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名人黄励介绍
黄励(1905——1933),女,又名黄丽,化名张秀兰。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随瞿秋白到德国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并留会议书记处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上海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年7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4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同年7月在雨花台慷慨就义。
黄励人物生平
1905年出生在湖南益阳县一个贫民家庭。她7岁丧父,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兼做鞭炮为生。她小学成绩优异,后考入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选修缝纫科。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24年,她得舅父经济援助,到武昌考入中华大学。
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武汉广大工人、学生奋起声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罪行,黄励积极参加街头宣传、群众大会和游行示威等抗议活动。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革命干部,党决定送黄励和一批同志去苏联学习。
1925年10月,她秘密从武昌赶到上海,安全登上黄浦江边的一艘苏联货轮,前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同行的还有各地的几十名男女青年,后来成为黄励伴侣的杨放之也是其中的一个。
1927年,黄励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学习,被分配到中山大学党的建设教研室工作。
1928年,世界反帝大同盟在柏林举行代表大会,党中央决定在莫斯科组成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参加,黄励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大会期间,她帮助瞿秋白搜集材料,准备发言稿,夜以继日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从柏林回到莫斯科不久,黄励和杨放之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大会。与会的国际代表一致认为,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太平洋职工书记处无法在中国继续工作,决定由汉口迁往海参崴,并创办了《太平洋工人》月刊,用日、中、朝三国文字印刷。黄励与杨放之负责中文版的编辑工作。他们编辑的刊物,在海参崴等地和中国东北几省广泛流传,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1931年9月,黄励和杨放之经党组织批准回国。10月,党组织安排黄励担任赤色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简称“济总”)党团书记兼主任。
1933年春,黄励调到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接二连三遭到破坏。黄励的处境十分危险。为了安全,中央决定调黄励去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可她为了白区工作不受损失,没有急于去根据地,而是仍然坚守岗位。
1933年4月25日上午,因黄励的秘书叛变,黄励不幸在上海西爱咸斯路被捕。4月27日,黄励被急速解往南京,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女牢。7月5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28岁。
黄励人物轶事
黄励学习成绩优异,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热切向往革命。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党的领导下,黄励参加了武汉群众示威及宣传活动。并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组织上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她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被分配在中山大学工作。1928年秋,黄励随瞿秋白参加了在德国柏林召开的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会后留在会议书记处工作。
1931年10月回到上海,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她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人民群众,宣讲工人为什么受压迫、受剥削,怎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解放的革命道理,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她特别注意培训干部,在大夏大学办了一个大学生互济分会干部训练班,在日本纱厂办了一个工人互济分会干部训练班,培养在上海开展学生和工人群众性救援活动和发展互济会基层组织的典型。看到许多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被捕、被监禁、被杀害的惨烈情况,她既义愤填膺,又热情周到,亲自为互济总会写指示,发通知,四处奔波,慰问被难同志及亲属。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向日本侵略者屈膝,实行白色恐怖,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而互济会的救援任务显得十分艰巨而复杂。黄励依靠群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营救工作,使许多爱国者免遭杀戮,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1932年秋,党调黄励到中共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当时,江苏省委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黄励也被列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追捕的黑名单。1933年4月25日,由于叛徒出卖,黄励在法租界住所被捕。在法庭上,黄励化名张秀兰,拒不承认自已的身份。
黄励同志曾写诗揭露资本家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压迫,充满讽刺意味,名曰《工人苦》 :
北风呼呼声怒号,
手提饭篮往外跑,
望一望工厂未到,
哎呦,哎呦!望一望工厂未到。
马路跑过两三条,
两只腿脚都酸了,
去迟了厂门关了,
哎呦,哎呦!今天工钱罚掉了。
黄励被捕后,中共江苏省委发出了营救黄励的紧急通知。1933年4月27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急速将黄励解到南京,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当时国民党正提出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革命方针。对在白区被捕的共产党人,也从以屠杀为主,转变为以诱降为主,企图瓦解我党。敌人派叛徒、特务来劝黄励投降,面对敌人的利诱,黄励心无所动。 黄励横眉冷对敌人,但对狱中的革命同志却十分关心。她给难友们讲革命故事,教大家唱《国际歌》。在她的帮助和影响下,难友们坚定了自已的立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牢狱生活。敌人为了消磨黄励的意志,消除她对难友的影响,把黄励一人关进看守所办公室旁的小屋内,黄励毫无惧色地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在狱中,黄励和其他共产党人还争取、教育国民党看守人员,让他们暗中给政治犯传递条子,甚至把某某人叛变的消息告诉他们。在监狱里,大批革命者没有动摇、投降,而国民党营垒中的一些人,却转变到革命方面来,与共产党人站在一起,这使敌人惶恐不安。国民党中央党部批示迅速处决黄励。
黄励补充介绍
黄励
(1905-1933)
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革命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人,女,1905年3月17日出生于益阳县城一个贫民家庭。幼年就读于长沙益湘小学,后人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中山大学党的建设教研室工作。她坚决反对王明等人的宗派活动。1928年随中共中央代表团出席在柏林举行的世界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1929年,又参加在海参威举行的第二次太平洋地区代表大会,并负责《太平洋工人》月刊中文版的工作。
1931年10月回到上海,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她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人民群众,宣讲工人为什么受压迫、受剥削,怎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解放的革命道理,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她特别注意培训干部,在大夏大学办了一个大学生互济分会干部训练班,在日本纱厂办了一个工人互济分会干部训练班,培养在上海开展学生和工人群众性救援活动和发展互济会基层组织的典型。看到许多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被捕、被-、被杀害的惨烈情况,她既义愤填膺,又热情周到,亲自为互济总会写指示,发通知,四处奔波,慰问被难同志及亲属。
1932年8月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同年底又调到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她承担党中央和省委的文秘工作,写文章,翻译文件,还为干部培训班讲课。在-十分猖獗的形势下,她总是按时完成任务,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却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因生活艰苦,工作紧张,她多次在工作中晕倒在地,同志们十分敬佩。
1933年4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把她押到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在法庭上,她怒骂叛徒,痛斥法官。后又押解到南京-看守所,她利用敌人给的“优待”机会,把革命发展的形势告诉难友,鼓舞难友的斗志,坚定难友的信心。敌人威逼利诱其自首,她不为所动,严辞拒绝,决心为革命献身,义无反顾。1933年7月5日凌晨,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8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黄励”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