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无锡市名人

钱绍武

钱绍武人物照片

无锡名人钱绍武介绍

中国江苏籍雕刻家、画家、书法家

钱绍武(1928年-2021年6月9日),男,江苏省无锡人,雕刻家、画家、书法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 擅长雕塑、绘画、书法。

钱绍武人物生平

1928年,在产生过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无锡钱姓家族中,又诞生了一位艺术大家——钱绍武。

家学的渊源,使钱绍武从9岁开始,便跟随家族中一个72岁的老姨公学习古文。老先生用考举人、秀才的那套办法来教钱绍武。老先生要钱绍武每天早上起来,跪在一个小垫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本书,老先生则坐在钱绍武旁边,手里拿个红筷子。老先生先教一段,9岁的小孩子弄不懂他教的那些古文,不一会儿就困了。于是老先生的红筷子就在他的头上打一下,然后再读。读完了下午就要背,背不出来不许睡觉,老先生也陪着他不睡觉,直到他背出来为止。这就是中国的非常特殊的教育方法,利用小孩记忆力好的特点,学习古诗古文完全不需要孩子弄懂,只要先背下来,背下来以后终生受用。钱绍武12岁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上下篇就完全可以背出来了,他还学了《诗经》,读了《孝经》。在他上中学以及后来学美术的时候,有一个外号,叫老夫子,因为他喜欢引经据典,因为他那时只会写古文,不会写现代语体的文章。甚至有人以为他写给父亲的信是他爷爷写给父亲的,因为行文太像老人写的了。

后来在北大做外语教授的父亲担心儿子被教成小古董,把他接到北京的家里教了三年英语。但是当他看到钱绍武晚上专心画画,竟不知蜡烛已经滴到手上,还是又把他送回了无锡。

2011年4月2日,钱绍武及夫人何玲将全部艺术作品及财产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与钱绍武、何玲共同签署捐赠协议。

根据协议,钱绍武、何玲将名下所有艺术作品包括雕塑、书法、素描、国画等近1000件艺术品及其他财产无偿捐赠给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将永久保存并展示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并建设“钱绍武艺术馆”专馆保存。清华大学还将设立“钱绍武艺术研究院”,进行中国艺术的理论研究,带动中国艺术创作的实践。同时,整理、总结、研究钱绍武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

钱绍武人物经历

钱绍武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工作。

1942年从无锡名画家开始学习传统国画。

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后为中央美术学院)。

195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53年赴苏联列宾美院学习雕塑。

1959年毕业获艺术家称号。回国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1977年为副教授。

1986年为正教授并任雕塑系系主任。

1989年离休。

1988年赴美国访问和讲学。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发布消息称,2021年6月9日,钱绍武在江苏省苏州市逝世,享年93岁。

钱绍武主要作品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个人书画雕塑作品展。留苏毕业创作雕塑《大路歌》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杜甫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江丰头像》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李大钊纪念碑》建于河北省唐山市大钊公园。作品还有《李大钊纪念像》、《炎帝像》、《李清照像》、《黄胄像》、《严济慈像》、《石家庄烈士像》等。出版有《素描与随想》、《素描人体选集》,并发表有《赏心论》、《雕刻之美》、《亨利·摩尔方法初探》 等论文数十篇。

古典诗词

具有诗人气质的钱绍武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很深的造诣。随口而出的诗词名句,旁征博引的论道口才——深厚的文学底蕴使他的艺术创造不仅别具才情,而且充满了诗意。钱绍武先生为许多诗人、文人塑过像。这些诗人肖像中融会着钱绍武先生对诗人的命运、身世及社会背景和诗作的独特理解和切身感悟。他动用了材料、体量、造型等一切技术手段来表达他的这种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无不显示着独具神韵的精神内涵。

1980年的青铜雕塑《杜甫像》,是钱绍武在“文革”结束之后的第一个作品,“杜甫”与“大路歌”表现出来的那种挣扎和向上的力量,以及强调造型的艺术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显示了作者对生活感受的一种变化。经历了“文革”,当他再去读这位古人的作品时,就更能够体会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那种感觉了。杜甫的双眼很茫然,睁得很大,满是恐怖,表情忧郁,这是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心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心态。1986年他用不锈钢为李白纪念碑立像,刻画出了投河自杀前绝望的李白。1986年他用红色大理石创作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像》,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红烛”精神。1993年创作的《张继·枫桥夜泊》中将寒山寺旁诗人张继的忧郁的意态表露无遗;在北京的大观园内收藏了很多知名画家描绘的曹雪芹,但是1995年钱绍武先生的雕刻却与众不同,一块浑然一体的大石头,所有地方都是模糊的,是含混的,只有眼睛里的一点点泪光透露了欲哭无泪的沧桑之感。1999年他创作的《冰心像》,参照的是冰心早年留学美国时的一幅照片,汉白玉的质地,显示出冰心清秀高雅的仪态和冰清玉洁的气质。

音乐感受

在钱绍武先生众多的雕塑作品中,瞎子阿炳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钱绍武曾与阿炳有过一段特殊机缘。钱绍武从1岁到7岁与阿炳同住在一个大院,钱绍武的祖母是眼科大夫,阿炳是个穷叫花子,好心的祖母经常免费给他治眼睛。钱绍武看见过阿炳的眼睛。正因为见过,所以塑造起来就很难。他方方的脸特别瘦,那眼睛完全腐烂了。1991年前,钱绍武曾经做过一个阿炳像,但是他始终觉得没有抓住阿炳的灵魂。两年后,他对阿炳像做了修改,阿炳的背影成为塑像的正面,阿炳的面部也变得非常模糊。

为了着力表现出一个受磨难的音乐家的感觉,钱先生干脆不刻画他的脸,而用他那种受尽折磨,在凄风苦雨中沿着大街小巷拉琴的姿态,发出对凄惨命运的控诉。阿炳在小胡同里边走边拉琴。因为眼瞎他必须要贴着墙走。这墙又是无锡特有的那种小街小巷里腐蚀得很厉害的破旧墙壁,还有那种石板路,把时代的氛围、窄小且具有压迫感的空间强调了出来。头顶上一盏昏暗的路灯照下来,一个影子贴在墙上走,那是非常失意的一个背影。艺术家的创作源自真正的印象,作品的表达也非常传神。

代表作

钱绍武对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1991年他为唐山市的大钊公园雕刻李大钊像,当时他接到的设计方案是雕塑一个手持书卷的3米高的李大钊坐像,但是钱绍武最后完成的作品,仅头部就3米多高,整个雕塑是由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他所以这样做,是从照片中发现,李大钊的脸特别的方正,所有的照片很少有侧面的,都是正襟危坐,发型都理成平头。他又读了大钊先生的《守常文集》,特别是看到鲁迅先生对大钊先生的形容,一个纯朴、稳重的形象构思基本上就形成了。于是推翻了手持书卷的那种方案,特别强调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势,他的肩膀被夸张了,并且那宽阔的铁肩凝固成了永恒的瞬间。借鉴了天安门城楼的样式,一横一竖的两块大石头,象征着李大钊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胸像背后衬着绿色的油松,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钱绍武先生认为塑像是不断咀嚼别人的灵魂,然后通过对别人人生的感悟、体会和同情,来把这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一瞬间给表现出来。

选录

钱绍武补充介绍

  钱绍武(1928.4—)江苏无锡人。 擅长雕塑、绘画、美术教育。 1942年从无锡名画家学习中国画,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赴前苏联列宾美院学习,1959年毕业,获艺术家称号。 回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作品《大路歌》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杜甫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江丰》头像获第二届全国美展银质奖章,作品有《李大钊纪念像》、《炎帝像》、《李清照像》、《黄胄像》、《严济慈像》、《石家庄烈士像》等。  

  “钱绍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