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名人汪道昆介绍
汪道昆(1525年~1593年),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西溪南松明山(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人。
汪道昆人物生平
汪道昆,又名汪守昆,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徽州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张居正同科,初任义乌知县,历官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郧阳、湖广巡抚等职,仕终兵部左侍郎。
3岁,受祖父启蒙,祖父口授唐诗百首,皆能成诵。有客人来的时候,常令其背诵唐诗,活跃气氛。6岁,读私塾,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少年时,常读一些非科举读物,如稗官野史和小说。曾试作戏曲,遭到父亲的禁止。19岁为郡诸生,20岁后曾有一段游学浙江的经历,拜浙江余姚邵世德为师。汪道昆于1547年中进士,少年得志,堪称一帆风顺。历任义乌县令、襄阳知府、福建副使、兵部左侍郎等职务。
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有《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诗歌1520首,堪称多产作家。汪道昆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的共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明史·文苑传》有汪道昆传。
汪道昆人物轶事
痛击倭寇
汪道昆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日本海盗集团侵扰东南沿海的高峰时期,百姓备受其苦。汪道昆从就任义乌县令起,就积极组织民众习武练兵,实现全民防御。任福建副使时,他配合民族英雄戚继光筹谋策划,招募“义乌兵”赴前沿参战,大败倭寇,一时举国振奋。
晚年任兵部要职,不辞辛劳,亲赴海防前线视察,并从国防整体的角度大胆改革弊政,提出强化边防的整套军事方案。如建设芜湖县城防的方案实施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芜湖人民特地将他所写的《芜湖县城记》刻在城门楼上,“以重所始”,表示纪念。
与新安诗派
明代嘉靖中期,王世贞、李攀龙创后七子派,倡导文学复古。隆庆、万历之际,以徽州为中心的新安诗坛兴起,汪道昆为首的一批新安诗人,创立新安诗派。
新安诗派结丰干社、白榆社,一时派中人才济济。汪道昆与文坛“后七子”之首王世贞交往甚密,其规模最大的联谊活动莫过于汪道昆以黄山主人自居,赁名园数处接待王世贞率领的三吴、两浙文士、宾客100多人的旅游观光团。
嘉靖四十五年,汪道昆从福建巡抚任上罢归。率新安诗人结丰于诗社。隆庆四年诏起郧阳巡抚。二年后,人为兵部右侍郎,迁左侍郎。万历三年,因言官纠劾告归,里居近二十年,致力诗文,率“后七子”诗人诗酒唱和,声名与王世贞相埒。
汪道昆主要贡献
汪道昆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负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题材本自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范蠡见机勇退,偕同西施归隐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
汪道昆在艺术方面,虽文词清丽委婉,但戏剧性不强。所以,沈德符批评它“都非当行”(《顾曲杂言》)。《大雅堂乐府》有万历间原刊本,卷首载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1560年)序,可知4剧都是汪氏35岁以前作。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他还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一剧,但没有其他可资佐证的记载。(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言:《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当是沈氏误记,不足为凭。)汪道昆著作还有《太函集》120卷,存明刻本。据沈德符《野获编》,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撰《水浒传序》。序中称赞梁山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还称赞它的描写艺术“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
汪道昆人物评价
汪道昆少年肄读非科举之文史稗官说部,试作戏曲,为他此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的同时,这些非官方的,质朴纯美的民间文学的研读,客观上也陶冶了他的情操,铸就了他关爱弱小,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人生品格。
汪道昆虽为徽商之后,但勤勉务实,忠于职守,“民本”意识很强,在任襄阳知府时曾“筑堤千丈余,以防汉水岁溢”深得民心,在湖广巡抚任上“首发藩室不法者治于理。剪洞庭萑蒲而覆其巢。沅湘江汉之民安枕卧,先生之赐也。”在福建抗倭前线与戚继光并肩战斗,“昼夜筹画,不枕戈者十有六日”,救沿海民众于水火,可见他爱民如子,对民间疾苦是深抱同情心的。
嘉靖末年,当年的抗倭总指挥胡宗宪冤死狱中,汪道昆不因胡生前曲意攀附大权奸严嵩父子、侵吞军饷等人品气节上的不醇坐视不管,而以同僚同乡之谊感慨伤怀,赋诗哭悼之余,为之奔走呼号,修书鸣冤,使其蒙冤25年后终获彻底平反,可见他明辨是非、极富正义感。
汪道昆补充介绍
汪道昆(1525年~1593年),又名汪守昆,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徽州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义乌知县,历官武选司署郎中事员外郎,襄阳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郧阳、湖广巡抚等职,仕终兵部左侍郎。3岁,受祖父启蒙,祖父口授唐诗百首,皆能成诵。有客人来的时候,常令其背诵唐诗,活跃气氛。6岁,读私塾,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少年时,常读一些非科举读物,如稗官野史和小说。曾试作戏曲,遭到父亲的禁止。19岁为郡诸生,20岁后曾有一段游学浙江的经历,拜浙江余姚邵世德为师。汪道昆于1547年中进士,少年得志,堪称一帆风顺。历任义乌县令、襄阳知府、福建副使、兵部左侍郎等职务。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有《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诗歌1520首,堪称多产作家。汪道昆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的共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
“汪道昆”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