补充介绍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予项伯刘姓,并册封为射阳侯。及后再迁为大谒者,曾平定英布之乱。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有罪,不得代,国除。

  父亲

  项燕,楚国名将。秦国率兵灭楚时遭大败, 。

  兄弟

  项梁,项伯之兄,与项羽起兵反秦,后遭章邯打败战死。

  子女

  刘猷,项伯唯一的儿子。

  -

  相关事件

  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刘邦的张良。张良曾有恩于他,两人关系极好。项伯不愿弃张良而不顾,连夜赶至霸上,找到张良,告以 实情,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去。张良借口说,危难时弃人而逃是不义的,遂将此事告诉了刘邦。

  《鸿门宴》的项伯

  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图报,不辞辛苦,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仁德情怀,这是极为可贵的,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秦灭后刘邦与项羽已成一对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究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二是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找出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未必不可以说些善良的谎话。项伯对两个问题显然均未考虑,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有说谎话的准备,因而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张良提出危难时不能弃友自逃,这和项伯要唤走张良的道理是暗合的,项伯也就同意了张良的请求,遂听任军中机密直送政敌刘邦。

  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敌,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遂把项伯选定为行事的突破口。他对项伯极恭敬地以兄长的礼仪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又以圆通的理由,诚恳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表明了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不仅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自认不错的主意,而且说服项羽善遇刘邦,为刘邦到新丰鸿门道歉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让乘机杀掉刘邦,项羽因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定刘邦为忠诚有功之将,因而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项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意,立即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难于下手。在项伯看来,刘邦来鸿门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实际上是自己请来的客人,对他的性命负责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何况自己与刘邦已在昨晚结为亲家,更有一层亲戚关系包含其中。

  项伯劝项羽勿杀太公,所言道理虽不清晰、充分,但绝非是出于仁道主义则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从未见项伯有劝谏的表示。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此事出面相劝,一定是他想起了四年前刘邦与他在关中霸上的婚姻之约,既然结为亲家,就有保护亲家翁的义务。项伯勇敢地承担起了保护太公的责任,真实的心境不好说出,只好语焉不详地用大话劝阻,这其实是他政治立场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说分封诸侯之前,楚汉对立之势尚不明朗,项伯庇护刘邦的一切行为可以用头脑不清来解释,并加以谅解;那在楚汉战争已近四年的广武对峙之时,仍然暗存庇汉的态度,就难以作出正常的解释。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在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

  在项羽自尽、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予项伯刘姓,并于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册封其为射阳侯(射阳今江苏扬州宝应射阳湖镇一带)。及后再升迁为大谒者,曾平定英布之乱。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有罪,不得代,国除。

  司马迁在《汉功臣侯表》中解释项缠(伯)所以封侯的原因时说: “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楚军的左尹高官在汉军打败项羽时“尝有功”,这是耐人寻味的情况,其政治品格已跃然纸上。

  -

  人物评价

  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决于人心的向背。自楚汉相争以来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先后背楚归汉,就连项氏的亲属项襄,也已看清形势,早在汉王二年刘邦兵败彭城后不久,就已投降到刘邦的帐下。项伯深知项羽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弄得-人怨,尽失民心,虽然作战勇猛,却无谋略,往往是西驰-,疲于奔命。眼下的态势是汉军越战越强,诸侯归附,而楚军却越战越弱,前景暗淡。如果贸然把太公(刘邦的父亲,刘邦彭城兵败后被项羽所俘)杀掉,将来刘邦坐了天下,项氏就是罪及九族。项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项羽的罪过,以便保全项氏的后代。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以后,刘邦对项氏的枝属果然一个不杀,而且还先后封了项伯等四人为侯。就是对项羽本人,也葬以鲁公之礼。 所以产生了2种观点1:项伯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是间接支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的功臣。 2:项伯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自己个人利益的考虑,虽然间接达到了快速统一的目的,但是完全忘记了民族大义,只能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项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