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花都区名人

卢永根

卢永根人物照片

花都名人卢永根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

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2019年8月12日),出生于香港,1947年12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校长 。

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至1965年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丁颖院长的秘书、科研助手;1978年至1979年公派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1979年至1983年担任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1983年至1995年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3月被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2019年11月15日,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卢永根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卢永根人物生平

1930年12月2日,卢永根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花都。

1936年开始入读香港粤华中学附属小学,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1941年,香港沦陷,读小学六年级的卢永根被送回广州乡下避难 。

1947年12月,卢永根参加工作。

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进入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学习。

1952年11月,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卢永根也随之成为华南农学院大四的学生 。

1953年8月,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助教(1953年~1959年)、讲师(1959年9月~1962年)。

1955年8月,参加教育部委托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作物遗传育种进修班(至1957年7月)。

1962年,进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丁颖院长的秘书、科研助手(至1965年)。

1965年,继续在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工作,担任讲师、副教授(1978年11月~1983年5月)、教授(1983年5月晋升)。

1978年8月,公派往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进修(至1979年2月)。

1979年3月,担任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至1983年10月)。

1980年11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至1982年5月)。

1983年11月,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至1995年5月)。

198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第3批) 。

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1日,被选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

2019年8月12日4时41分,卢永根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

卢永根人物事迹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的首批学生,他在这里遇到了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踏着老师未竟的步伐,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步扩充到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这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2000年前后,卢永根和学生们根据文献,前往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搜集资源。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之处,许多地方只能徒步。彼时卢永根已是七旬老人,体力不支,可仍坚持要去现场,于是学生们架着他,慢慢往上爬。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农校长。其间,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在卢永根的一再书信动员下,刘耀光最终于1996年回到华农,潜心科研,大有建树。而包括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卢永根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卢永根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70年代后,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根据矮生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中国主要籼稻矮源分为2类4群。对水稻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它们的育性恢复基因是相同的Rf1和Rf2。Rf为不完全显性,有剂量效应。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最少由6个基因座的花粉不育基因控制,提出“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首次建立原产中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 。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2月,卢永根已出版专著2部(同别人合作),译著1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50多篇 。

卢永根. 关于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和演变问题[J]. 生物学通报, 1965(5):3-5.

卢永根. 栽培植物的起源和农作物品种资源[J]. 植物学杂志, 1975(3):25-28.

卢永根. 水稻初级三体及其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0(2).

卢永根, Neilrutger J. 水稻(Oryza sativa L.)诱导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观察[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4, 14(4):322-331.

Lu Y G, Rutger J N. Anther and polle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ed genetic male sterile mutan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J]. Environmental & Experimental Botany, 1984, 24(3):209-218.

卢永根, 万常炤, 张桂权.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粗线期核型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3).

卢永根, 张桂权. 特异亲和基因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上利用的设想[J]. 福建稻麦科技, 1992(1):1-4.

卢永根, 骆世明. 中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方向[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2).

卢永根, 冯九焕, 刘向东, et al. 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及花药壁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16(1):29-37.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担任职务

2000.1-2002.12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及分子细胞学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2.1-2004.12

栽培稻杂种不育的分子细胞学基础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2-2007

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广东省农业厅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3.1-2005.12

利用倍性不对称杂交创建特异新种质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7.1-2010.12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国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9.1-2011.12

水稻分子育种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种质创新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主持人

2009.1-2011.12

水稻分子育种种质资源库建设与种质创新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主持人

参考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奖励

2003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人才培养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担任校长期间,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1987年,学校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困局,职称评定上论资排辈的风气又很重。为给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拓展广阔天地,1986年年底,卢永根专程到北京向原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康请示。得到批准后,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新格局 。

卢永根仔细阅读每个人的档案,通过谈话考察每个人的品质,经系、校两级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再将材料寄到校外进行专家评审。这样破格晋升了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其中5人更是由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所作的贡献,他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为让优秀学者刘耀光安心,他多方筹措经费,为其建立专门实验室 。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正是深谙这个道理,卢永根将广纳英才、人尽其才,作为他在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3年任期中需要抓紧抓好的第一要务。上世纪80年代,华南农大出现人才断层,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等陈规陋习让青年学者梯队迟迟难以壮大。

针对这种局面,卢永根大刀阔斧在人才选拔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一批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年轻人才获得破格晋升机会。后来成为华南农大科研中坚力量的“八大金刚”,就是在卢永根主导的这场改革中完成了职业生涯最为重要的“龙门一跃”,其中5人甚至从助教直接升为副教授。除此之外,卢永根多次通过书信等形式“三顾茅庐”,最终为华南农大延揽了包括刘耀光、温思美、彭新湘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人才拓宽成长空间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有更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为他们提供更好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辛朝安教授团队在兽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卢永根一下拨出10万元作为奖金。在30年前,这还是个“天文数字”。刘耀光是卢永根的学生,为了能够使其安心科研,卢永根破例为他建了一座专门实验室。通过大胆改革体制机制进而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活力,这样的理念在华南农大深深扎根,并孕育出以“温氏模式”为代表的产学研结合成功经验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97年

“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

1998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8年

全国模范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年10月

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7年12月

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

2017年12月

第九批南粤楷模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宣传部

2018年3月1日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中央电视台

2019年9月25日

“最美奋斗者”个人

2019年11月15日

时代楷模

中宣部

2019年12月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中组部

2020年12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中央

卢永根人物评价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从教半个世纪,你立德树人,播撒春雨育桃李满天下;治学六十余载,你求知求真,浇注汗水写稻种新篇章。入党七十年,你倾其所有许党报国,用初心无改彰显家国情怀;恭俭一辈子,你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用时光沉淀洗涤名利尘埃” 。(第九批“南粤楷模”颁奖词)

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科学网评)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光明网评)

卢永根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稻的遗传资源、水稻的经济性状遗传、稻的雄性不育遗传和栽培稻的杂种不育性遗传等方面 。

卢永根同志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他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毅然放弃香港的优渥生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学高德馨、治学严谨,满腔热情投身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廉洁奉公、甘为人梯,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从不为自己和亲人谋取特殊照顾,深受师生的崇敬爱戴。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并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初心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中共中央)

卢永根后世纪念

2019年11月10日,华南农业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学校院士广场上,卢永根的雕像前又多了不少鲜花。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华农功臣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卢永根补充介绍

  卢永根,作物遗传学家,1930年12月2日出生,广东花都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代初研究稻作遗传资源,划分我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70年代后,从事水稻遗传学的研究。根据矮生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把我国现有主要籼稻矮源分为2类4群。对水稻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它们的育性恢复基因是相同的Rf1和Rf2。Rf为不完全显性,有剂量效应。栽培稻的0不育性和亲和性最少由6个基因座的花粉不育基因控制,提出“特异亲和基因”的新概念。首次建立原产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粗线期核型。

  “卢永根”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