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名人左明介绍
左明(1902~1941)原名廖宗岱,又名廖作民、廖新,号菊阳,又号左明。陕西南郑人。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对八股文颇为反感,和同学何挺颖等暗中阅读《新青年》《改造》《努力》等书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使他深受启发。1923年5月4日,联立中 络南郑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左领队高呼:“反对二十一条!”“-!”-队伍冲进汉中道尹公署,左和道尹王秉坤据理辩争,直至道尹答应在南郑城乡-等条件方才罢休。1924年5月,与何挺颖等入上海浦东中学补习,后进入大同大学、上海大学学习。同年9月28日汉中旅沪同乡会会刊《汉钟》月刊更选人员时,左任副。他在《汉钟》月刊上发表了《致弟弟抚民的信》《秋风》《祈雨》《汉中的我》《汉中军费之摊派》等文章,揭露军阀刘存厚、吴新田0、增派捐款的罪行。后转入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专攻戏剧,成为熊佛西的高足。1925年因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而被追捕,后与张瑛(安娥)寻找中共组织,又返上海,参加了何挺颖组织的新汉社,编发《新汉》期刊,揭发县知事阮贞豫统治汉中的罪行。1926年1月田汉等人筹建南国艺术学院,左与陈明中等为之四处奔走。4月9日,60名南国师生在杭州首次公演,轰动全市。
1926年,左与张寒晖等五位青年在北京参加了“三一八”--。此时,他们组织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话剧团体“五五”剧社,研究戏剧运动,促进社会进步。次年,左回沪参加了《断笛余音》的演出和摄制,并参加艺术鱼龙会巡回演出。南郑廖氏宗老得知左在上海演戏并成为名伶的消息,就削其族籍,并断绝了给他的经济资助。左一气之下舍去廖姓,直呼左明,和田汉、洪琛、欧阳予倩、周信芳等巡回于南京、广州、厦门、无锡等地演出,被誉为田汉的“四大金刚”之一。他创作的《到明天》《夜之颤动》,在舞台上塑造了工人阶级爱国反帝的高大形象,受到观众好评。1929年左同郑君里、周起应(周扬)、吴作人、赵铭彝、陈伯尘等17人首创摩登社,成为上海各大中学剧团和戏剧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这一年,左的《中国学生》《学校运动戏剧专号》,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他与赵铭彝的《南国》周刊也扩大了发行;摩登社亦同上海戏剧界组成了上海戏剧界联合会。同年7月7日至29日,摩登社在南京等地演出中,左帮助田汉修改了不少剧本。1930年,剧联发展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左为其成员之一。
1934年,左与宋之的、赵铭彝等组织新地剧社(后改名大地剧社),冲破阻挠去南京演出。他深入工农,和曹雪松编导了无声电影《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均由新时代影片公司摄制发行。第二年,由左编剧、吴文超执导、吉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难姊难妹》《年年明月夜》两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拍成。1937年,左编导的《母亲》《王先生奇侠传》《王先生生财有道》三部有声片,由天一影片公司在香港等地发行。左还先后写了《大义灭亲》《军火船》《神枪手》《农村曲》《中国进行曲》等团结抗日的话剧、歌舞剧,后汇编成《左明剧作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协会成立。1937年8月中国剧作者协会成立。协会组织抗日救亡演剧队,左任第五队队长。他和王素、张平等30多位抗日文艺宣传队员从苏州去蚌埠、开封、郑州、西安义演,历时一年,受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冯玉祥的赞扬。
1938年夏,左和队员在西安演出时,被国民党西安警备司令部派兵包围,左被捕。经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营救脱险,去延安参加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并负责“鲁艺”戏剧系工作,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文艺骨干。1939年深秋,左回汉中为“鲁艺”选招学生,途经宝鸡被特务尾随。到汉中后遂改去乐育中学教学。在学校中共地下党员王玉琴等协助下,创作了话剧《中国进行曲》,并带领学生去法慈院、上元观、牟家坝山村演出。1940年,汉中当局“清剿”进步人士,左-沿米仓道经嘉陵江到重庆北碚,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原打算在北碚从事创作,但这时他的肺结核病进入第三期。在赵清阁、安娥、田汉等的关照下,得到周恩来的资助,又返回南郑县牟家坝,由妻子黄亦新照料。在病榻上,他还写了五幕八场话剧《爱国一片心》,可惜最后一场尚未落笔就与世长辞,时在1941年重阳节,即10月28日。
“左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