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名人曾广河介绍
曾广河(1874-1898),双峰县荷叶镇人。系曾国荃的第三个孙,清邑庠生,特赏员外郎,在刑部供职。戊戌变法中加入 ,一生喜读《船山遣书》,广泛吸收西学,思想开明,痛恶清廷腐败,拥护变法自救。
曾广河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农历三月初一在北京出生。其时,他父亲曾纪瑞在京任兵部员外部。广河自幼在京受庭训。光绪六年(1880)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其父病逝于京,刚满6岁的曾广河随母扶枢返湘,将父安葬于衡山虎踞潭曾姓坟山后,居荷叶大夫第读家塾。年少的曾广河鄙视科举,十来岁时入湘乡县东阜书院,仅读两年即回到大夫第,在自家或富厚堂藏书楼钻研儒家经典,涉猎文史百科。他尤好读《船山遗书》。笔者曾征集到他当年读过一册《船山遗书》,圈圈点点,磨损不少。他还喜爱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籍,广泛吸收“西学”知识。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就在这一年,曾广河由邑庠生特赏员外郎。在刑部供职期间,他目睹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丧权辱国,觉清廷“腐败已极,非变法难自救”,极力拥护光绪皇帝与谭嗣同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谭嗣同在浏阳介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的先导;继又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曾广河得悉后,曾告假回湘,在长沙会晤过谭嗣同,极力拥护谭的变法主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谭嗣同被召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机旭、杨锐、刘光第同参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对此,曾广河非常高兴,觉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他曾在湖广会馆设晏招待谭嗣同,为之祝贺。但仅过几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变法的光绪皇帝,并准备逮捕维新志士。曾广河从朝廷探得这一消息,立即向谭嗣同通风报信。其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闻讯,或出逃,或避居外国使馆。据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回忆说:“我父亲(曾广钧)也加入了 。戊戌维新失败,他老人家有心先一月出京,否则也难免大难或受其他处分。”而谭嗣同依然住在浏阳会馆。一天他托人去找曾广河密商对策,考虑是否逃走。曾广河来到浏阳会馆,对谭嗣同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君逃固为好事,但朝廷监视甚严,能逃乎?不能也。”因此,谭嗣同决计留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在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曾广河见谭嗣同坚决不走,自己也不打算走了。
就在此后的几天,一场搜捕维新派和帝党人物的灾难降临了。那是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八月初九日(一说初十日),一群清兵紧紧包围着浏阳会馆,将谭嗣同逮捕了;十三日即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曾广河知道朝廷这天要杀人,担心谭嗣同等难免。便前往虎坊桥去观见。那天清早,天下着蒙蒙细雨,曾广河站立在虎坊桥旁,等待着谭嗣同路过。辰时正,清兵押着“戊戌六君子”路过虎坊桥时,曾广河一眼就看清了押在前面昂首阔步走的一个就是谭嗣同。谭嗣同也看见了曾广河,以目向他注示告别。曾广河回到家痛哭一场,说:“复生(谭嗣同字复生)之死,实我杀之也!”悔当时没有劝其逃走。他既为谭嗣同等遇难而悲痛,又对清廷表示极大愤慨,故以死来唤醒民众。
“曾广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