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苏州市名人>常熟市名人

吕达仁

吕达仁人物照片

常熟名人吕达仁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学家

吕达仁,1940年1月14日出生于上海,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吕达仁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达仁主要从事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与高技术研究。

吕达仁人物经历

1940年1月14日,吕达仁出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981年—1982年,在美国NOAA/ERL进行合作研究。

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1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民主党派、归侨侨眷、无党派人士迎春联谊会。

2021年9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韶华奉献奖颁奖典礼暨新生开学典礼活动。

吕达仁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吕达仁参与了大气科学、太阳地球物理、地球观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基础和高科技研究;参与了中层大气研究,开发了中国大陆首个VHF/ST雷达,研究重力波、臭氧损耗、火山爆发、平流层-对流层耦合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参与了日本地球观测卫星ADEOS上的微波传感器的改进研发;参与了2002年发射的中国飞船SZ-3上地球环境监测单元的研究;参与地球观测高技术研发项目,以及地面大气遥感系统的研发。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吕达仁已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合作专著3本 ,其主要论著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测雨特性比较及其联合应用》《消光-小角散射综合遥感气溶胶谱分布的原理和数值试验》《激光闪烁相关法测雨遥感方程》《中国晴空和云雨大气的微波辐射和传播特征》《大气微波辐射及其遥感原理》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6年11月

第九届“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探测与过程”研讨会

深圳

2009年3月

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年会

北京

2010年7月

“亚洲季风及其在全球平流层—对流层大气交换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

拉萨

2012年7月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区域和全球气候研究重点方向研讨会

北京

2012年7月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第33次会议

北京

2013年7月

2013年联合科学大会

瑞士

2014年12月

大气动力学和地球系统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9月

第二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

北京

发明专利

时间(公开日)

专利名称

专利类别

专利公开号

2004年3月31日

一种系留气艇地空全景摄像与成像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CN2608420Y

2006年12月27日

二级姿控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CN2852218Y

2012年6月27日

一种全天空可见光云成像系统

发明专利

CN102520463A

2012年10月24日

一种降水天气现象采集器

发明专利

CN102749663A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997年—2001年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

重大基金项目

2002年—2004年

我国区域性云系统宏微观特征研究及其气候、水资源和高技术国防环境示范应用与研究

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项目

2004年—2007年

平流层—对流层多尺度耦合及其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7年—2011年

MST雷达

发改委子午工程

2008年—2010年

青藏高原上空站的大气上下层耦合综合观测研究

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2009年—2010年

云、能、天集成观测系统

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

2010年—2011年

基于Lagrange 1/2点卫星对地球气候的监测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

2010年—2011年

新一代重力卫星关键技术

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重大关键技术

2010年—2014年

平流层大气基本过程及其在东亚气候与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973项目

2011年—2016年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2012年—2017年

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科研奖励

截至2018年3月,吕达仁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的重大成果奖、自然科学奖8项等奖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78年

红宝石激光雷达的研制及激光探测大气要素原理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

1989年

大气微波辐射与遥感原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6年

平流层气溶胶的地基综合观测和模式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8年

南极科学考察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空基微波辐射遥感水汽、云、降雨原理与反演技术

“载人航天工程奖励”2004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

“载人航天工程奖励” 2004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大气环境对××××(保密)影响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4年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

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

MST大气探测雷达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8年

《空间科学发展与展望》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2019年8月,吕达仁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叮嘱新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忘初心,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奋斗和自信的人、一个让自己最满意的人。”

实验室建设

1995年,吕达仁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培养成果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吕达仁已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10余名 ,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刘仁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泽宇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

吕达仁人物评价

“他(吕达仁)斗志昂扬,奋战在现代大气物理学领域研究前沿,心忧家国天下,是中国多个重点项目的领军人物。”(《中国气象报》评)

“吕达仁对中国大气科学发展并走向世界以及培养杰出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评)

吕达仁补充介绍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1940年1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科院研究生毕业。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国际气象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委员。

  一直在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前沿从事基础与高技术研究。首先提出微波主-被动联合遥感降水分布的原理及反演方法。最早提出消光-小角散射综合反演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原理。主持完成我国首部VHF平流层大型相控阵雷达。对重力波频谱结构、对流风暴激发重力波机制作了系统研究。长期从事卫星与载人航天器对大气成分综合观测与反演研究。承担过国家多部委重大项目。曾任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辐射、中层大气、日地物理委员会委员等。现正承担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科技部973计划等三项的首席科学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指导博、硕士生各30余人。

  “吕达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