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苏州市名人>吴江区名人

汪集旸

汪集旸人物照片

吴江名人汪集旸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水文地质学家

汪集旸,1935年10月11日出生于江苏吴江,地热、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汪集旸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7月获得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0月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汪集旸长期从事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

汪集旸人物经历

1935年10月11日,汪集旸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

1952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

1962年7月,获得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0月,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79年—1981年,历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高级客座研究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当选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汪集旸主要成就

汪集旸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汪集旸在大地热流研究中,对中国集近千个数据分析,提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热流分布图式,并成图;对全球两万四千余大地热流数据分析,指出中国所在地北半球为“冷”半球,南半球为“热”半球,与之相对应的大西洋半球(“海”半球)为“热”半球,太平洋半球(“陆”半球)为“冷”半球,地球热场分布极不均匀。在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对华北地区提出了岩石圈热结构模式,并恢复了中新生代热演化史;通过对攀西裂谷研究,确定其为中国第一个“热流省”;对东南沿海的研究,用大量事实证明,被誉为理论地热学三大定律之一的“热流(G)—生热率(A)线性相关律”不成立的新观点,并将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指出华北为“冷”壳“热”慢型的。在应用地热研究方面,对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资源潜力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福建、广东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概念;对矿山地热深入研究,提出中国矿山地温类型划分方案,以及矿区深部地温预测和灾害防治措施;对油田地热研究,阐释了中国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热背景及其相应的油气资源潜力,并依其温压条件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预测,指出稳定带的分布及其厚度。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汪集旸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6部,其主要论著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Geothermics in China》《神奇的地热》《地热利用技术》《地热学及其应用》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6年7月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2008年9月

第13届冈瓦纳国际学术大会

大理

2010年

首届中国能源高层论坛

2015年4月

2015世界地热大会(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15)

澳大利亚

2016年10月

中国水利学会年会

成都

2020年11月

第18届地质灾害与减灾国际研讨会暨第4届谷德振讲座

北京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2005年

新疆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开发利用

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

2020年

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

科研奖励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汪集旸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自然科学及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等奖项。

汪集旸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汪集旸已培养博士、博士后40余人,其中两名博士生获得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的学生中不少已成为中国国内外地热和水文地质学界的中坚骨干 ,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副研究员李义曼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孔彦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天明 、蔡春芳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

1993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

1995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

1996年

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2001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

2003年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

2004年

全国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4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奖

中国科学院

200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16年

刘光文科技成就奖

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

汪集旸人物评价

“汪集旸在水资源领域特别是同位素水文学研究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评)

“汪集旸为中国水文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评)

“汪集旸在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地热资源以及油田—矿山地热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突出贡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评)

汪集旸补充介绍

  汪集旸,地热、水文地质学家 1935年10月11日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7月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至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1GA)主席团成员。

  1970年以来,长期从事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地热资源以及油田-矿山地热等方面作出系统突出贡献。代表作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1993)、GeothermicsinChina(1996)、《神奇的地热》(2001)和《地热利用技术》(2005)等。

  “汪集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