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扬州市名人>高邮市名人

汪广洋

汪广洋人物照片

高邮名人汪广洋介绍

明朝开国功臣
明初诗人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汪广洋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

跟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提控、江南行省提控职务。

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照磨,兼知诸州事。

至正十九年(1359年),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任山南行省都事,升郎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设立中书省,任右司郎中。不久,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常遇春攻赣州,命汪广洋参军事。攻克赣州后,命汪广洋留守。后任江西行省参政。

仕途生涯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陶安任江西参政,而调任汪广洋任职山东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冬十二月,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

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国朝献徵录》作右丞,而杨宪以山西参政,先被诏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威福恣行,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侍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恐其复入,再次教唆刘炳上奏,让汪广洋迁居海南。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十一月,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位居胡惟庸之上,但无所建树。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因怠工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次年,召为左御史大夫。

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朱元璋对待汪广洋特别优厚,曾有疾休假,朱元璋赐勑慰劳,然而汪广洋沉溺酒色,荒于政事,多又耽误。汪广洋与胡惟庸同为丞相,汪广洋对胡惟庸所作不法事情知而不言,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洗心补过”。 汪广洋内心不安,占城进贡使者至,而省部之臣及时引见,朱元璋以其蔽遏远人,下勑书切责执政者,汪广洋愈加惶恐。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诚意伯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御史中丞涂节上奏,并指出汪广洋应该知道。朱元璋问及此事,汪广洋回说“无是事”。朱元璋大怒,斥责汪广洋朋党欺君,“欺罔不能效忠报国,坐视废兴”,将汪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丞相广洋从朕日久,前在军中,屡问乃言否,则终无所论。朕以相从之久,未忍督过。及居台省,又未尝献谋画,以匡国家臣民之疾病,皆不能知间。命尔出使,有所侦视,还而噤不一语,事神治民,屡有厌怠况。数十年间,在朕左右,未尝进一贤才,昔命尔佐文正(朱文正)治江西,文正作恶,既不匡正。及朕咨询,又曲之讳前。与杨宪同在中书,宪谋不轨,尔知之不言。今者益务沉湎,多不事事。尔通经能文,非愚昧者。观尔之情,浮沉观望。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汪广洋看到诏书后,愈加恐惧,于是自缢而卒。

汪广洋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汪广洋历史评价

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汪广洋个人作品

《凤池吟稿》8卷,是汪广洋个人诗集。《明诗综》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

清朝时,《凤池吟稿》被录入四库全书。

汪广洋诗歌作品: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过寿州八公山有感》

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寄。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汪广洋补充介绍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洪武时期GY。

  生平经历

  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今江苏南京)。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擢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参与常遇春的军务。至正二十六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平定山东,因汪廉明持重,朱元璋任命他料理行省。后入京任中书省参政。二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为左丞相。与当时的右丞相杨宪不和,而遭杨宪弹劾上奏,说他侍奉母亲无礼,因而远调到海南。后李善长弹劾杨宪,杨宪被诛,广洋被召还回朝,是年冬十一月,汪被封为护军忠勤伯,食禄360石,诰词中曾称赞他“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洪武四年,李善长因病告老回家。洪武六年,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无所建树。六年正月,迁广东行省参政,胡惟庸任右丞相。时过一年,复召用汪为御史大夫。洪武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慑于当时政治气候,依然不敢有所建树,只是饮酒吟诗、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历史评价

  明朝之中,可被称为丞相的只有李善长与汪广洋两人。(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明史中评断为: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0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於祸。

  主要作品

  汪广洋著作有《凤池吟稿》8卷。

  作品摘录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明史·汪广洋传》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刂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0,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0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0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汪广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