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名人蒋彝介绍
蒋彝(Chiang Yee)(1903年—1977年),画家、诗人、作家、书法家。“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江西九江县人。 由于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受到西方人的尊敬,在英国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入五十年代英国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先后获美国赫复斯大学、长岛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此外,他还翻译了Coca-Cola的中文名可口可乐,使可口可乐原中文名蝌蝌啃蜡变身成为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南京大学著名校友。
蒋彝生平介绍
蒋彝他原名仁全,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原籍九江市,1955年加入美国籍。他五岁时母亲病逝,不几年父亲又亡故。少年时期,由祖父母抚养。蒋彝的祖父是位有民族节气的老人,经常向他讲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国耻史,激励蒋彝长大后为国家出力。蒋彝在祖父、父亲和哥哥的熏陶下,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蒋彝的父亲原是九江县税契房职员,收入低微,业余以画扇面出售,添补家用。幼年时期,父亲绘画,他站在旁边看,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也跟着画起来。于是,父亲一边画,一边教,成了他的启蒙教师。他上学以后,他的四叔祖延请江州名画家孙墨千入府教自己的儿子绘画,其子没有学会,蒋彝却通过旁听、观摩、练习,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在他15岁的时候,就开始帮人画罗汉观音,吸引许多僧人常常上门求画。中学时代,蒋彝在江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时,他学习认真、刻苦,究根究底,课外还不断吸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游行示威”的主张,在九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他手拿“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帜、参加游行队伍、冲进租界,显示了觉醒的中国人民,不甘凌辱,团结战斗的大无畏精神。1922年,蒋彝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工系,1926年,毕业后,分别任教于江苏海州十一中学和九江光华中学,年底北伐军占南昌,他便投笔从戎,改名蒋怒铁,被任为江西省教育讨论委会委员,曾主持玉山县县政三个月。之后,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白崇禧部,参加北伐。任政治部书记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感到前途缈茫,便辞去了政治部的职务。在上海路遇老校友严济慈(真茹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长)、受聘暨南大学讲师,供职半年。1928年至1931年,蒋彝先后任皖赣两省的芜湖、当涂、九江三县县长。在任九江县县长期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壮志,力行改革。曾拟定整顿社会秩序,实行禁烟、禁赌、禁娼;改革赋税、重新丈量土地等改革草案。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接到这份报告,认为是“异想天开”,不予采纳,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疯狂的青年”、“超时代的年青人”。
蒋彝目赌当时政府腐败无能,便在1933年去英国伦敦,欲“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在海上吟诗云:“管宁浮海非逃世。”表达了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蒋彝初到伦敦,专心学英语。由于自费留学,所筹资金只能免强维持一年,到1934年,经济上十分困难,后通过前香港辅政司洛克,得荐哈特推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在此期间,他特别留意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看法,当他从西文书中了解到西人对这两门艺术有不少错误的概念,感到中国艺术在西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介绍和解释,于是立志传播这两方面的知识。1937年,蒋彝出版《英国湖滨画记》,一举成名。这是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以后,他作环球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自称“徐霞客第二”,先后出版了12本画册,合称为《哑行者丛书》,持续在欧美销售三四十年。这些《画册》,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伦敦、牛津、爱丁堡、都柏林、纽约、巴黎等地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风俗人情、文化生活。在每本画册中,都有他自己画的插图、写的诗歌。他独创“画记”这种著述形式,熔诗、书、画、文、史、印于一炉,妙趣横生。蒋彝的这许多有独特风格又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和艺术的作品在伦敦一发表后,就受到当时在伦敦出版的、有声望的综合英文周刊《新政治家与民族》评论专栏编辑名作家大卫.加特的重视,经常写评论介绍蒋彝的作品,在当时,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不时在这个专栏里出现,确实不简单,因此,他的作品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极大的兴趣和高度评价,他的读者由英国扩大到美国而遍及到五大洲。许多西方读者反映:“蒋彝用中国人的眼光,观察西方的芸芸众相和生活细节,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反省看书。”但是也有人带着成见,说中国人写不出象《画记》这样在西方有影响的好书,断言蒋彝是日本人。蒋彝感到这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侮辱,十分气愤,利用讲演、宴会等公开场合,郑重宣布“我是中国人”。有时还穿起中国式的长袍马褂,戴上瓜子皮帽子,昂首挺胸在街上行走,以示自己是正宗的中国人。并在《日本画记》中上野公园插图上挥笔写道:“朝朝多少游春者,我是唐人知不知?”表达自己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蒋彝是第一个通过绘画向英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画家。1938年,中国政府送了两头熊猫运至英国伦敦博物园展览。为了画好熊猫,他朝夕生活在动物园达一个月,积累了丰富素材。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蒋彝一度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 1940年以中国笔会代表身分出席国际笔会。这年九至十月,他在伦敦的寓楼遭德国飞机投弹炸毁,全部书画、衣物均焚烧一空。1942年,他应聘为沙特威尔的巴蕾舞“鸟”设计布景及服饰,并曾在惠博物馆主理中国部门藏品,1949年,他由伦敦移民牛津,在一个工人家里租赁两间房子著书作画,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德军进攻英伦敦之日,亦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他身居异域,心怀祖国,写下了《东望祖国怆然有感》五首绝句,其中有云“一丸自古封函谷,三户终能灭暴秦”,“一时浩气塞天地,死有田横五百人”,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雄气概。1944年,蒋彝离开中国已十多年了。对祖国抗日战争消息无所了解。当年叶君键应英国战时宣传部邀请,去向英国公众讲演,介绍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情况。一见面,蒋就希望了解抗日战争形势、战时人民生活情况。他脸色严肃,眼光中放射着十分焦虑的神色询问君健:中国的抗日有没有“功亏一篑”的危险?他认为,大多数军阀、官僚,并不关心国家的兴亡,他们随时都可以卖国。当君健告诉他:“现在已经有人民的军队在浴血抗战,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有人要投降要卖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他的脸上才开始露出笑容。
1955年,蒋彝应聘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语文教授。并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性荣誉组织)讲座教授。1958年又应聘为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待坐教授。这期间,还经常为波士顿的披巴德博物馆鉴定收藏中国文物。1971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衔。1972年,蒋彝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顺便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得到好评。这时,他更加眷恋祖国,曾写诗一首:“海外年年说还乡,未到乡前港已香。遥望白云依旧是,白云下有蒋家庄。”同年九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赠予他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时应聘为客座教授,聘期为一年。1975年4日,蒋彝回到了阔别42年的祖国,与妻子、女儿团聚。在国内参观游览了两个月,先后到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和农村,参观了乡村和工厂,详尽了解工农业方面的成就,深为解放后祖国出现的新面貌所感动。回到美国后,他抚今追昔,很快写出了《重访祖国》和《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等文章,热情歌颂了新中国的成就,在海外,尤其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7年,蒋彝第二次回国访问。他的妻女和亲友劝他回国定居。他说:“这次回国,我要办好两件事:“第一,就是你们说的申请回国定居。第二,我不能空手回来,还要写一本《中国画记》,修改补充一本已起草的《中国艺术史》;作为回家的礼物,向祖国的献礼。”为了写好这两本书,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十一个省、市,参观了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宋陵、秦始皇陵、马王堆和殷墟、大汝、汶口、仰韶文化遗址等艺术宝库和古迹。由于年老体弱,加上劳累过度,不幸结肠癌复发,经医治抢救无效,于1977年10月26日在北京首都医院逝世,终年75岁。10月26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遵照他的遗言,将其骨灰葬于庐山脚下马迥岭公墓,以遂他平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宿愿。
1903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县。五岁失母,自幼随父习画。
1919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三中学(今九江第一中学)。
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就读于化学系。时校长郭秉文提倡办学“人文与科学平衡”,育才文理融通,除师从化学系任鸿隽、孙洪芬、张子高、王季梁等人外,亦曾学于文科王伯沆、柳诒征诸教授。
1926年7月,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先后在江苏海州十一中学、九江光华中学任教。
1927年,任江西省教育委员会委员,并主持江西玉山县县政三月。
1928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书记长。
1928年,应严济慈之邀,任暨南大学理学院化学讲师半年。
1928年,任安徽省芜湖县长。
1929年,任安徽省当涂县县长。
1930年,任江西省九江县长。期间拟定整顿社会秩序,实行禁烟、禁赌、禁娼;改革赋税、重新丈量土地等改革草案,被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认为是“异想天开”,被称为“疯狂的青年”、“超时代的年青人”。三任县长,皆因要求改革县政不容于时政而辞官。
1933年,以“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的政治抱负,自费赴英国寻求出路。
1934年,因所筹留学资金不足维持一年,经济困难,经前香港辅政司推荐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其间立志将中国艺术传播到西方世界。
1935年出版第一本英文写的《中国绘画》(The Chinese Eye--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1937年,《英国湖滨画记》出版,为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
1937年,开始环球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
1938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影响极大,至今仍为西方一些大学讲授中国书法的教科书。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曾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
1940年,以中国笔会代表身份出席国际笔会。
1940年,伦敦寓楼遭德国飞机轰炸,全部书画付之一炬。
1942年,负责沙特威尔芭蕾舞团布景及服饰设计,并曾在博物馆主理中国藏品。
1949年,由伦敦移民牛津。
1955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加入美国国籍。
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讲座教授。
1958年,任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讲座教授。
1971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2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并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72年9月,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客座教授,聘期一年。
1975年4日,阔别中国42年后回国访问,与妻子、女儿团聚。
1977年,第二次回到中国访问,并决定定居中国。计划撰写《中国画记》、完成《中国艺术史》;并在两月间游历中国十一个省市。
197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蒋彝生平事件
蒋彝是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画涉及面很广,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及,一生作画三千多幅,所创画记体裁为世界所推崇。其书法研究有素,篆、隶、行、草各体皆擅,尤其行书见长。其成就为世人所公认,赢得了许多国际荣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他旅居海外四十余年,有的朋友看到他独居国外,均劝他娶个外国妻子。他说:“我有自己的妻子儿女,我迟早要回到祖国去。”他宴请金博士和于梨华教授时,只请吃油条、豆浆。于梨华教授请他到纽约讲学,准备专车迎送,他婉言谢绝,自乘灰狗(公共汽车)前往。时时事事不忘保持中国人民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给后人留下风范。对于他的一生,已故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1982年在《邑人蒋彝八十冥寿画展志感》一诗中,作了全面的叙述和评价。诗云:“浔阳江上多奇士、愤世嫉俗为蒋君。遨游世界哑行者、能诗善画书法勤。不忘故里雄心在,年已七五归国欣。欣然归国南北游,山山水水记情殷。欲写中国山和水,时不兴兮竟离群。今逢冥寿八十载,忆君风度似飞云。”
蒋彝个人简介
蒋彝,字仲雅,又字重哑,笔名“哑行者”。画家、诗人、作家、书法家。“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江西九江人。 由于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受到西方人的尊敬,在英国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入五十年代英国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先后获美国赫复斯大学、长岛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蒋彝传世作品
《湖区画记》
《湖滨画记》
《战时画记》
《约古郡画记》
《伦敦画记》
《都柏林画记》
《爱丁堡画记》
《牛津画记》
《三藩市画记》
《巴黎画记》
《纽约画记》
《波士顿画记》
《日本画记》
《中国书法》
《儿时琐忆》
《金宝与大熊猫》
《金宝在动物园》
《明的故事》
《鸟与兽》
《中国的窗口》
《大鼻子》
《罗铁民》
《野宾》
《在缅甸公路上的人》
《蒋重雅诗》
《重哑绝句》
《蒋彝诗集》
《重游中国》(China Revisited)
“可口可乐”的汉语译名也出自蒋彝
《湖滨画记》
《战时画记》
《约古郡画记》
《伦敦画记》
《都柏林画记》
《爱丁堡画记》
《牛津画记》
《三藩市画记》
《巴黎画记》
《纽约画记》
《波士顿画记》
《日本画记》
《中国画绘》
《中国书法》
《儿时琐忆》
《金宝与大熊猫》
《金宝在动物园》
《明的故事》
《鸟与兽》
《中国的窗口》
《大鼻子》
《罗铁民》
《野宾》
《在缅甸公路上的人》
《重访中国》
蒋彝补充介绍
蒋彝(1903—1977),是近代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赢得很多国家荣誉,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高级专家及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为举世推崇。蒋彝原名仁全,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原籍九江,1955年加入美国籍。他五岁时母亲病逝,不几年父亲又亡故。少年时期,由祖父母抚养。蒋彝的祖父是位有民族节气的老人,经常向他讲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国耻史,激励蒋彝长大后为国家出力。蒋彝在祖父、父亲和哥哥的熏陶下,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蒋彝的父亲原是九江县税契房职员,收入低微,业余以画扇面出售,添补家用。幼年时期,父亲绘画,他站在旁边看,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也跟着画起来。于是,父亲一边画,一边教,成了他的启蒙教师。他上学以后,他的四叔祖延请江州名画家孙墨千入府教自己的儿子绘画,其子没有学会,蒋彝却通过旁听、观摩、练习,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在他15岁的时候,就开始帮人画罗汉观音,吸引许多僧人常常上门求画。中学时代,蒋彝在江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时,他学习认真、刻苦,究根究底,课外还不断吸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在九江积极参加反帝-,他手拿“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帜、参加-队伍、冲进租界,显示了觉醒的中国人民,不甘-,团结战斗的大无畏精神。
1922年,蒋彝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工系,1926年,毕业后,分别任教于江苏海州十一中学和九江光华中学,年底北伐军占南昌,他便投笔从戎,改名蒋怒铁,被任为江西省教育讨论委会委员,曾主持玉山县县政三个月。之后,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白崇禧部,参加北伐。任政治部书记长。“四、一二“-政变后,他感到前途缈茫,便辞去了政治部的职务。在上海路遇老校友严济慈(真茹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长)、受聘暨南大学讲师,供职半年。
1928年至1931年,蒋彝先后任皖赣两省的芜湖、当涂、九江三县县长。在任九江县县长期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壮志,力行改革。曾拟定整顿社会秩序,实行禁烟、禁, 、禁娼;改革赋税、重新丈量土地等改革草案。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接到这份报告,认为是“异想天开”,不予采纳,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疯狂的青年”、“超时代的年青人”。
蒋彝目, 当时政府腐败无能,便在1933年去英国伦敦,欲“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在海上吟诗云:“管宁浮海非逃世。”表达了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蒋彝初到伦敦,专心学英语。由于自费留学,所筹资金只能免强维持一年,到1934年,经济上十分困难,后通过前香港辅政司洛克,得荐哈特推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在此期间,他特别留意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看法,当他从西文书中了解到西人对这两门艺术有不少错误的概念,感到中国艺术在西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介绍和解释,于是立志传播这两方面的知识。
1937年,蒋彝出版《英国湖滨画记》,一举成名。这是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以后,他作环球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自称“徐霞客第二”,先后出版了12本画册,合称为《哑行者丛书》,持续在欧美销售三四十年。这些《画册》,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伦敦、牛津、爱丁堡、都柏林、纽约、巴黎等地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风俗人情、文化生活。在每本画册中,都有他自己画的插图、写的诗歌。他独创“画记”这种著述形式,熔诗、书、画、文、史、印于一炉,妙趣横生。
蒋彝的这许多有独特风格又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和艺术的作品在伦敦一发表后,就受到当时在伦敦出版的、有声望的综合英文周刊《新政治家与民族》评论专栏名作家大卫.加特的重视,经常写评论介绍蒋彝的作品,在当时,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不时在这个专栏里出现,确实不简单,因此,他的作品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极大的兴趣和高度评价,他的读者由英国扩大到美国而遍及到五大洲。许多西方读者反映:“蒋彝用中国人的眼光,观察西方的芸芸众相和生活细节,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反省看书。”但是也有人带着成见,说中国人写不出象《画记》这样在西方有影响的好书,断言蒋彝是日本人。蒋彝感到这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侮辱,十分气愤,利用讲演、宴会等公开场合,郑重宣布“我是中国人”。有时还穿起中国式的长袍马褂,戴上瓜子皮帽子,昂首挺胸在街上行走,以示自己是正宗的中国人。并在《日本画记》中上野公园插图上挥笔写道:“朝朝多少游春者,我是-知不知?”表达自己作为炎黄子孙而自毫。
蒋彝是第一个通过绘画向英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画家。1938年,中国政府送了两头熊猫运至英国伦敦博物园展览。为了画好熊猫,他朝夕生活在动物园达一个月,积累了丰富素材。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蒋彝一度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1940年以中国笔会代表身分出席国际笔会。这年九至十月,他在伦敦的寓楼遭德国飞机投弹炸毁,全部书画、衣物均焚烧一空。1942年,他应聘为沙特威尔的巴蕾舞“鸟”设计布景及服饰,并曾在惠博物馆主理中国部门藏品,1949年,他由伦敦移民牛津,在一个工人家里租赁两间房子著书作画,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德军进攻英伦敦之日,亦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他身居异域,心怀祖国,写下了《东望祖国怆然有感》五首绝句,其中有云“一丸自古封函谷,三户终能灭暴秦”,“一时浩气塞天地,死有田横五百人”,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雄气慨。
1944年,蒋彝离开中国已十多年了。对祖国抗日战争消息无所了解。当年叶君键应英国战时宣传部邀请,去向英国公众讲演,介绍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情况。一见面,蒋就希望了解抗日战争形势、战时人民生活情况。他脸色严肃,眼光中放射着十分焦虑的神色询问君健:中国的抗日有没有“功亏一篑”的危险?他认为,大多数军阀、官僚,并不关心国家的兴亡,他们随时都可以-。当君健告诉他:“现在已经有人民的军队在浴血抗战,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有人要投降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他的脸上才开始露出笑容。
1955年,蒋彝应聘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语文教授。并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性荣誉组织)讲座教授。1958年又应聘为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待坐教授。这期间,还经常为波士顿的披巴德博物馆鉴定收藏中国文物。1971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衔。
1972年,蒋彝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顺便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得到好评。这时,他更加眷恋祖国,曾写诗一首:“海外年年说还乡,未到乡前港已香。遥望白云依旧是,白云下有蒋家庄。”同年九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赠予他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时应聘为客座教授,聘期为一年。
1975年4日,蒋彝回到了阔别42年的祖国,与妻子、女儿团聚。在国内参观游览了两个月,先后到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和农村,参观了乡村和工厂,详尽了解工农业方面的成就,深为解放后祖国出现的新面貌所感动。回到美国后,他抚今追昔,很快写出了《重访祖国》和《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等文章,热情歌颂了新中国的成就,在海外,尤其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7年,蒋彝第二次回国访问。他的妻女和亲友劝他回国定居。他说:“这次回国,我要办好两件事:“第一,就是你们说的申请回国定居。第二,我不能空手回来,还要写一本《中国画记》,修改补充一本已起草的《中国艺术史》;作为回家的礼物,向祖国的献礼。”为了写好这两本书,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十一个省、市,参观了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宋陵、秦始皇陵、马王堆和殷墟、大汝、汶口、仰韶文化遗址等艺术宝库和古迹。由于年老体弱,加上劳累过度,不幸结肠癌复发,经医治抢救无效,于1977年10月26日在北京首都医院逝世,终年75岁。10月26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遵照他的遗言,将其骨灰葬于庐山脚下马迥岭公墓,以遂他平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宿愿。
蒋彝是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画涉及面很广,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及,一生作画三千多幅,所创画记体裁为世界所推崇。其书法研究有素,篆、隶、行、草各体皆擅,尤其行书见长。其成就为世人所公认,赢得了许多国际荣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他旅居海外四十余年,有的朋友看到他独居国外,功劝他取个外国妻子。他说:“我有自己的妻子儿女,我迟早要回到祖国去。”他宴请金博士和于梨华教授时,只请吃油条、豆浆。于梨华教授请他到纽约讲学,准备专车迎送,他婉言谢绝,自乘灰狗(公共汽车)前往。时时事事不忘保持中国人民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给后人留下风范。对于他的一生,已故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1982年在《邑人蒋彝八十冥寿画展志感》一诗中,作了全面的叙述和评价。诗云:“浔阳江上多奇士、愤世嫉俗为蒋君。遨游世界哑行者、能诗善画书法勤。不忘故里雄心在,年已七五归国欣。欣然归国南北游,山山水水记情殷。欲写中国山和水,时不兴兮竟离群。今逢冥寿八十载,忆君风度似飞云。”
蒋彝英文遗著共25种:《湖滨画记》、《战时画记》、《约古郡画记》、《伦敦画记》、《都柏林画记》、《爱丁堡画记》、《牛津画记》、《三藩市画记》、《巴黎画记》、《纽约画记》、《波士顿画记》、《日本画记》、《中国画绘》、《中国书法》、《儿时琐忆》、《金宝与大熊猫》、《金宝在动物园》、《明的故事》、《鸟与兽》、《中国的窗口》、《大鼻子》、《罗铁民》、《野宾》、《在缅甸公路上的人》、《重访中国》。中文诗集有《蒋重雅诗》、《重哑绝句》与《蒋彝诗集》。
“蒋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