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苏州市名人>常熟市名人

张青莲

张青莲人物照片

常熟名人张青莲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青莲(1908年7月31日—2006年12月14日),出生于江苏常熟,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张青莲于1930年从光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进入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1936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一年;1937年回国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38年至1939年担任光华大学教授;1939年至1946年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至1952年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1978年至1983年兼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1954年至1956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至1984年当选为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 ;1981年至199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副主任 ;2006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张青莲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 。

张青莲人物经历

1908年7月31日,张青莲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926年,高中毕业时放弃圣约翰大学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

1930年,从光华大学化学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毕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银杯奖;大学毕业后,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

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选择了无机化学专业,在高崇熙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稀有元素领域的论文三篇,分别为无机合成、分析鉴定和物化测量三个方面。

1934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得庚款公费出国留学;同年秋天,进入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师从无机化学家李森菲尔特。

1936年,导师李森菲尔特受到纳粹迫害,教职被撤销,但张青莲仍坚持跟他从事研究工作;6月,从德国柏林大学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导师李森菲尔特被迫离开德国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张青莲随同去瑞典作访问学者,又共同工作了一年。

1937年,在瑞典时收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的电报,被聘为副研究员,这个聘任是庄长恭从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后决定的;7月,张青莲取道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辗转回到上海,时值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化学所被迫停止工作,张青莲遂借用位于租界的光华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多种络合物合成的研究。

1938年,应聘为光华大学教授,指导两名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

1939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由于两位教授先后离校,补聘张青莲为教授,于是他取道越南赴昆明就职。

195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组专门委员。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张青莲任教育部课程改革委员会化学组副组长。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试点设立无机化学教研室时,他任教研室主任,讲授无机化学课,组织了苏联湼克拉索夫所著《普通化学教程》一书的翻译和出版。

1954年,中国科学院科学院成立学术秘书处,邀请张青莲担任学术秘书两年,参加组建数理化学部的工作。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在学部成立大会上,张青莲等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55年,参加筹建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工作,后兼任该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

1956年,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

1956年,在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宣传活动中,被评为积极分子。

1959年,应邀在中苏友协举办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诞辰125周年纪念会上做报告。

1960年,参加广州科技工作会议。

1972年,参加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会议(兰州),提出峰顶区雪水中氢氧同位素分布的报告。

197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学会议(贵阳),提出天然水中氢氧同位素分布及分析的报告。

1981年,改任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兼常委、学部副主任,参加学部有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咨询工作。

1985年,中国化学会为张青莲举行了从事化学工作五十年的祝贺会。

2006年12月14日19时0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

张青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青莲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特别是同位素化学及重水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已总结于《张青莲文集》(北京大学院士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推动了中国各种轻同位素的研究和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地进行了原子量的精确测定工作,所测定锑等10种元素的原子量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定为新的国际标准数据 。

学术论著

1978年,张青莲担任《无机化学丛书》主编,他和张志尧、唐任寰合撰写其中的《锕系后元素》 ,全书于1993年初写齐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9.11

《重水分析法的研究》

张青莲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64.12

《高等学校教材 无机化学教程 下》

戴安邦,尹敬执,严志弦,张青莲编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无机化学丛书 18卷》

张青莲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02

《同位素的基本化学和应用》

(英)Elvidge,J.A., Jones,J.R.编;张青莲,梁晓天译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11

《锕系锕系后元素》

唐任寰,刘元方著;张青莲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11

《无机化学丛书 第10卷》

唐任寰,刘元方,张青莲,张志尧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无机化学丛书 第6卷 卤素 铜分族 锌分族》

张青莲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0

《张青莲文集》

张青莲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01

《无机化学丛书 典藏版 第10卷 锕系锕系后元素》

唐任寰,刘元方,张青莲,张志尧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57年,张青莲赴莫斯科参加全苏同位素应用会议,提出“精密落滴法分析重水”的报告。

1959年,赴东德莱比锡参加同位素应用会议,作了《各种密度法分析重水》的报告,并被编入1969年《原子科学名人录》 。

1979年,作为中国化学会5人代表团的成员,赴赫尔辛基参加第二十七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学术大会,维护了中国化学会在该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在会上做了题为《氢氧同位素丰度测定》的报告。

1983年,以国家代表的资格参加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十二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代表大会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

1981年,赴美国参加高尔登同位素学术讨论会,提出了两篇同位素丰度的墙报;同年又赴剑桥参加英国质谱学会第十届年会,提出了硼同位素质谱分析的墙报。

1983年,赴法国萨克莱原子核研究中心讲学。

1984年,担任北京中日双边质谱学术会议的中方主持人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1939年,张青莲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任教时起,讲授过《高等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复合物化学》等课程 。

1954年,张青莲主持了苏联专家为全国各高校无机化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后来又在北京大学陆续开设了稀有元素、无机合成和同位素化学等课程 。

编写教材

1955年,张青莲协助教育部组织并与戴安邦、严志弦、尹敬执合写了《无机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这一部书是中国化学家自编的一本基础无机化学教材 。

张青莲对中学教育的也十分关心,多次与中学教师座谈,为他们做报告,并审改中学化学教材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9年

“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的荣誉奖状

中国科学院

张青莲人物评价

张青莲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 。(光明网评)

张青莲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教育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严谨、不平凡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战胜伤痛、排除干扰、大彻大悟的精神“平台”——淡薄名利和知足长乐,在这个健康的人格修养“平台”上,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教学与科研领域里成就卓著 。(《光明日报》评)

张青莲补充介绍

  张青莲(1908.7.31-2006.12.14)

  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2年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考入私立光华大学化学系,用三年半的时间修完所需学分,1930年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大学毕业后,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从事无机化学学习和研究,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公费留学。1934年秋,入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学习,师从无机化学家李森菲尔特(E. H. Riesenfeld),从事-的研究,学习期间共发表论文10篇,成为当时世界上首批从事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年轻学者之一。1936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秋随导师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一年。1937年回国,借用光华大学实验室,继续从事研究。1938年,任光华大学教授。1939年赴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担任普通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络合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1943年,论文集《-之研究》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民国32年度学术二等奖。1946年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组专门委员,全国科联宣传委员会委员。1951年,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任教育部课程改革委员会化学组副组长。同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讲授无机化学课程。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至1983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1979年,任教育部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化学学报》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家出版总署化学组审查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物理化学组名词审查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副主任等职。2006年12月14日晚上7点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张青莲从1934年起长期从事-和稳定性同位素的科学研究,涉及氢、氧、碳、锂、铜、锑、铕等十几种元素的核素,是我国稳定同位素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地进行了原子量的精确测定工作,所测定锑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 合会确定为新的国际标准数据(1991-2001)。

  从1957年起,张青莲受化工部委托,多次赴有关单位主持或主讲-生产方法的报告。设计了用浮沉子检测成品的部颁标准方法,并提供了一种Y5标准样品,后来发展为一系列标准样品,改用质谱测定法。测定了双温法工艺条件下氘在两相中的总分配常数,并提供了电解工段的电解分离系数的精密数据。被授予全国国防化工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青莲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无机化学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做了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普通化学教程》(主译)、《化学发展简史》、《无机化学教程》(合著)、《-之研究》(论文集)、《无机化学丛书》(主编)等。有《张青莲文集》。发表重要英文论文数十篇。

  “张青莲”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