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梅州市名人>大埔县名人

黄维礼

暂无黄维礼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大埔名人黄维礼介绍

  黄维礼(1916~1996),曾用名小川,必进,枫朗镇大埔角人。他出生于贫苦农家,少年在新村私塾读书,后进入高陂乡村师范班求学,不久进入汕头海滨师范学校读书。

  师范学校毕业后,维礼返回家乡小学任教,嗣后受聘为广德公学校长。民国26年(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对学生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发动学生参加儿童团、出版抗日宣传墙报、书写宣传标语。10月,他和赖以学组织广德乡青年军训队,初选为该队队长。民国27年春,石云区成立青年剧社,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他是剧社组织者之一。

  民国29年2月,黄维礼被党组织调到高陂小学任教,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聘为该校校长。

  民国30年夏秋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拟将机关经埔南高陂迁往埔东,经埔南党的负责人黄芸介绍,黄维礼认识了南委书记方方。黄维礼动员家人,将祖屋作为南委机关住地。同年9月,方方以黄维礼海滨师范同学的哥哥名义,以潮汕沦陷后逃到大埔角做生意的身份为掩护,随机关由埔西-恭州下村经高陂迁至埔东大埔角,领导华南地区的党和民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民国31年初,根据党的安排,维礼返回广德公学任校长,后被派遣到平和长乐下村乌旗山南委电台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兼文化教员。他在密林深处住山寮,在山洞中摇马达,过着餐风宿露、忍饥挨饿的生活,仍以苦为乐,坚持工作。

  “南委事件”后,他与电台战友分工负责把收发报机、重要文件资料转移至大埔大东进滩鹞子岭,在清水宫附近埋藏好。后他和战友按照上级指示在清泉溪开荒种地,开枋卖杉树、制樟油等,坚持革命活动。民国32年,部分电台工作人员奉命撤离大埔,他与黄大水、罗克群等坚持斗争,建立了以大埔清泉溪、饶平上下善和大埔高陂甜竹坑、平原等地方为中心的革命据点。

  民国33年冬,他任中共饶和埔丰诏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他和古关贤等人活动在饶和埔丰诏边区,在3个多月里,从平和长乐到潮汕仙溪,与潮汕党组织取得联系,建立据点近百处,将第二支队发展为有30余支枪60人的队伍。民国34年冬,他任中共饶和埔丰工作委员会书记。民国35年2月,维礼被选为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执委兼宣传部长。6月,闽粤赣边的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革命老据点,清泉溪有8位干部群众先后被捕入狱。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根据“七大”和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实施“分散隐蔽”的方针,党组织实行特派员制,维礼任中共饶和埔丰诏边区县委特派员。国民党当局以重金2万光洋(银元)悬赏缉拿他,但他坚定革命信念,带着武器活动在丰顺、饶平上下善等地,以烧木炭、砍柴、做碗等进行生产自救,坚持斗争。民国36年7月,中共粤东地委恢复边县委员会制,维礼任中共饶和埔丰县委书记。12月,成立粤东支队独立第五大队,他任政治委员。民国37年1月,中共粤东地委领导成员调整,黄维礼任粤东地委执委。以维礼为核心的中共饶和埔丰县委领导游击区军民,相继摧毁大埔恭州、枫朗、大东、光德、上漳、桃源、桃花、平原、澄坑,丰顺潭江、饶平等地国民政府10余个区乡公所,缴获0数百支、子弹7000发,建立了纵横百余里的根据地。8月,他任中共韩东地委书记。

  民国3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成立,韩江支队改为边纵第四支队,维礼任支队政治委员,并主持创办韩江干校兼任校长。5月14日,解放军边纵近千人进攻大埔县城(茶阳),迫使大埔县国民政府县长饶邦泰、保警大队黎世良、刘多能部缴械投降。大埔宣告解放,随即成立军管会和大埔县人民民主政府,维礼任军管会主任、民主政府县长。

  兴梅全境解放后,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决定,中共韩江地委撤销,维礼调中共梅州地委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任兴梅地委常委、兴梅专署副专员,后兼兴宁县委书记。1953年,任粤东区供销合作总社主任、粤东区党委农村部副部长。1955年5月,任粤东行署副主任,8月任中共粤东区党委委员。1956年8月,任广东省供销社副主任。1960年3月,任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1961年7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兼党组书记。1965年12月,任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兼党组书记。1971年1月,任广东省财政局革委会主任。1973年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行长兼党组书记至1987年离休。

  离休后,维礼担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他时刻惦记着老区建设与老区人民生活,病重住院期间,嘱咐亲属将其平时节余的1.5万元献给省老促会,支援革命老区建设。

  1996年7月8日,黄维礼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黄维礼”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