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益阳市名人>桃江县名人

莫应丰

莫应丰人物照片

桃江名人莫应丰介绍

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中国作家

莫应丰(1938-1989),男,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是当代著名作家。

莫应丰人物生平

1956年入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0年从部队转业到湖南长沙市群众文艺工作室工作,任文学创作组组长。1978年调至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历任广州军区空军文工团创作员,长沙市文化馆文学组组长,潇湘电影制片厂创作员,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9年2月不幸英年早逝。曾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我在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作家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作家对于时代,应该是一面镜子;作家对于读者,应该是一个良友;作家对于妖孽,应该是一把尖刀;作家对于明天,应该是一只雄鸡。——莫应丰

莫应丰主要作品

小兵闯大山(长篇小说)1976,上海人民出版社

风(长篇小说)1979,湖南人民出版社

走出黑林(儿童文学)1979,少年儿童出版社

将军吟(上下册,长篇小说)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迷糊外传(短篇小说集)1983,湖南人民出版社

莫应丰中篇小说集 1983,人民文学出版社

麂山之迷(中、短篇小说集)1984,花城出版社

美神(长篇小说)1984,上海文艺出版社

桃源梦(长篇小说)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湖南实验小说选 编选,1987,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短篇小说《山高林密处》、《驼背的竹乡》、《死河的奇迹》、《黑洞》、《重围》等。

研究资料书目

《将军吟》评论选集(谢望新、蔡运桂、向宏业等)1984,湖南人民出版社

《将军吟》内容提要:

这部作品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员彭其在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的经历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三位将军不同性格和命运的描述,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比较深刻地、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极其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作者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歌颂了老一代革命者彭其坚持革命原则、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气概;也刻画了赵大明、陈小炮、彭湘等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形象。作品故事引人,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

莫应丰补充介绍

  莫应丰(1938~1989),株木潭乡石高桥人,著名作家、文艺活动家。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莫幼时家贫,小学毕业后,到益阳上中学。1956年考入武汉艺术师范学院附中,毕业后升入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1961年招入广州军区空政文工团,开始写剧本。1970年从部队复员到长沙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工作,任文学组组长。1972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7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1978年调潇湘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80年任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成员。先后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湖南省政协委员等职。1989年2月不幸英年早逝。

  莫是“文革”后形成的湖南文坛“文学湘军”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剑客”之一。发表4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5部、小说集7部、短篇小说和散文近100篇。有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兵闯大山》《风》《将军吟》《美神》等长篇,系列小说《迷糊外传》及中短篇小说集《麂山之迷》等。1984年后,莫致力于探索“人性”的奥秘,主要作品有《桃源梦》、中短篇小说《山高林密处》《驼背的竹乡》《死河的奇迹》《黑洞》《重围》等。他的小说,善于冷静地描绘社会现实,既发人深思,又引人入胜。他不但敢说,而且敢干。1976年7月,《湖南文学》在南岳半山亭宾馆举办创作学习班,在学习班上他慷慨激昂地说:“文革即将破产,-等人绝无好下场!”学习班后,他冒着坐牢的危险,躲在浏阳市写下了长篇小说《将军吟》,于1979年出版发行。《将军吟》描述了彭其等三位将军在十年浩劫中的不同命运,控诉了林彪、-的罪行、塑造了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老一代革命者形象。这是我国新时期文学史上发表的第一部正面描写“文革”中尖锐、复杂斗争,较早否定“文革”的长篇力作,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美神》,描写了待业青年节节青和她的一家在-中的曲折经历。作品富有山乡风土人情味,语言流畅,艺术上有新的探索。

  “莫应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