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宿迁市名人>宿城区名人

陈顒

陈顒人物照片

宿城名人陈顒介绍

地球物理学家
中国物理学家

陈颙, 1942年12月出生于江苏宿迁,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5年陈顒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至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学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修;1980年至1983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室代主任;1983年至1984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代所长;1984年至1985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1985年至1996年担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颙一直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工作 。

陈顒人物经历

1942年12月,陈顒出生于江苏宿迁。

1965年,陈顒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同年9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工作,担任研究实习员(至1978年7月)。

1966年,陈顒在邢台地震现场进行地震观测和震源物理理论研究(至1973年)。

1978年4月,陈顒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至198年5月)。

1979年,陈顒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学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修(至1980年)。

1980年5月,陈顒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室代主任(至1983年5月)。

1983年5月,陈顒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代所长(至1984年8月)。

1984年8月,陈顒担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至1985年2月)。

1985年2月,陈顒担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至1996年1月)。

1993年,陈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陈顒担任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2000年,陈顒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顒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4年以后,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岩石元春破裂实验室,开展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实验研究。90年代,进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研究。近年从事人工源(气枪)地震学和岩石物理学研究。70年代,陈顒从事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研究了应力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90年代致力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将地震学、工程科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首次编辑了全球地震危险性图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图。该图已被联合国等机构用于减灾规划。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0年代以来,领导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IASPEI)和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的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将地震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进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研究。首次发表了全世界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损失图。

学术论著

他共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专著有:“The Tangshan Great Earthquake of 1976 – an Anatomy of Disaster”、“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A Simplified Approach”、“岩石物理学”、和“分形几何学”等。

个人成就

代表性论著科研成果与成就: 1.岩石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A Simplified Approach,Science Press,2001.

3.分形几何学,地震出版社,1998.

4.Chen Yong,Chen Ling,F·Guende,Ota Kulhanek,and Li Juan,2002.

Seismic Hazard and loss estimation for central America,Natural hazards,25,161—175,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3年

应力途径和岩石破坏前兆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83年

三轴(围压 1.3kb)压力下岩石弹性波速度 的测量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奖五等奖(排名第四)

1985年

大理岩全程破坏及岩样与压机的相互作用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奖四等奖(排名第三)

1986年

单轴压缩实验中压机刚度对大力岩声学性质的影响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1987年

地震短期前兆的空间分布特征

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人才培养

陈顒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教授的课程有:分形几何学,自然灾害引论等,有研究生十余名。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6年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0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顒补充介绍

  陈顒(Chenyong 1942.12.~),地球物理学家。江苏宿迁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担任国际地震预测和灾害委员会主席。70年代从事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研究了应力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90年代致力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将地震学、工程科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首次了全球地震危险性图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图。该图已被联合国等机构用于减灾规划。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66-1973年在邢台地震现场进行地震观测和震源物理理论研究。1974年以后,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岩石元春破裂实验室,开展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实验研究。

  90年代以来,领导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学会(IASPEI)和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的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将地震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进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研究。首次发表了全世界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损失图,他共发表专著译著十余部,论文一百余篇。陈颙先后担任地球物理所所长(82-86),国家地震局副局长(86-96),国家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96年至今)。

  1992年任IASPEI的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委员会主席,国际地震中心(ISC)执行理事。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4至今),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1991至今)。

  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

  科研经历

  主要科研工作经历:

  1965.9~1978.7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实习员

  1978.4~1980.5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

  (其中:1979~1980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地学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柏克莱—劳伦斯实验室[LBL]访问学者) 1980.5~1983.5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室代主任

  1983.5~1984.8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代所长

  1984.8~1985.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

  1985.2~1996.l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1996~现在 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主任

  个人作品

  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教授的课程有:分形几何学,自然灾害引论等,有研究生十余名。

  他共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专著有:“The Tangshan Great Earthquake of 1976 – an Anatomy of Disaster”、“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A Simplified Approach”、“岩石物理学”、和“分形几何学”等。

  “陈顒”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