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福州市名人

曹传钧

曹传钧人物照片

福州名人曹传钧介绍

航空航天教育家
中国火箭发动机专家,航空航天教育家

曹传钧(1922年3月8日~2014年2月4日),火箭发动机专家,航空航天教育家。他是中国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7年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58年主持研制并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文化大革命”后,在担任北京航空学院领导职务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学校的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改革工作,在扩大专业面向;提高办学层次;加强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曹传钧人物生平

曹传钧,1922年3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青年时代,曹传钧就读于天津扶轮中学,该校师生抗日救国的思想浓郁。1936 年,曹传钧就在那里秘密地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一进步组织。

“七七事变”那一年,华北沦陷,扶轮中学被迫关闭,曹传钧一家搬入英租界避难,他也随之转入天津工商学院附中,在那里念完了高中。日本侵略军的横行肆虐,激励他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同时,他仍然坚持参加了地下民先组织的抗日活动。高中毕业那一年,大半个中国已经完全在日本侵略军的统治之下。为了不做亡国奴,更为了求学以报效祖国,曹传钧和几位同学一起结伴南行。他们装扮成商行的小学徒先乘船到上海,又从上海经香港,远赴越南海防。从海防到达昆明,曹传钧报考了西南联大航空系,同行的5人中,他是惟一考入西南联大的学生。学航空、造飞机来救国是支持激励他一路南行的主导思想。

大学刚念了一年,家中带来的积蓄已基本花光,在得不到外来资助的困境中,曹传钧向校方提出了休学的申请,想通过教学来为自己谋取继续求学的资金。两年后,曹传钧再回西南联大就读时,联大的社会环境已有所改变,但校方发给沦陷区学生的贷学金,仅够每月最低的伙食费。为了弥补生活上的不足,曹传钧又在校外找了一所中学兼课,在校内为有关教授绘图,并因成绩优秀获得了奖学金。在勤俭的生活中,曹传钧于1945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西南联大的毕业文凭并留在航空系任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曹传钧随清华大学回迁,继续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 。

曹传钧人物经历

1922年3月8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33-1937年 在天津扶轮中学学习。

1937-1939年 在天津工商学院附中学习。

1939-1940年 在西南联大学习。

1940-1942年 在云南陆良中学、玉溪中学任教师。

1942-1945年 在西南联大学习。

1945-1946年 在西南联大任助教。

1946-1952年 在清华大学航空学院任助教、教员。

1952-1959年 在北京航空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59-1960年 在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

1960年 在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校长、校科协主席、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曹传钧学术成就

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曹传钧深感自己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在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他思想上更加追求进步,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成了他始终不变的目标。

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曹传钧成为北京航空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任航空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教研室副主任。那时,他的主攻方向是活塞式发动机的构造与设计。北航那些年白手起家,曹传钧为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专业的教学组织工作,为实验室的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1955年

,新中国航空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苏制米格飞机的引进,拓展了曹传钧的眼界,他很快转入涡喷发动机的教学与研究。这一年,他在北航首次指导了学生的涡喷发动机毕业设计。

1956年

国家制定12年科技发展规划,当时任北航院长的武光和主管北航教学、科研的沈元副院长向国家提出要在北航建立一系列有关火箭导弹的专业,为新中国培养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人才,国家批准了北航的这一远景发展规划。

1957年

北航火箭导弹系正式成立,系下设3个关键的专业教研室,曹传钧出任火箭发动机教研室主任。北航火箭导弹系的创立,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他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国家的需要,使曹传钧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有幸成为这一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57年5月

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的5名苏联专家进入北航。曹传钧与这些专家们关系密切,他边工作边学习,特别是他的俄语能力,完全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他从俄文资料中翻译了大量的火箭发动机专业教材,既充实了自己,也提高了教学水平。

1958年

为了配合型号研制,北航在院内建立了一系列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设备。后来,又在西山分别建立了大型固体发动机试车台、大型液体发动机试车台,北航火箭导弹系初具规模。这当中,曹传钧做了大量的筹划、设计和组织工作。

新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2号”发动机的总设计师

1958年

航制定了一系列型号科研计划:从“北京1号”到“北京5号”。那时,曹传钧任教的导弹火箭系提出的目标是:自己设计、研制、发射高空探测火箭——“北京2号”。

“北京2号”的研制方案有两个:一为二级固体火箭,要求一级发动机推力为18130牛,工作时间是6秒;二级发动机推力为7448 牛,工作时间也是6秒,设计飞行高度为72千米。方案二为一级固体发动机和一级液体发动机,将第一方案的固体发动机作为一级助推器,第二级用过氧化氢加煤油实现火箭继续升空的推力。设计要求工作程序与第一方案相同,设计飞行高度为45千米。

曹传钧出任这一型号研制的核心部分——火箭发动机的总设计师。当时来北航的几位苏联专家都只搞过理论教学,谁都没有型号设计的经验,所有工作都要自己解决。困难没有难倒曹传钧和教研室的年轻人,他们以多年研究航空发动机的经验,结合一年多来的刻苦攻读,从有限的教科书和资料中,找到了自己的设计灵感,很快交出了两种发动机的设计图纸。

从图纸到实物,又是一段艰难的历程。火箭发动机有两大难点:一为推进剂的制备,一为燃烧的控制。固体火箭要达到6秒钟的工作时间,按计算火药柱的直径必须达到210毫米,长度要有1030毫米,这样,药柱的质量就有56千克,这是当时中国任何一家工厂都未曾生产过的火药药柱。但了解到研制目标后,山西的一家工厂组织了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厂长还亲自带去邻厂寻找协作,终于攻克了火药柱这第一道难关。

1958年9月

在曹传钧和何庆芝等人的主持下,“北京2号”在吉林白城子草原上的靶场进行发射试验。发射按原定两个方案进行,共发射六次,均达到原定指标,发射成功。

北航1958年的型号研制虽然难免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但并没有违背科学的严谨。为了确保“北京2号”的发射成功,曹传钧和教研室的同志们一起做了一系列的地面实验和精心的准备。包括静力强度、发动机点火程序、两级分离模拟等等,仅发动机热力实验就做了70多次。

更重要的收获是:五个型号的研制,推动了北航的科研带教学的实践环节,加速了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各专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教学、科研人才,还培养了一批从事航空航天事业的科研生力军。这种以型号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北航一个十分优良的传统。

1958年

北航火箭系的毕业生共有200余人,其中发动机专业的毕业生有4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被分配进了航天系统,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航天科技人才。

曹传钧主要论著

1 曹传钧.液体火箭发动机.北航教材.1958

2 曹传钧,何庆芝译.火箭发动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6

3 曹传钧.立足改革,提高水平,增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北航教学,1985(1)

4 曹传钧.专业设置的原则与发展趋势.航空教育,1986(4)

5 曹传钧,朱上翔.专业设置的原则与发展趋势.航空教育,1986 (4)

6 曹传钧等.煤燃烧器的声振荡研究.煤燃烧国际会议.1987.10

7 曹传钧,赵锐.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教育论丛,1989(3)

8 曹传钧等.脉动燃烧技术的回顾和展望.航空动力,1991(1)

9 曹传钧等.燃煤脉动炉中带二次气流充填燃烧研究.煤燃烧国际会议.1991.10

10 曹传钧.四十年教育改革的回顾.航空教育,1992(4)

11 曹传钧主编.高技术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12 曹传钧译.航空声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13 曹传钧.从教育计划的变化看建国后十七年航空工程教育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1997(7)

14 曹传钧主编.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一—航空航天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曹传钧补充介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新中国著名的航空航天教育家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曹传钧教授,因病于2014年2月4日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曹传钧教授1922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青年时代就读于天津扶轮中学,1936年,他秘密地参加了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航空系,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在航空系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清华大学回迁,继续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任助教、讲师。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起历任原北京航空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主任、《航空动力学报》主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52年北京航空学院成立,曹传钧教授任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教研室副主任。1956年任发动机构造教研室主任,同年北航创建火箭发动机专业,曹传钧教授任火箭发动机教研室主任,后任北航火箭系主任,是北航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奠基人。1958年,火箭系自主设计、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北京二号”,任火箭发动机的总设计师。1959年11月,赴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1960年12月回国,回国后,主编出版了多本专业教材。“文革”后期,任发动机系主任。1978年,任教务组组长,1979年任教务长,同年任副院长。1982年至1988年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他提出了“一个中心、三项任务”,坚持发扬航空航天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本科教学上,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模式,加强基础、重视工程实践,主持制定并全面实施了“优化本科教学进程改革”的整套方案,并于198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84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曹传钧教授兼任首任研究生院院长。曹传钧校长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研工作、学校管理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学校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至2002年,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科协主席、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1年,曹传钧教授组织筹建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继续为北航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曹传钧教授在我国航空航天教育界辛勤执教60余年,他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在培养的人才中有许多已成为航空航天界的中流砥柱,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曹校长一生勤勉负责、埋头苦干,淡泊名利、不喜张扬,廉洁奉公、襟怀坦白,他是航空航天界和北航师生中德高望重、人人崇敬的楷模。老校长的离去是我校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学习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培养年轻人健康成长的崇高师德,化悲痛为力量,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校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曹传钧”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