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

周淑芸

周淑芸人物照片

广州名人周淑芸介绍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原主任

周淑芸,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院血液科原主任。1949年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第四军医大学血液科工作。1982年7月到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工作,负责组建血液科。

周淑芸人物履历

1985年与科室主要成员一起在广东省最早开展骨髓移植,此后又在国内同行中较早开展各种类型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有相关、无关、HLA不相合、脐血及外周血等约600例。应用LAK细胞的激活及反义寡核苷酸净化微小残留病的研究,在临床上应用获得成功。尤其是近10年来对于难治复发的白血病移植,在国内最先应用超大剂量预处理及无关、HLA不相合移植,应用低剂量ATG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根据被移植的600例统计5年生存率:自身干细胞移植60%,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移植前恶性血液病为缓解状态)70%,难治复发异基因干细胞移植44%。

1987年领衔科室骨干力量在国内较早开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基础研究以及PCR定性、半定量、定量、Ph+染色体检测深入至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又对bcr、abl、C-myc、p53基因在间期细胞核内三维空间的分布并应用DNA芯片等做了CML慢性期及急变期基因表达差异等基础研究,这项研究对该病判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2001年主导研究了难治复发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个体化治疗,在国内最早报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存在IgH重排及克隆演化现象,提出白血病临床的不同类型是干细胞病变在不同阶段的结果,其不同类型既取决于基因的异常,同时也与体内各种调节基因有关;在国内最早发现血液病难治复发与微小残留病及克隆演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建立了多重PCR、定量PCR、FISH反向杂交等技术检测白血病基因异常及微小残留病的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发现老人白血病具有特殊性生物学特点。

周淑芸人物荣誉

先后组织负责国家重大疾病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科学基金课题8项,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在国内外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

周淑芸补充介绍

  周淑芸,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组教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血液专业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如贫血、出血、恶性血液病等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选择、治疗处理与预后判断,尤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如bcr/abl融合基因的PCR定性、半定量、定量、多重PCR、Ph+染色体检测深入至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又对bcr、abl、C-myc、P53基因在间期细胞核内三维空间的分布及8、9、17、22号染色体拓扑结构变化,并应用DNA芯片等作了CML慢性期及急变期基因表达差异等基础研究,得出了较理想的结论;现已全面应用于临床慢粒的诊断复发,复发难治白血病的耐药微小残留病检测,克隆演化。 从1995年以来,先后组织负责国家重大疾病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企业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科学基金课题3项。 2000年以来获奖项目:1、肿瘤克隆演化与难治复发白血病的关系研;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8月) 。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2年2月)。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诊断与治疗,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4年4月)。4、老年人血液肿瘤个体化治疗,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004年4月)。2000年以来所写的专著:1、临床免疫学,编委,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2、实用临床免疫学,编委,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3、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杜,2004年7月发表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1名,在研究生中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 出国深造4名。

  “周淑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