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陕西省名人>西安市名人>高陵区名人

于志宁

于志宁人物照片

高陵名人于志宁介绍

唐朝十八大学士
唐朝宰相

于志宁(588年~665年),本姓万忸于氏,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人,鲜卑族,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

初仕隋朝,授冠氏县令。晋阳起兵后,投奔秦王李世民,出谋划策,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担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承乾,直言进谏,不为所动。晋王李治成为太子,授予太子左庶子。唐高宗即位,历任侍中、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燕国公。位列宰相,监修国史。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于志宁因立场不明被罢去相位,不久便为许敬宗构陷为太尉长孙无忌党羽,左迁荣州刺史,后改华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于志宁请求退休。

麟德二年(665年),于志宁病逝,时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师、左光禄大夫、幽州大都督,谥号为定。著有《于志宁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

于志宁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于志宁,北周太师于谨的曾孙。隋末,曾任冠氏县长,后因山东大乱,弃官回乡。

617年(大业十三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入关中。于志宁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与殷开山等人一同辅佐李世民。次年,李渊称帝,是为唐高祖,封李世民为秦王。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加封天策上将,并开设文学馆。于志宁被授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数论朝政

629年(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当时,唐太宗在内殿宴请近臣,问道:“志宁在哪?”有司答复道:“敕令召见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只是四品官。”唐太宗遂特命于志宁参加宴会,又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

635年(贞观九年),朝廷欲设立天子七庙,群臣都建议以西凉武昭王李暠为始祖。于志宁却以李暠没有开创大唐基业为由,加以反对。

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欲任命功臣为世袭刺史。于志宁进谏道:“这样做会使后患无穷,不是长久之计。”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劝谏太子

640年(贞观十四年),皇太子李承乾日益奢侈放纵。于志宁为此撰写《谏苑》二十卷,进行劝谏。唐太宗大喜,赐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他兼任太子詹事。

641年(贞观十五年),于志宁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唐太宗将他夺情起复,命中书侍郎岑文本宣谕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太子需要教诲,请你以国事为重。”于志宁只得复职。

当时,李承乾在农忙季节命人建造曲室,数月不停工,又沉溺于歌舞。于志宁进谏道:“如今的东宫是隋朝时修建的,那时人们就说它奢侈豪华,怎能再进行雕凿装饰。工匠官奴都是犯法亡命之徒,他们带着钳子凿子等物来往进出,宫廷警卫不能盘问。警卫在宫外,奴隶在宫内,怎不令人担心呢?东宫里多次响起鼓声,乐官乐工时常被留在宫里不让出去,前几年皇上的口谕告诫,殿下能不想想吗?”。

李承乾不但不听劝告,还任用许多宦官,一同作乐。于志宁又劝谏道:“宦官身心都不健全,善于阿谀逢迎,靠着主子受宠作威作福,凭借上传下达制造祸患,所以历代都有宦官之祸,导致国家覆灭。如今殿下周围任用的全是宦官,轻慢高官,欺压朝臣,使得品级混乱,法度废弛,连路人都觉得奇怪。”太子更加不高兴。

后来,李承乾又私引突厥人,相互狎昵,而且不许宫中仆役轮休。于志宁再次进谏:“东宫仆役都有父母儿女,不许他们休息,有失宽厚仁爱。达哥支等突厥人,人面兽心,难以教化,把他们引进内室,甚为不妥。”李承乾大为恼怒,暗中派刺客刺杀于志宁。刺客不忍下手,于志宁这才得以幸免。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废李承乾为庶人,东宫官属除于志宁之外全都获罪。唐太宗还抚慰他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不久,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担任宰相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于志宁改任侍中,加封光禄大夫、燕国公,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

651年(永徽二年),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命将其即刻斩首。于志宁劝道:“春季不宜行刑,而且诬陷谋反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请按律法等秋分后再判决。”高宗采纳。不久,于志宁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太子少师。

655年(永徽六年),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当时,太尉长孙无忌、右仆射褚遂良坚决反对,司空李勣暗中支持,而于志宁则一言不发,并未表态。

656年(显庆元年),于志宁改封太子太傅。659年(显庆四年),于志宁请求退休。唐高宗便解除他尚书左仆射之职,任命他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晚年被贬

不久,许敬宗诬陷于志宁党附太尉长孙无忌,贬为荣州刺史。

664年(麟德元年),改任华州刺史,年老请求退休,获得批准。

665年(麟德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八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676年(上元三年),追复于志宁为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参见《旧唐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二十九》 《于志宁碑》

于志宁轶事典故

唐高宗曾赏赐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三人田产,于志宁推辞道:“臣家自从北魏以来,世代居于关中,家中颇有产业。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他们。”高宗非常赞赏,于是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张行成、高季辅。

于志宁人物评价

刘昫:于燕公辅导储皇,高侍中敷陈理行,张北平斥言阴沴,皆人所难言者。苟非金玉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献苦口之忠?宜其论道岩廊,克终显盛。古所谓能以义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宋祁: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揕胸不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季辅,行成数进谏,然雍容有礼,皆长厚君子哉!

于志宁个人作品

于志宁著有文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并参与修撰《隋书》、《律疏》、《大唐仪礼》、《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留本司行格》。

于志宁补充介绍

  于志宁(588~665年),唐初大臣、学者。鲜卑族。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出身于关陇贵族阶级,曾祖父、父亲先后在北周和隋朝居显位。他投奔李唐政权后,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居宰相。后在统治阶级内部两派势力斗争中,遭贬谪。

  于志宁少年好学,尤长于文学。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任冠氏县令。当时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各地反隋势力骤起,他弃官归里。大业十三年(617)秋,李渊父子起兵反隋,西渡黄河攻入渭北。于志宁前往朝邑长-投奔李渊。因他出身于贵族,其家在关中颇有名望,李渊对他很重视,授他银青光禄大夫。李世民时为渭北道行军元帅,用他为记室,参赞军机。从此,他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随李世民攻长安,灭薛秦,平洛阳,东征西战,多有战功。武德四年(621)十月,李世民以灭王世充之功被授天策上将殊荣,于志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李世民为延揽人才,重用知识分子,开设文学馆,于志宁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武德九年(626)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贞观三年(629),于志宁被提升为中书侍郎。由于他知识丰富,又很忠诚,常向太宗李世民切谏,言论颇具政治远见,受到李世民的器重,又加授他散骑常侍,命任皇太子左庶子。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曾提出分封诸王和功臣,实行世袭制。于志宁上疏反对,他说“古今事殊,恐非久安之道,”【注:《旧唐书》卷七十八《于志宁传》】结果,在大多数朝臣反对之下,李世民又取消了分封诏令。

  十几岁的皇太子李承乾行为骄纵,大兴建筑,挥霍浪费,“颇以游畋废学”【注:《旧唐书》七十五卷《张玄素传》】,引起李世民的反感。李世民因对于志宁说:“太子年少,你应引导他走正路,避免他堕入邪道。”于志宁便撰就《谏苑》22卷,送给太子阅读。李世民很高兴,赏给他黄金十斤,绢三百匹。贞观十四年(640),兼太子詹事。次年,因母卒而解职。丧礼期未到,太宗又命他起复原职。他向太子上 书进谏,其中说:“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注:《旧唐书》卷七十八《于志宁传》】劝太子停工罢役,不要听郑、卫古音乐,绝交“小人”。但太子不肯听取,与宦官交接益多,又引突厥达哥支入东宫内院。于志宁又再三上 书劝谏,引起太子李承乾的极大不满,便暗派刺客去刺杀于志宁,刺客见于志宁虽为高官,居室简陋,不忍下手。

  由于太子李承乾的堕落,使太宗产生了废承乾另立太子的念头,而太宗的儿子魏王李泰便乘虚取宠。于是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便展开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李承乾为保自己的地位,拉拢了一批亲信,欲效法他父亲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作法,加紧策划政变行动。贞观十七年(643),太子的心腹告发了太子预谋政变的问题,李世民便废李承乾为庶人。事后,太宗知于志宁多次规谏过太子,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并对他作了赞扬。而右庶子令狐德棻无谏书,因受到了贬责。随之,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复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他就晋升为侍中。

  贞观二十三年(649)六月,李治即皇帝位,是为高宗。次年(即永徽元年),高宗加授于志宁光禄大夫,晋封燕国公。永徽二年,命他监修国史。这年八月,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当了宰相。永徽三年(652)七月,王皇后的娘舅、中书令柳奭与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一起出面,奏请高宗立长子陈王李忠为太子,目的是巩固王皇后的地位,以绝武则天夺取皇后宝座。这是关陇贵族集团为保护他们的权益所进行的一次政治行动。此事引起武则天对于志宁怀恨在心。太子既立,于志宁兼任太子少师。

  永徽六年(655),武则天进一步得宠。八九月间,高宗找长孙无忌、于志宁等入内殿议事,提出要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决反对,激怒了高宗,于志宁在一旁见势不妙,不敢吭声。十月,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这是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对关陇集团斗争的第一次胜利。次年(显庆元),太子李忠即被废,改立代王李弘(武则天长子)为太子,于志宁兼任太子太傅。高宗要赐给他土地,他说他家几代受封,田园已很多,愿让给别的大臣。由此可见他家所占有的田产是相当多的。

  显庆四年(659)春,于志宁要求致仕,高宗准解尚书仆射之职,拜为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为了摧垮关陇旧贵族集团的势力,武则天指使人精心设计一个朋党案,将长孙无忌罢官流放。接着,就以于志宁是长孙无忌同党的罪名,将他免官。这是武则天对他的政治报复。不久,又将他调任荣州刺史。麟德元年(664)转任华州刺史。他以年老请求致仕,获准。二年,卒于家,终年78岁。赠幽州都督。上元三年(762),追复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于志宁一生好学,知识渊博。他曾与天文学家李淳风合编《隋书志》,与长孙无忌合编《留本司行格)18卷,与李勣合作修成《律疏》30卷,修订了《本草》,并插了图,纠正了南朝梁陶弘景注释《名医别录》和《神农经》中的差误四百多处。

  “于志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