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名人郑剑西介绍
(1901—1958),名闳达,他字剑西,浙江瑞安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青年时客居北京
郑剑西人物生平
(1901—1958),名闳达,他字剑西,浙江瑞安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青年时客居北京,从陈彦衡学习京胡。由于他天赋高, 悟性极好,颇有“胜蓝”之誉。
郑剑西个人作品
唐朝的郑虔,诗书画俱精,时人称为三绝,但毕生穷愁潦倒,还经常饿肚子,杜甫曾有诗叹道:“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旧时文人称得上“三绝”的其实大有人在,从苏东坡到郑板桥可以列出一大堆,但“三绝”之外再加一绝就不多了。20世纪40年代以前,瑞安郑剑西就是名闻遐迩的文化界巨擘,时人称其为“四绝才人”,即除了诗书画以外,再加一项琴艺。“才人”这个词原是南戏时代对书会中的演艺人员的称呼,郑剑西是京剧界名流,“才人”自是最恰当的称谓。
郑剑西凭着一手琴艺,加诸业师陈彦衡在戏剧界的地位,使他有机会与当时的戏曲界名流交往。他与梅兰芳、程砚秋、陈素真、姜妙香、俞振飞、周信芳等都有很深的友谊,还曾替梅兰芳操过琴。如上世纪30年代与樊粹庭合作为豫剧皇后陈素真整理改编《女贞花》。而上世纪50年代,他所写的诗《连日观梅程剧有感》四首中的一首说:“梅惊六十犹倾国,程怅痴肥总擅场,空巷万人看不足,春兰秋菊费评章。”完全是一种好友的角度。
郑剑西虽然京胡冠绝一时,但却没有下海从艺,而是宦海浮沉,居无定所,抗战期间曾一度当过河南省政府的秘书。但他毕竟是个文人,对官场中的游戏规则不甚了然,特别是对每日迎张送李颇感厌烦,不久就辞官回到故乡。据瑞安学者王超六先生回忆,1943年名旦海碧霞在温州登台献艺,曾聘请郑剑西为她的泡戏《凤还巢》操琴,不料中途琴弦忽然断裂,郑剑西居然用只有一根弦的京胡拉完了那段脍炙人口的《西皮三眼》。
温籍著名艺术家许思言曾拜郑剑西为师,郑的诗集中就有《永嘉许生思言留住十日别后寄赠》及《寄铁生关外》两首。前律中有“豪饮可堪消块垒?剧谈时复见锋芒,不恭玩世浑闲事,只是天真未是狂。”由此可见师徒间友谊之深。
建国后郑剑西受周信芳之邀,出任上海京剧院编剧,并为周信芳整理《四进士》、《追韩信》等剧。他自己的作品不多,著有《鱼藻宫》、《丹青引》等剧。在郑剑西的遗稿中发现几个未定稿的剧本:一名《制敌之花》,其前言中说明系据清代流行在浙南的一个传说改编;其二名《反清风》,系《水浒传》中的清风山故事;其三系据《后汉书》中一个故事改编,剧名《中国最早的女革命》。此外尚有《万万庵诗稿》四册,平生经历大都反映在诗中。今年国庆期间,江心屿金秋文化节“20世纪温州先贤书画展”中,有一幅他的四条屏。
郑剑西补充介绍
郑剑西(1901-1958),名闳达,瑞安城关镇人,瑞安中学毕业。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以翰墨往来文坛梨园之间。国民政府时期,曾任河南省政府秘书。抗战时息影家园。解放后,任上海戏剧改进会创作室编导。对琴棋书画及古典文学均有较深造诣。曾为梅兰芳操琴,为荀慧生编导过《丹青引》、《鱼藻宫》、《香罗带》等剧。著有《二黄寻声谱》、《京胡演奏基础》;编有《三盗芭蕉扇》、《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旗魏胜》、《白蛇传》、《玉簪记》;参加集体写的剧本有《闯王进京》、《黑旋风李逵》、《李逵与燕青》等。
“郑剑西”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