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名人杨玉良介绍
杨玉良,1952年11月14日生于浙江海盐,高分子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杨玉良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并留校任教;1984年获得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学位;1993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1月—2014年10月任复旦大学校长;2014年11月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杨玉良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研究。
杨玉良人物经历
1952年11月14日,杨玉良出生于浙江海盐。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留校任教。
1984年,获得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学位。
1986年,在联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1993年起,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09年1月—2014年10月,任复旦大学校长。
2014年11月,任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杨玉良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杨玉良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中的唐-江定理推广到研究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共聚物结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问题,建立了高分子链的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采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间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自洽场理论和时间依赖的Ginzburg-Landau方程方法解决了高分子共混体系、嵌段共聚高分子、液晶和囊泡等软物质的斑图生成、斑图选择及其临界动力学领域的众多问题;创立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发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并藉此解决了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生产中长期困扰的破膜问题。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官网显示,杨玉良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有《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 Carlo方法》《高分子物理》等著作。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4年10月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
北京
2014年11月
第一届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上海
2015年4月
第四届古籍保护与流传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古籍高峰论坛
台北
2016年11月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两周年院庆典暨学术研讨会
绩溪
2016年11月
第三届全球高校东亚图书馆国际论坛
上海
2018年7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三届科学教育论坛
杭州
2020年8月
民族地区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
贵阳
2021年9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六届科学教育论坛
深圳
2021年9月
中国化学会202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北京
发明专利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2004年9月
一种制备高分子量的支化聚己内酯的方法
ZL02110858.7
2005年3月
二氧化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ZL02111816.7
2005年5月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亲水润滑涂层的制备方法
ZL03116141.3
2005年12月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ZL03116736.5
2006年8月
可控制药物释放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制备方法
ZL02136332.3
2006年12月
磷脂化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ZL200410093122.6
2007年6月
一种磷脂基团修饰的多糖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ZL200410054022.2
2009年4月
一种芳香族二胺修饰的纳米凹凸棒的制备方法
ZL200710040487.6
2012年2月
一种在液相中原位制备脂双分子层膜的方法与装置
ZL200910197858
2014年
蒙特卡洛模拟预测自由基共聚体系中共聚物序列分布的方法
ZL201110141530.4
2014年
共聚反应中分批加料工艺条件的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ZL201110141717.4
2015年
蒙特卡洛模拟预测环管式反应器内自由基共聚的方法
ZL201310080790.4
科研奖励
据2022年9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官网显示,杨玉良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1年
核反应堆模拟热工流道耐高温耐水绝缘材料
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1988年
不等活性线形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
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 Carlo方法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
含液晶体系的静态和动态行为及PDLC材料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
高分子链构象及其粘弹性的统计力学理论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3年
几种重要的聚丙烯专用料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高速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专用料生产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
自由基聚合的调控及其在聚合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
2010年
聚乙烯管材专用树脂和抗冲聚丙烯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寄语学生
杨玉良寄语青年人:“要注意与别人的合作,现代科学的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帮助以及跟别人的交流,如果只顾一个人闷头工作,不与人交流,这样的人也有,但成功者寥寥。”
教育理念
杨玉良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不强求课题组的教师和学生去做他个人感兴趣的研究,也从不勉强大家接受其观点。他常常激励年轻科学工作者,务必自觉地训练理性思维能力、要有健全的人格;提出青年人成才应有自信心、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讲授课程
杨玉良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讲《耗散结构理论》课程。
培养成果
据2022年9月何梁何利基金官网显示,杨玉良已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40余名,其有三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多人已经成为中国高分子科学界的骨干,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和“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等多项资助和荣誉 ,如复旦大学教授邱枫、张红东、何军坡等都是他的学生。
时间
荣誉表彰
1987年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1991年
上海市科技精英
1994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1995年
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中国化学会会士
国家教委霍英东研究类奖
杨玉良人物评价
“杨玉良对中国高分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开拓和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评)
“杨玉良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中国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浙江在线评)
“杨玉良是复旦大学培养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他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复旦大学新闻网评)
杨玉良补充介绍
杨玉良,高分子科学家 1952年11月14日生于浙江海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6~1988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复旦大学教授,连续两次“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中的唐-江定理推广到研究具有复杂拓扑结构和共聚物结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问题,建立了高分子链的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采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间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研究方法,迄今,该方法仍是获得高分子固体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及动力学的信息及其相关性的唯一磁共振实验方法。采用自洽场理论和时间依赖的Ginzburg-Landau方程方法解决了高分子共混体系、嵌段共聚高分子、液晶和囊泡等软物质的斑图生成、斑图选择及其临界动力学领域的众多问题。创立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发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并藉此解决了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生产中长期困扰的破膜问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二完成单位)等。
人物履历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留校工作。
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
1986年,留 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为国际著名学者Spiess教授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博士后。
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
1993年,晋升教授。
1993年以后,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
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连续两次任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
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08年,又被聘为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
2009年1月14日,任复旦大学校长。
2014年10月24日,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
现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
“杨玉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