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名人张裕恒介绍
张裕恒,1938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宿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裕恒于196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1年至1974年担任长春半导体厂技术员;1974年至1976年担任安徽光机所受控站实习研究员;1976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1989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中心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裕恒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张裕恒人物经历
1938年2月28日(农历正月二十九),张裕恒出生于江苏宿迁城富贵街。
1945年,他的父亲在宿迁中学任教。一家人满以为可过上和平的日子,但内战爆发只得举家迁到徐州。淮海战役胜利后,张裕恒回到宿迁,就读宿迁城中小学。
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江苏省宿迁中学。
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高一就读于江苏省宿迁中学。
1954年初,转到父亲任教的安徽省怀远中学。
1956年9月—196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1965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65年—197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实习研究员。
1971年—1974年,担任长春半导体厂技术员。
1974年—1976年,担任安徽光机所受控站(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76年—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教。
1978年—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师。
1980年—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1986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导师。
1989年—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中心主任。
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裕恒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张裕恒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导材料晶体结构中的非公度调制,通过元素替代实验,提出主要物理原因是Bi2O3层和钙钛矿层晶格失配,并对Bi系材料的相分离现象和元素替代效应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通过适当掺杂和物理测量,判定Mn基氧化物中的载流子是晶格极化子而非磁极化子,并提出了这类材料中极化子导电向跳跃导电转化的物理模型通过掺Cr样品物理测量,提出Mn基氧化物中的双交换机制提出用电子自旋共振来观测巨磁电阻材料中相分离的方法 。
根据2020年7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张裕恒在高温超导研究中,他的判断实验澄清国际上的争论,解决了高温超导在强电应用中的难题;解决了超导相变后负Hall系数长达九年之久的困惑;否定了国际上流行的关于高温超导体非公度调制的起因,从实验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并为国际同行接受。该工作被中国国内外同行评价为“是近年来在磁通动力学中的重大成果。”“对高温超导研究学科领域的进展起了推动作用”。在自旋电子学研究中,他们澄清了Mn氧化物导电机制:设计实验发现Mn基氧化物中是晶格极化子,而在硫属尖晶石中是磁极化子;提出和证实不同元素之间也存在双交换作用。在多孔硅和低维材料研究中,他们发明了多孔硅的原位铁钝化水热制备新方法,获得发光强度强、不衰减、不蓝移的多孔硅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张裕恒发表SCI论文260篇(都是他和他的在读研究生、在站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其中:Phys.Rev.Lett.1篇、Appl.Phys.Lett.15篇、Phys.Rev.B59篇,检索出论文被国际刊物他引1238次 。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张裕恒承担国家超导攻关和攀登项目课题,是科大负责人;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3年
高温超导体微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7年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自旋电子材料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9年
过渡族金属氧(硫)化物的电磁行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7年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研究集体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编著教材
1992年,张裕恒编著《超导物理》一书,再版了第三次,而且该书并被台湾儒林图书公司用繁体字转版 。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张裕恒已培养出40名博士、32名硕士、7名博士后。他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15名评上教授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们中4名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0名研究生获“求是”研究生奖学金 。
教育成果奖励
时间
奖励名称
1991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师
1994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
1998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2年
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03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七五"国家高温超导攻关先进个人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
199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3年
光华基金奖
1995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安徽省十杰职工
199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党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张裕恒人物评价
张裕恒在高温超导、自旋电子学、多孔硅和低维材料等研究中,做出多项世界领先成果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评)
张裕恒有着对世界科学前沿不懈求索的执着精神,对高温超导研究的满腔热情,而且为人平和谦逊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评)
张裕恒补充介绍
张裕恒,张裕恒,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导材料晶体结构中的非公度调制,通过元素替代实验,提出主要物理原因是Bi2O3层和钙钛矿层晶格失配,并对Bi系材料的相分离现象和元素替代效应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通过适当掺杂和物理测量,判定Mn基氧化物中的载流子是晶格极化子而非磁极化子,并提出了这类材料中极化子导电向跳跃导电转化的物理模型通过掺Cr样品物理测量,提出Mn基氧化物中的双交换机制提出用电子自旋共振来观测巨磁电阻材料中相分离的方法。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裕恒”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