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名人林增志介绍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俱吉州安福人(今吉安安福人)。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寄籍浙江,《碑录》”浙江瑞安“。任蒲圻(今属湖北省)令,政尚廉静,每月讲学明伦堂,士风丕变,考绩异等,擢翰林编修,和黄道周、倪元璐友善。万年避难于泰顺县,墓道遗址有待考究。
林增志生平
明崇祯十年,选东宫讲读经筵讲官。明崇祯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转春坊兼侍讲学士,寻转少詹事。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入主燕京,不从,南归金陵,和史可法共图国事。马士英数与语,不合,知其必败。可法荐增志以礼部起,称疾固辞。1646年,唐王建号隆武,自福州来征,起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顺治三年(1646),随驾镇守建宁,又移延平,权工部尚书,晋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以培养士气、收拾人心为务。清兵步步进逼,隆武死难,增志出奔沙县,至吕峰山从逾遵长老出家,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时年54岁。
清摄政王因范文程推荐征召,有司迫令就途。增志即以僧服赴请,果得放还。住永嘉密印寺旧日读书处,见寺宇行将倾圮,其后历时四年,予以兴复。顺治五年回瑞安,居虹桥大隐庐九年,其间曾游四明山,登雪窦寺。顺治十二年,入大梅山访梅子真遗迹,结茅居六年之久。顺治十七年返密印寺。康熙五年(1666),往括苍净觉寺,康熙六年(1667)年夏因病,再返密印寺,八月十二日圆寂。死前集诸子嘱咐:“吾平生只欠一死,可勿葬,弃诸沟壑,示天下后世为臣而不死国者。”享年75岁。
林增志作品
《天咫篇》、《此山天籁集》、《清华品胜集》、《甲申同患纪行集》、《密印集》、《雁游集》、《雪窦集》、《还乡集》、《完说通集》与《蒲圻县志》等,久已散佚;惟《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以及和李维樾合编之《卓公忠贞录》等尚有传本。
林增志补充介绍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瑞安人。其先福建莆田人,后徙浙江瑞安。事母以孝闻。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任蒲圻(今属湖北省)令,政尚廉静,每月讲学明伦堂,士风丕变,考绩异等,擢翰林编修,和黄道周、倪元璐友善。十年,选东宫讲读经筵讲官。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转春坊兼侍讲学士,寻转少詹事。十七年三月,李自成人主燕京,不从,南归金陵,和史可法共图国事。马士英数与语,不合,知其必败。可法荐增志以礼部起,称疾固辞。次年,唐王建号隆武,自福州来征,起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1646),随驾镇守建宁,又移延平,权工部尚书,晋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以培养士气、收拾人心为务。清兵步步进逼,隆武死难,增志出奔沙县,至吕峰山从逾遵长老出家,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时年54岁。
清摄政王因范文程推荐征召,有司迫令就途。增志即以僧服赴请,果得放还。明年归住永嘉密印寺旧日读书处,见寺宇行将倾圮,其后历时四年,予以兴复。顺治五年回瑞安,居虹桥大隐庐九年,其间曾游四明山,登雪窦寺。十二年,入大梅山访梅子真遗迹,结茅居六年之久。十七年返密印寺。康熙五年(1666),往括苍净觉寺,次年夏因病,再返密印寺,八月十二日圆寂。死前集诸子嘱咐:“吾平生只欠一死,可勿葬,弃诸沟壑,示天下后世为臣而不死国者。”享年75岁。遗著有《天咫篇》、《此山天籁集》、《清华品胜集》、《甲申同患纪行集》、《密印集》、《雁游集》、《雪窦集》、《还乡集》、《完说通集》与《蒲圻县志》等,久已散佚;惟《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以及和李维樾合编之《卓公忠贞录》等尚有传本。
“林增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