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黄戈平介绍
黄戈平(1920~1949),广东大埔县银江镇昆仑村人,原名黄新能,曾用名杨华、张忠良、黄兆强、冰天、汉琴,1920年出生在印尼巴城(雅加达)。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工委书记兼独四大队政委、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等职。1949年7月,在作战中不幸牺牲。
黄戈平人物生平
1920年2月19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籍广东省大埔县大麻镇昆仑管理区)。父母和三个弟弟均在雅加达以做小贩为生。1935年,黄戈平从印尼回国后,先后就读于大埔县大麻中学,梅县东山中学。
1938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潮汕,梅兴地区已强烈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黄戈平与梅县“学抗会”领导人何孟琳、李国超等人组织“东山中学战时工作团”,深入到梅埔丰边的铜鼓嶂一带的山区,向各界群众宣传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1939年7月,在东山中学由龚迟光、张明生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总支委员、学抗会党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常委。他在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李碧山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反共摩擦,梅县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无理反对。国民党梅县县党部书记长古俊铭、梅县县长梁国林公开宣称:要解散梅县“学抗会”、取缔学抗会会刊《学生岗位》。为了声讨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为了自卫,在党的领导下,“学抗会”于5月30日上午在民众教育馆举行了有100多名学生参加的临时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国民党县党部送来解散学抗会的书面通知,更激起了广大学生与市民的义愤。与此同时,梁国材等玩弄花招,竟无理地扣留了我党派去的谈判代表李鸣铮、刘时敏、潘佛章、何孟琳、姚秋实、陈瑾芳等几位同学。学生们更加愤怒了。由黄戈平挺身而出,发动组织梅县城中小学师生数千人列队到县党部门外举行请愿。坚决要求县党部马上收回解散学抗会的成命,释放被扣的同学。蛮横无理的梁国材却对黄戈平拳打脚踢,命人把他抓进了县党部;接着又把站出来与之论理的学生巫耀宗、李国超等抓进了县党部。黄戈平等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又有一些师生和群众云集到县府大门外,强烈要求释放被捕人员。社会舆论,各阶层人民也表示支持。在各方压力下,梁国材只好让被捕代表站在县府大厅前,同围在门外的数千师生遥望一面,但不准说话。黄戈平等人不怕军警阻挠,高举手臂,紧握拳头,高呼:“团结!斗争!”之后,黄戈平等被秘密地押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梅西区龙虎监狱,历时一个多月。在狱中,梁国材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说什么“只要写悔过书,你们就可升大学,否则,后果自负!”黄戈平却理直气壮地回道:“大敌当前,抗日人人有责,我们宣传抗日是正义所为。爱国无错,更无罪,哪有写悔过书之理!”梁国材的阴谋再次破灭。由于黄戈平等人勇敢坚决的斗争,加上社会上强烈的公论,梁国材被迫释放了全部学生代表。黄戈平出狱后即离开学校,投身革命事业。
1942年6月初,“南委”事件发生后,党组织暂时停止组织活动。要求党员个人各自寻找社会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行勤职勤学勤交朋友三大任务”。黄戈平于这年下半年遵照党组织指示,在大埔县增江、高陂、银江、大麻等地做好党员的隐蔽疏散和撤退工作。后来,他又与陈明在洲瑞乡麻子场开设一间经营柴炭生意兼营加工米粉的小店,以此为掩护,进行隐蔽活动。1943年5月,他到江西省赣州报考税捐学校,由于英文答卷优良而被录取,经短期受训后被分派任寻乌县税捐处稽征股长。1944年5月,黄戈平又介绍姚安到寻乌卫生院搞司药工作,安排李俊青打进寻乌县监狱当会计。黄戈平还利用寻乌卫生院长詹明哲的社会地位和“五同”关系,灵活地开展各界的统战工作,广泛地团结了一批公教人员和各界人士。这年暑期,他又部署先期到寻乌的陈秉铨到寻乌与安远交界的三标乡中心小学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党的活动基地和交通点。黄戈平在寻乌坚持一年半,他同党领导人李碧山始终保持着联系。
1944年冬,在日本侵略军攻入揭阳和丰顺县汤坑镇,兴梅受到威胁之际,“南委”联络员李碧山与闽西、潮汕党的负责人经反复商议。决定恢复党组织活动,准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黄戈平奉命经寻乌返回大埔,在李碧山的领导下,从事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工作。1945年2月中旬,他与陈明又深入山区,发动群众,物色干部和开辟武装斗争据点,于银江乡豆荚坑村,协助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三、第四支队的工作。2月6日,在接头户浪伯家的楼棚上,由李碧山主持举行韩纵第三、第四支队成立大会。韩江纵队的成立,为抗日战争后期的抗日准备与后来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提供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1945年夏,黄戈平协助陈明、廖伟前往梅县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建立区乡武工队。5月,黄戈平任中共梅县工委宣传部长,负责梅县西部及平远南部一带的工作。这年暑假,他和陈明、梁集祥等人在梅县东部盘龙桥李屋举办学生骨干训练班,负责主讲青年运动课程。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运实践经验和理论,使学生骨干受到比较系统实用的理论教育。在此期间,他还组织罗妙等人撰写文章,通过当时在梅县《汕报》任职的王子英,在《汕报》上发表,扩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的宣传和影响。这年10月,黄戈平任梅县县委副特派员。他与特派员陈明决定派陈学、姚安、钟化雨等人组成的武工队,深入梅县与丰顺边界的九龙嶂开展群众工作;之后又派黄璇等人,开辟梅县与平远边界的据点。在这期间,他领导各武工队走遍了梅丰边的山村据点,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与此同时他除了布置党员陈悦文到香港达德学院读书外,还亲自布置党员叶习松、陈伯涛分别打进梅县瑶上乡松林坪和瑶尾村当“白皮红心”的保长,掌握敌人的基层政权,配合我党开展据点工作。
1946年初,鉴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闽粤赣须提高警惕防敌进攻的指示》;2月27日,中共中央又向闽粤赣边党委发出指示:“提高警惕,随时防止国民党军队继续进攻你们”。“应起而自卫,彼方既不受停战约束,我即应以游击自卫战保护群众利益,并保我干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于2月20日在梅县三乡召开了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黄戈平被选为中心县委执委。在这一年的下半年,黄戈平经常化装成医生、商人,走家串户,在梅(县)平(远)边建立地下联络点和堡垒户,建立白皮红心的据点。他还亲自到江西省寻乌县,与曾经在此坚持活动的陈秉铨一起。到曾是苏区的三标乡与安远边界的大山嶂,大、小湖察看地形,做群众工作,计划在这一带开展武装斗争,从而粤赣边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1947年5月间,中共闽粤边工委提出“由外而内,挺出外围”的战略方针,普遍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普遍小搞,准备大搞”,实现:建立与巩固由点、线、面发展成片的游击根据地;全面摧毁国民党县以下的区、乡政权和自卫队;建立农村秘密党组织与民兵,农会、武工队、游击队;破谷仓分粮济贫,实行“二五”“减租。根据这些任务黄戈平先是与梅县县委特派员廖伟一道派出武工队,深入梅丰边界重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随后又派黄璇,叶习松等重返梅兴平边成立第四武工队,恢复据点,开辟新区。在进入山区处,他与武工队员一起,昼伏夜行,爬山越岭,踏遍了梅丰边和梅兴平边的山山水水,发动群众,号召群众起来开展反“三征”斗争。在黄戈平的领导下,到1948年初,梅兴平边区已建立起大小据点50多个,基本上,摧毁了全部区政权和自卫队,把敌人孤立在几座县城和若干处交通要道上。由梅县西北部到平远、焦岭和江西省寻乌南部的粤赣边形成了多条军事走廊,为反“围剿”斗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8年1月中旬,黄戈平参加了中共粤东地委在丰顺县马图村召开的地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组建各边县工委和组建粤东支队属下各独立大队,准备反“围剿”战斗。2月,黄戈平担任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委书记兼第四独立大队政委。在他与程严为核心的边县工委领导下,军民协同作战,向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春季攻势。先后摧毁了梅县瑶上,兴宁县石马,平远县长田、大柘、坝头、石正、八尺和寻乌县茅坪等地国民党乡公所和自卫队,瓦解了敌人的基层政权,发展了梅兴平蕉边游击根据地,扩大和发展了第四独立大队、武工队;同时亦为巩固梅埔丰边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的斗争,起了密切配合的作用。
1948年3月15日,国民党“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对粤东地区实行全面“清剿”。梅兴平蕉边区是其“清剿”重点之一,黄戈平与边县委、独四大队根据斗争形势和向外发展的部署,决定北上江西省寻乌县,在粤赣边开辟新区。4月8日当独立第四大队开到平远县石正南台山北部嶂肚里宿营时,由于内奸张洪安告密,遭到敌人八个连五路包围。经过与敌人的顽强搏杀,黄戈平终于率队突击重围。
1948年冬,黄戈平调任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后又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仍驻梅兴平蕉县指导工作。他遵照上级党委的部署,依靠边县委和独立四大队的主要领导以及边县武工队,民兵进行冬季整训后,又配合边纵、支队各团和武工队,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摧毁了敌人大批据点,解放了梅兴平边区。
1949年4月中下旬,解放大军南渡长江,全国军事形势大好,加上军事系统中我党统战工作的进行,国民党军纷纷扬旗起义。此时,梅兴地区继于5月14日蕉岭、大埔获得解放,5月17日,18日梅县、兴宁分别获得解放之时,平远亦于5月19日获得解放。时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支队政治部主任的黄戈平,在平远县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及筹划解放江西省寻乌县的工作。他领导第四团、第八团在平远与寻乌边境,开展寻乌县上层军政界的统战工作。6月中旬,他按照地委的指示,指导成立以叶习松为书记的中共寻乌县工作委员会,为解放寻乌县作好准备。经过扎实的统战工作,促使敌独立第三营营长潘金棣率部起义;并在平远县城(仁居)组成了一支有300多人的寻乌游击队(即“龙图游击队”),作为寻乌县工委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平远、寻乌的各方面的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49年6月初,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即“胡琏兵团”残部由安徽窜入江西省瑞金、会昌、寻乌,闽粤赣边区形势出现逆转。根据6月上中旬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地委执委扩大会议的精神,黄戈平在兴宁县龙田参加紧急军事会议以后,于7月2日由梅县前往平远县城,领导和指挥早就驻在仁居的第四团、第八团反击胡琏残部的战斗。7月3日下午5时半,胡琏兵团残部先头部队第十军一个团,在地方反动分子谢海筹、谢拱成等引带下,从福建省武平县顶山乡窜入平远县差干,把驻守差干炮楼的我军两个班紧紧包围。我军在坚守了一整夜之后,跳离炮楼,突围中1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正是这些战士的英勇狙击,才使黄戈平和县机关有时间转移。这天深夜,黄戈平在仁居平阳楼主持平远、寻乌两县县委领导成员和第四团、第八团领导人重要会议后,派遣叶习松带领一支队到寻乌独立第二营开展工作。7月4日中午又带领第八团一个排回县城向群众做宣传发动工作。
7月5日晚上,黄戈平率领县委机关和第四团一部翻过铁山嶂,到达蕉岭县三山蓝坊肚。转移到蓝坊肚的人员还有第八团、第九团一部和梅州公学部分学员。黄戈平等研究,估计胡琏兵团残部有可能从平远方面跟踪来袭,据此命令全体人员就在蓝坊肚群众家休息。屋背高山顶与屋前均放了岗哨,对全体人员亦作了动员,准备适时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进行休整。7月20日上午7时多,在反革命分子告密引路下,敌人分东南两路包围我方住地。当哨兵发现来敌后打枪示警,黄戈平立即指挥部队与机关工作人员冲出大门,边狙击边转移。他与警卫员刘明昆一起收拾战士留下的枪支、弹药后,才与后卫部队一起向屋侧撤退。到半山腰时,敌人重机枪猛扫过来,黄戈平不幸背部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时年仅29岁。黄戈平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黄戈平个人简介
1937年,就读梅县东山中学。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后,黄戈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下半年,由龚迟光、张明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黄戈平被选为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和梅县学抗会常务理事 , 成为梅县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骨干。
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梅县当局于5月间下令解散梅县学抗会。5月30日学抗会理事会在民众教育馆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临时代表大会,声讨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会后前往县政府 、县党部请愿,要求当局收回成命。国民党梅县当局不但不接受学生的正义要求,反而拘捕了学抗会的领导人李鸣铮、刘时勉、潘佛章、何孟琳、姚秋实等人。黄戈平见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两次冲到国民党梅县县长面前,申述学生抗日救国无罪,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国民党县长将黄戈平一并拘捕入狱。后经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多方营救和各界舆论的声援下,终于迫使国民党梅县当局于6月16日宣布无罪释放。时称“七君子事件”。
1941年秋,被埔南党组织委派为高陂特派员 , 负责高陂和大麻两地党的工作。
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后,黄戈平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协助李碧山、陈明做好党员的隐蔽 、 疏散和撤退工作。
1943年5月,他离开大埔隐蔽在江西寻乌。
1944年冬,黄戈平奉命返回大埔,在李碧山领导下,进行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工作。协助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三、第四支队。
1945年春夏间,黄戈平与陈明奉令前往梅县,负责恢复和重建地方党组织,动员党员参加武装斗争。5月,黄戈平任梅县工委宣传部长,负责梅西以及平远超竹一带的工作。10月,梅县工委改为特派员制,黄戈平任副特派员,协助特派员陈明,组建武工队,深入到梅丰边区九龙嶂开展群众工作。开辟梅兴平边据点。
1948年1月,黄戈平与粤东支队副支队长程严担负起领导梅兴平蕉边县和向赣南进军的重任,组建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工委和粤东支队独立第四大队,黄戈平任工委书记兼独四大队政委。3月,独四大队根据斗争形势和向外发展的部署,北上江西寻邬县,在粤赣边开辟新区。5月,正式成立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委,黄戈平仍任边县县委书记兼独四大队政委。同年冬,黄戈平调任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继而调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仍驻梅兴平边指导工作。
1949年5月下旬,平远县获得解放,在黄戈平领导下,进行接管。7月2日,他由梅县前往平远县仁居,担负领导指挥第四团、第八团反击国民党军胡琏残部的重任。率领四团、八团 、九团和梅州公学部分学员转移到平蕉边境三山蓝坊肚。7月20日,国民党军分东南西三路突然袭击四团、九团,黄戈平立即指挥部队边阻击边转移。作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9岁。
黄戈平补充介绍
黄戈平,原名黄新能,曾用名杨华、张忠良、黄兆强、冰天、汉琴,1920年2月19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籍广东省大埔县-镇昆仑管理区)。父母和三个弟弟均在雅加达以做小贩为生。1935年,黄戈平从印尼回国后,先后就读于大埔县-中学,梅县东山中学。
1938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潮汕,梅兴地区已强烈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黄戈平与梅县“学抗会”领导人何孟琳、李国超等人组织“东山中学战时工作团”,深入到梅埔丰边的铜鼓嶂一带的山区,向各界群众宣传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
1939年7月,在东山中学由龚迟光、张明生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总支委员、学抗会党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常委。他在中共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李碧山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摩擦,梅县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无理反对。国民党梅县县党部书记长古俊铭、梅县县长梁国林公开宣称:要解散梅县“学抗会”、取缔学抗会会刊《学生岗位》。为了声讨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罪行,为了自卫,在党的领导下,“学抗会”于5月30日上午在民众教育馆举行了有100多名学生参加的临时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国民党县党部送来解散学抗会的书面通知,更激起了广大学生与市民的义愤。与此同时,梁国材等玩弄花招,竟无理地扣留了我党派去的谈判代表李鸣铮、刘时敏、潘佛章、何孟琳、姚秋实、陈瑾芳等几位同学。学生们更加愤怒了。由黄戈平挺身而出,发动组织梅县城中小学师生数千人列队到县党部门外举行-。坚决要求县党部马上收回解散学抗会的成命,释放被扣的同学。蛮横无理的梁国材却对黄戈平拳打脚踢,命人把他抓进了县党部;接着又把站出来与之论理的学生巫耀宗、李国超等抓进了县党部。黄戈平等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又有一些师生和群众云集到县府大门外,强烈要求释放被捕人员。社会舆论,各阶层人民也表示支持。在各方压力下,梁国材只好让被捕代表站在县府大厅前,同围在门外的数千师生遥望一面,但不准说话。黄戈平等人不怕-阻挠,高举手臂,紧握拳头,高呼:“团结!斗争!”之后,黄戈平等被秘密地押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梅西区龙虎监狱,历时一个多月。在狱中,梁国材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说什么“只要写-,你们就可升大学,否则,后果自负!”黄戈平却理直气壮地回道:“大敌当前,抗日人人有责,我们宣传抗日是正义所为。爱国无错,更无罪,哪有写-之理!”梁国材的阴谋再次破灭。由于黄戈平等人勇敢坚决的斗争,加上社会上强烈的公论,梁国材-释放了全部学生代表。黄戈平出狱后即离开学校,投身革命事业。
1942年6月初,“南委”事件发生后,党组织暂时停止组织活动。要求党员个人各自寻找社会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行勤职勤学勤交朋友三大任务”。黄戈平于这年下半年遵照党组织指示,在大埔县增江、高陂、银江、-等地做好党员的隐蔽疏散和撤退工作。后来,他又与陈明在洲瑞乡麻子场开设一间经营柴炭生意兼营加工米粉的小店,以此为掩护,进行隐蔽活动。1943年5月,他到江西省赣州报考税捐学校,由于英文答卷优良而被录取,经短期受训后被分派任寻乌县税捐处稽征股长。1944年5月,黄戈平又介绍姚安到寻乌卫生院搞司药工作,安排李俊青打进寻乌县监狱当会计。黄戈平还利用寻乌卫生院长詹明哲的社会地位和“五同”关系,灵活地开展各界的-工作,广泛地团结了一批公教人员和各界人士。这年暑期,他又部署先期到寻乌的陈秉铨到寻乌与安远交界的三标乡中心小学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党的活动基地和交通点。黄戈平在寻乌坚持一年半,他同党领导人李碧山始终保持着联系。
1944年冬,在日本侵略军攻入揭阳和丰顺县汤坑镇,兴梅受到威胁之际,“南委”联络员李碧山与闽西、潮汕党的负责人经反复商议。决定恢复党组织活动,准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黄戈平奉命经寻乌返回大埔,在李碧山的领导下,从事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工作。1945年2月中旬,他与陈明又深入山区,发动群众,物色干部和开辟武装斗争据点,于银江乡豆荚坑村,协助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三、第四支队的工作。2月6日,在接头户浪伯家的楼棚上,由李碧山主持举行韩纵第三、第四支队成立大会。韩江纵队的成立,为抗日战争后期的抗日准备与后来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提供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1945年夏,黄戈平协助陈明、廖伟前往梅县恢复和重建党组织,建立区乡武工队。5月,黄戈平任中共梅县工委宣传部长,负责梅县西部及平远南部一带的工作。这年暑假,他和陈明、梁集祥等人在梅县东部盘龙桥李屋举办学生骨干训练班,负责主讲青年运动课程。由于他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和理论,使学生骨干受到比较系统实用的理论教育。在此期间,他还组织罗妙等人撰写文章,通过当时在梅县《汕报》任职的王子英,在《汕报》上发表,扩大党的抗日救国方针的宣传和影响。这年10月,黄戈平任梅县县委副特派员。他与特派员陈明决定派陈学、姚安、钟化雨等人组成的武工队,深入梅县与丰顺边界的九龙嶂开展群众工作;之后又派黄璇等人,开辟梅县与平远边界的据点。在这期间,他领导各武工队走遍了梅丰边的山村据点,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与此同时他除了布置党员陈悦文到香港达德学院读书外,还亲自布置党员叶习松、陈伯涛分别打进梅县瑶上乡松林坪和瑶尾村当“白皮红心”的保长,掌握敌人的基层政权,配合我党开展据点工作。
1946年初,鉴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闽粤赣须提高警惕防敌进攻的指示》;2月27日,中共中央又向闽粤赣边党委发出指示:“提高警惕,随时防止国民党军队继续进攻你们”。“应起而自卫,彼方既不受停战约束,我即应以游击自卫战保护群众利益,并保我干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于2月20日在梅县三乡召开了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黄戈平被选为中心县委执委。在这一年的下半年,黄戈平经常化装成医生、商人,走家串户,在梅(县)平(远)边建立地下联络点和堡垒户,建立白皮红心的据点。他还亲自到江西省寻乌县,与曾经在此坚持活动的陈秉铨一起。到曾是苏区的三标乡与安远边界的大山嶂,大、小湖察看地形,做群众工作,计划在这一带开展武装斗争,从而粤赣边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1947年5月间,中共闽粤边工委提出“由外而内,挺出 ”的战略方针,普遍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普遍小搞,准备大搞”,实现:建立与巩固由点、线、面发展成片的游击根据地;全面摧毁国民党县以下的区、乡政权和自卫队;建立农村秘密党组织与民兵,农会、武工队、游击队;破谷仓分粮济贫,实行“二五”“减租。根据这些任务黄戈平先是与梅县县委特派员廖伟一道派出武工队,深入梅丰边界重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随后又派黄璇,叶习松等重返梅兴平边成立第四武工队,恢复据点,开辟新区。在进入山区处,他与武工队员一起,昼伏夜行,爬山越岭,踏遍了梅丰边和梅兴平边的山山水水,发动群众,号召群众起来开展反“三征”斗争。在黄戈平的领导下,到1948年初,梅兴平边区已建立起大小据点50多个,基本上,摧毁了全部区政权和自卫队,把敌人孤立在几座县城和若干处交通要道上。由梅县西北部到平远、焦岭和江西省寻乌南部的粤赣边形成了多条军事走廊,为反“围剿”斗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8年1月中旬,黄戈平参加了中共粤东地委在丰顺县马图村召开的地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组建各边县工委和组建粤东支队属下各独立大队,准备反“围剿”战斗。2月,黄戈平担任中共梅兴平蕉边县委书记兼第四独立大队政委。在他与程严为核心的边县工委领导下,军民协同作战,向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春季攻势。先后摧毁了梅县瑶上,兴宁县石马,平远县长田、大柘、坝头、石正、八尺和寻乌县茅坪等地国民党乡公所和自卫队,瓦解了敌人的基层政权,发展了梅兴平蕉边游击根据地,扩大和发展了第四独立大队、武工队;同时亦为巩固梅埔丰边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的斗争,起了密切配合的作用。
1948年3月15日,国民党“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对粤东地区实行全面“清剿”。梅兴平蕉边区是其“清剿”重点之一,黄戈平与边县委、独四大队根据斗争形势和向外发展的部署,决定北上江西省寻乌县,在粤赣边开辟新区。4月8日当独立第四大队开到平远县石正南台山北部嶂肚里宿营时,由于内奸张洪安告密,遭到敌人八个连五路包围。经过与敌人的顽强搏杀,黄戈平终于率队突击重围。
1948年冬,黄戈平调任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后又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仍驻梅兴平蕉县指导工作。他遵照上级党委的部署,依靠边县委和独立四大队的主要领导以及边县武工队,民兵进行冬季整训后,又配合边纵、支队各团和武工队,发动了强大的春季攻势,摧毁了敌人大批据点,解放了梅兴平边区。
1949年4月中下旬,解放大军南渡长江,全-事形势大好,加上军事系统中我党-工作的进行,国民党军纷纷扬旗起义。此时,梅兴地区继于5月14日蕉岭、大埔获得解放,5月17日,18日梅县、兴宁分别获得解放之时,平远亦于5月19日获得解放。时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支队政治部主任的黄戈平,在平远县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及筹划解放江西省寻乌县的工作。他领导第四团、第八团在平远与寻乌边境,开展寻乌县上层军政界的-工作。6月中旬,他按照地委的指示,指导成立以叶习松为书记的中共寻乌县工作委员会,为解放寻乌县作好准备。经过扎实的-工作,促使敌独立第三营营长潘金棣率部起义;并在平远县城(仁居)组成了一支有300多人的寻乌游击队(即“龙图游击队”),作为寻乌县工委领导下的一支革命武装。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平远、寻乌的各方面的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49年6月初,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即“胡琏兵团”)残部由安徽窜入江西省瑞金、会昌、寻乌,闽粤赣边区形势出现逆转。根据6月上中旬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地委执委扩大会议的精神,黄戈平在兴宁县龙田参加紧急军事会议以后,于7月2日由梅县前往平远县城,领导和指挥早就驻在仁居的第四团、第八团反击胡琏残部的战斗。7月3日下午5时半,胡琏兵团残部先头部队第十军一个团,在地方反动分子谢海筹、谢拱成等引带下,从福建省武平县顶山乡窜入平远县差干,把驻守差干炮楼的我军两个班紧紧包围。我军在坚守了一整夜之后,跳离炮楼,突围中1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正是这些战士的英勇狙击,才使黄戈平和县机关有时间转移。这天深夜,黄戈平在仁居平阳楼主持平远、寻乌两县县委领导成员和第四团、第八团领导人重要会议后,派遣叶习松带领一支队到寻乌独立第二营开展工作。7月4日中午又带领第八团一个排回县城向群众做宣传发动工作。
7月5日晚上,黄戈平率领县委机关和第四团一部翻过铁山嶂,到达蕉岭县三山蓝坊肚。转移到蓝坊肚的人员还有第八团、第九团一部和梅州公学部分学员。黄戈平等研究,估计胡琏兵团残部有可能从平远方面跟踪来袭,据此命令全体人员就在蓝坊肚群众家休息。屋背高山顶与屋前均放了岗哨,对全体人员亦作了动员,准备适时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进行休整。7月20日上午7时多,在-分子告密引路下,敌人分东南两路包围我方住地。当哨兵发现来敌后打枪示警,黄戈平立即指挥部队与机关工作人员冲出大门,边狙击边转移。他与警卫员刘明昆一起收拾战士留下的0、弹药后,才与后卫部队一起向屋侧撤退。到半山腰时,敌人重机枪猛扫过来,黄戈平不幸背部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时年仅29岁。黄戈平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黄戈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