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名人陈万芳介绍
陈万芳(1928—),女,广东梅县人。我国现代兽医和家畜传染病学杰出的教育研究工作者。1946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5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兽医病理研究会副理事长。1983年由南京农学院选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兽医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主编《畜病防治》、《动物白血病》等著作,曾是《畜牧与兽医》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常委、《中国兽医杂志》编委。
成长经历
陈万芳,1928年2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省梅县。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比较重视教育。陈万芳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巾帼不让须眉,于1946年毅然考取了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我国解放初期巾帼农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陈万芳遂进入南京农学院。1960年起,历任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副主任、主任,兽医系主任,动物病理学教授、兽医病理学博士生导师和兽医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兽医病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畜牧与兽医》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常委,《中国兽医杂志》编委。1983年,代表南京农学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兽医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
主要成就
陈万芳长期从事兽医教育管理工作和兽医病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在畜牧兽医病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
20世纪50年代时, 喘气病(地方流行性肺炎)流行,成为家畜疫病防治中的严重问题。由于当时对这种病不熟悉,又无相关文献参考,作为罗清生教授科研团队中的一名女性研究者,他不怕辛苦,主动深入农村畜牧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试验,为有效防治猪喘气病付出了辛勤汗水。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京地区发生一种死亡率很高的鸭类传染病,俗称“大头瘟”,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陈万芳主动协助罗清生对这种疾病展开系统研究,凭着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试验功底,用电子显微镜证实了引起大头瘟的原因。经过一系列的反复试验,陈万芳和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共同培育出了鸭瘟弱毒疫苗,及时控制了鸭瘟在华东地区的流行。
经过长期实践锻炼,陈万芳逐步成长为一名兽医科学界独当一面的优秀科研工作者。陈万芳带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课题组对牛白血病进行不断的试验研究,提出牛白血病为多因子病的观点。认为该病除牛白血病 感染外,还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有害的微量元素与泰式锥虫)有关。陈万芳还带领科研组先后对兔出血热、鸡马立克氏病、乳牛不孕症、流产牛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探查原因,寻找发病的规律性。陈万芳不断开展各种病理学研究,考察硒和镉等微量元素在疾病损伤和防治机理方面的作用。通过对中华鳖外周血细胞的观察、染色体组型以及对鸡传染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和增强抵抗力的措施等病理学基础研究。通过不断的实验观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社会的认可,荣获各类奖项数十次。而且,其研究成果也多次被转化为生产应用,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万芳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对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平等待人,和他们共同研讨,进行教学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陈万芳还虚心向青年教师请教。虚怀若谷、谦逊严谨的态度,受到了青年教师的尊敬和爱戴,更促进了青年教师对科研技术的渴望和不断追求。
陈万芳特别重视教材的建设,认为一套完善的教材是教学顺利开展的良好基础。在我国现代兽医科学处于引进初期时,陈万芳就选用原版英文资料给学生讲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发展,陈万芳亲自编写教材。1984年主编了《家畜病理生理学》教材,1987年又主编了《畜病防治》。其中,《家畜病理生理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为了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陈万芳不断更新内容,充实教材,力求精益求精,已再版多次。陈万芳作为兽医病理学教授,非常重视兽医科技知识的普及,先后参编了《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农业大百科·兽医卷》、《农业大词典》、《兽医大词典》等相关工具书的编写,代主编了《畜牧兽医大词典》。
陈万芳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一生都很简朴,且为人和蔼可亲。几十年风雨教育历程中,共培养博硕研究生近30人,堪称农业科技工作的巾帼英雄。
“陈万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