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四川省名人>内江市名人>东兴区名人

张大千

张大千人物照片

东兴名人张大千介绍

国画大师
中国近现代国画家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 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1911年9月,张大千就读于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随后在华美初小学毕业。1914年9月,就读于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之后转入江津中学。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艺专学习印染,仍习画不辍。1919年,由日本回到上海,先后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主攻魏碑,兼学行、草、篆、隶等体。在上海期间,与兄弟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1944年,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受到重庆各界关注。 之后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1949年,创作《荷花图》,现藏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 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张大千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 1904年,从姐琼枝识字,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1905年,从四哥文修习字,读《千家诗》。1907年,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1911年9月,就读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华美初等小学)。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青年时期

1916年,暑假与同学徒步返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迫为师爷,称之为“黑笔师爷”,经百日才脱离匪穴。同年冬,与表姐谢舜华定亲。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其二哥张善孖也在日本。

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后还俗,奉命归川,与曾庆蓉结婚。婚后重返上海,从师于李瑞清、曾熙始,曾、李二师以清末遗老提倡书法、绘画,对他影响颇深。 曾熙始为他取名曰“猨”(亦写作蝯),省作爰。张大千在上海结识吴昌硕、黄宾虹、王震、冯超然、吴观岱、吴待秋、吴湖帆、郑午昌等。

1925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平生第一次画展,展出没几天,100幅作品全部卖完。从此走上了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 1929年4月,以两幅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

1932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其时,张大千潜心于历代名家画作,尤其是沉酣于石涛。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张大千困居北京,由于侮辱日军,一度被日军扣押起来。1938年5月,逃脱,并只身离开北平,抵达上海。1938年底,和家人来到四川青城山上清宫居住,临摹宋元名迹。

中老年时期

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

1949年1月,创作《荷花图》赠毛泽东。 1950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

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 期间,大陆的家人秉承张大千的意愿,将壁画临摹品二百二十件全部交给国家,受到周恩来的肯定。

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张大千人物评价

张大千临摹了很多敦煌壁画,是通过他的临摹艺术品展览,让全国美术界同行乃至老百姓,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艺术宝库。(中国敦煌学会原秘书长柴剑虹 评)

张大千的泼墨汲取了狂草的灵感,别开新境。(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 评)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是与非,功与过,任凭世人评说,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正是这位传奇画家的敦煌之行,促使敦煌成为显学,让敦煌艺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认知。(《北京日报》纪事栏目 评)

张大千主要作品

画作

代表画品

创作时间

图鉴

《天女散花》

1935年

《红拂女》

1944年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1948年

《青城山通景屏》

1962年

《瑞士雪山》

1965年

《碧峰古寺》

1967年

《长江万里图》

1968年

《寿桃 镜心》

1982年

《黄山文笔峰》

——

《晴麓横云》

1980年

《金笺山水》

1980年

《阿里山浮云》

——

《瑶池双桃 镜心》

1980年

《峨嵋金顶图》

——

《荷花图》

——

《庐山图》

1981年-1983年

参考资料:

著作

代表著作

出版时间

《张善子先生百龄纪念画集》

1982年

《大千的世界》

2009年

《国画名师经典画库》

2003年

《黄山记游》

1985年

《张大千画选》

1997年

参考资料:

张大千后世纪念

人物影响

张大千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尤善画荷花,独树一帜。工笔写意俱臻妙境。20世纪30年代就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

艺术展

2018年1月,张大千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名家系列展,系统展示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

2019年5月,张大千120周年诞辰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活动在四川内江市举行。

纪录片

2010年4月,《百年巨匠:张大千》开机仪式在内江举行,纪录片摄制组到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故居进行了取景。

纪念馆

内江大千园旅游景区位于沱江之滨,依山傍水,占地280亩,分布有张大千故居、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博物馆、张大千美术馆,展陈内容各有侧重。

张大千补充介绍

  张大千(1899~1983),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四川省內江县人,出生于1899年5月10日,卒于1984年。

  他的家世很大,是內江的望族。父亲名怀忠,号悲生,为人个性豪爽,讲究美食。原籍广东番禺,先世于前清康熙年間迁徙入蜀,定居內江,从事盐业。不过在大千年幼时,家境亦曾极度清貧,其后慢慢经营累积,生意越做越大;盐业以外,又在轮船及百货业方面扩展,同时还经营钱庄,家道十分殷实。

  他母亲曾氏友贞是中国传统大家妇女的典型,不仅主持中馈,兼亦擅长绘事,工花卉翎毛。她治家严谨,家规重老尊贤,对幼有序不得逾越僭妄的规矩,尤其注重,子女有过辄要罚跪,晨昏晚辈必向长辈请安,侍奉茶羹一沿旧风;这对张大千有很深的影响,他直到晚年仍对长者行跪叩大礼,也接受门生晚辈的跪拜,在谦辞时也常跪下回拜。

  由於家学渊源,母姊兄长均擅绘事,张大千从小就开始学画,除了绘画以外,大千十二岁以前都在家塾念书。

  民国前一年张大千入天主教福音堂教会学校读书,然而可确定的是,张大千毕生之生活方式与治艺传承,俱为中国传统形式,并未受到多少西方宗教文化影响。

  民国十四年,张大千居上海时,家中事业迭遭严重打击,周转不灵,於是张家事业就此倒闭。然而此时張大千年屆二十六,虽在上海画擅小有名氣,但迭遭家变,庇蔭尽失。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中最负盛名同时又因多彩人生而极具魅力的艺术大师。张大千在绘画方面取得卓绝的成就,不仅缘于他丰富的艺术实践与天才创作,也是因为他成功地处理了绘画中传统与现代、继承与更新的关系。他早年受到传统中国画技法的严格训练,培养出超人的醇厚的传统技艺。在20世纪40年代,他还曾用两年六个月的时间埋头于敦煌石窟,临摹大量壁画,从中汲取了极其丰富的艺术营养。50年代,张大千先后在巴西、美国等地侨居20多年,并在欧美等地举办画展,由于亲身感受了西方古典艺术的精粹,特别是与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立体派等艺术流派的接触,使他的绘画风格开始转变。他以泼墨、泼彩的手法达到画面上大面积的墨彩湿润流动、色彩对比强烈的特殊效果,即使在这类浪漫的颇具现代气息的作品中,中国画强有力的线条与苍劲的水墨皴擦仍或多或少地留存在画面上,从而使古典的中国画技法与气韵与现代的国际绘画风格绝妙融合,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成功的路。

  “张大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