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大连市名人>瓦房店市名人

戚发轫

戚发轫人物照片

瓦房店名人戚发轫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

戚发轫 ,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现大连市瓦房店市),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 ,博士生导师 。

1957年戚发轫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1983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长;1992年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2000年获得第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2020年4月被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

戚发轫主持了东方红一号研制,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

2019年,戚发轫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项。 2020年9月10日,荣获2020年“最美教师”称号。

戚发轫人物经历

1933年4月26日,戚发轫出生于辽宁省复县(今大连市瓦房店市)。

1952年9月,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工艺专业学习。

1957年9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时任院长的钱学森亲自给他们主讲《导弹概论》,先后担任一院一部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至1967年11月)。

1958年,前苏联允许参加研究导弹的年轻人可以到莫斯科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后因两国关系恶化,苏方借口不接收现役军人,拒绝入学,戚发轫等人便脱下军装,准备通过高教部去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但是不久,前苏联方面通知,别人都可以去,只有戚发轫不能去,因为他是研究导弹总体技术的。

1967年12月至1977年12月,担任七机部五院501部研究室主任。

1978年1月至1978年12月,担任航天部五院529厂副厂长。

1979年1月至1983年2月,担任航天部五院501部部副主任。

1983年3月至1995年6月,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五院院长。

1992年,戚发轫卸下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总师后,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

1995年7月至2000年2月,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2000年2月,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3年,作为参加四次神舟号无人飞船研制的杰出代表,获得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同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

2015年,主持的项目《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7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

2020年4月24日,被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

2021年5月,参与录制展现航天精神的文艺节目《向祖国报告》 。

2022年2月,加盟新华网高端纪实访谈栏目《大国榜样·两会特别策划》。

戚发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导弹研制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戚发轫参与了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由于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不久前苏联专家也全部撤出中国,并带走了所有资料。当时首枚导弹“东风二号”已经在研制中,在备受打击的同时,戚发轫等人清醒地意识到:靠别人靠不了,只能靠自己。可是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1962年发射时却以失败告终,两年后,“东二”成功发射。同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接下来的“东风四号”、“长征一号”,戚发轫参加了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都成功发射。

1966年,因承担“两弹结合”任务而进入酒泉发射场的戚发轫,在戈壁荒原上一连奋战了5个月,10月底,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卫星研制工作

戚发轫搞过导弹之后,又参与了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并成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1968年2月,专门负责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当时负责卫星总体工作的孙家栋“点将”,与另外17人一起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调入研究院,成为自行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人们将他们称之为“航天十八勇士” 。

戚发轫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

神舟飞船研制

戚发轫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参考资料

2015年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7

2017年

多物理效应协同雾化水灭火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3

人才培养

根据2019年10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检索结果显示,戚发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共培养了10多名博士,具体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时间

题目

作者

类型

2016年

卫星故障诊断与预测算法研究

迟军

博士

2015年

多自由度微振动激励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王海强

博士

2015年

基于不确定性的飞行器结构动力学模型确认若干问题研究

毕司峰

博士

2013年

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中光传播特性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崔林艳

博士

2013年

类HTV-2高升阻比再入飞行器建模与布局设计优化

林平

博士

2012年

光强度传播相位恢复技术及应用

郑世玲

博士

2012年

主观视角行为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李璐

博士

2011年

基于计算智能的卫星姿控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胡迪

博士

2011年

升力再入飞行器轨迹规划与制导技术研究

薛松柏

博士

2006年

交会对接远距离导引策略及测控技术研究

张丽艳

博士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

第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

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

2019年

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

2020年9月

2020年“最美教师”称号。

戚发轫人物评价

戚发轫是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国防科工委网评)

戚发轫补充介绍

  戚发轫(1933.04.26- )空间技术专家。辽宁省复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第九、十届全国政治协0议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在主持“神舟”号飞船时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