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名人秦国镛介绍
秦国镛(1876—1940年),又名秦秀镛,字子壮,咸丰县丁寨人,土家族,民国空军的创始者。 191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一级文虎勋章,1921年任航空署中将参事。历任航空飞行主任、西北军航空总司令。
秦国镛人物生平
秦国镛1876年出生于咸丰县丁寨乡林麓口一家名门望族。1901年,他公派出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巴黎陆军大学和比利时航空学院。1905年回国任陆军部参事。
1912年,他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建议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作为编制空军的基础。此后,当局花费30万银元向法国订购了飞机12架,其中水上飞机一架,并聘请法国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员、机身员各1名执教,在北京南苑建机场、校舍。
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秦国镛被任命为航空学校第一任校长。秦国镛驾机试飞,成为在国内驾机升空的中国第一人,还主持开办两期训练班,造就飞行员83名,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航空队。
191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一级文虎勋章,调回陆军部任职,1921年任航空署中将参事。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入京,任命秦国镛为航空飞行主任。冯阎倒蒋时成立西北军,任秦为西北军航空总司令。
1919年7月张勋复辟,秦国镛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员与讨逆各军取一致行动”。秦国镛率机轰击清宫,投下3枚尺余长的炸弹。之后,他又第一个冒险驾机飞越秦岭,创中国远航之先。
1920年春,南苑航空学校改组为航空教练所。秦国镛回陆军部,升陆军中将,授“一等文虎勋章”。1923年,他解甲从工,建工厂经营高级建筑石料,并受聘北京大学任教。
秦国镛于194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被安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碑刻:“中国航空第一人”。
秦国镛主要事迹
中国最早的空军当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南苑航校成立的独立飞行大队。秦国镛则是这支独立飞行大队的大队长。
1911年春,秦国镛作为第一个学成归国的中国飞行员,携带一架法国产50马力“高德隆”单座教练机回到北京。同年4月6日,他驾驶这架飞机在南苑校阅场试飞成功,成为第一个驾机飞上祖国蓝天的中国人。
秦国镛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部少校参事。他深知国家无空军则不能与列强抗衡,呕心沥血写下了发展中国空军的“建议书”。时北洋政府的掌权者是袁世凯,秦国镛通过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总统府顾问白里索将自制飞机模型向袁世凯进呈,建议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训练飞行员,为建立空军造就人才。
那个时候,袁世凯已经意识到一支飞行军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秦国镛的建议正对上了袁世凯的思路。于是,北洋政府决定在南苑开办一所航空学校,隶属于参谋本部。当局拨款27万银元从法国购进40、50、80马力的三种“高德隆”教练机12架,以及一些配套设备和维修器材。同时,又拨款6万银元,在南苑的旧营房以南、校阅场以西,修建航空学校,包括房屋百余间,停机棚厂和飞机维修厂各一座,南苑校阅场正式扩建为飞机场,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机场。
秦国镛被正式任命为南苑航空学校上校军衔校长。1913年9月,南苑航空学校第一期正式开学。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陆海军航空人才”,学员都是从陆海军下级青年军官中选拔保送。学员的官阶以中尉和少校为限,年龄限于25—30岁,带全薪学习。
航校课程分学科、术科两大类。学科设有航空学、机械学、气象学、陆军战术及战史、外语等课程,主要培养航空技术人员;术科以飞行训练为主,装卸发动机和修理飞机为辅,以培养飞行员及地勤人员为主。秦国镛任内招收了两期学员,两期培养飞行员83名。
有了飞机,又有了飞行员,参谋本部的指令下秦国镛在航校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独立飞行大队,秦国镛兼任大队长。这在中国空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独立飞行大队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空军。
飞行大队当务之急是突破远航关。当时飞机发明只不过10年光景,从法国引进的飞机设备简陋,最大时速仅96公里,载油有限,驾机远航需要冒很大风险。1914年3月11日,秦国镛与飞行教员厉汝燕两人不顾个人安危,各驾驶1架飞机完成了从北京飞往保定的航线飞行课目,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航线飞行。其后,秦国镛又冒险驾机顺利地飞越秦岭,并安全返回南苑,为中国航空远航翻开了新的一页。
飞行大队有了远航能力后,多次奉参谋本部之命参加一些军事行动。秦国镛与潘世忠、厉汝燕各驾一架飞机到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执行侦察任务,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军事情报。1915年2月,参谋本部抽调飞行大队两架“高德隆”飞机,组建航空连,由航校一期毕业生李藻麟任少校连长,吴振玺、刘既长任飞行员,编入冯玉祥第16混成旅序列,这是正式纳入军队建制的空军部队。四川军方在成都凤凰山修建机场,航空连抵达成都后,举行了隆重的飞行校阅仪式,四川将军陈宧、旅长冯玉祥等观看了飞行表演。
1916年,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梦”后,于6月6日在一片唾骂声中寿终正寝。黎元洪当上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对德宣战问题上发生矛盾,争论不休。这时,原北洋军阀、有定武军“辫帅”之称的张勋,以调停“府院矛盾”为由,率5000人的“辫子军”开进北京城,逼迫黎元洪解散了国会。7月1日,张勋拥立清帝宣统复辟,溥仪则封张勋为忠勇亲王、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内阁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史称“张勋复辟”。
坐镇天津的段祺瑞打起“反对复辟”“保卫共和”的旗帜,发布“讨逆檄文”,自任总司令,起兵讨伐张勋。5日,秦国镛致电段祺瑞,声言“率飞行人员与讨逆军各部取一致行动”。7月7日,段祺瑞的“讨逆军”分东西两路,向守卫在丰台地区的“辫子军”发动进攻。
为了配合“讨逆军”的行动,秦国镛奉命率飞机大队参战。7月7日,秦国镛、姚锡九、鲍丙辰各驾驶一架“高德隆”飞机从南苑机场起飞,先到天安门上空散发“打倒张勋,反对复辟”的传单。接着,飞抵丰台地区的“辫子军”阵地,驾机呼啸着从“辫子兵”的头上掠过,“辫子兵”们从未见过这种阵势,四下逃散,溃不成军。之后,飞机又飞抵北京城内南河沿张勋宅邸上空,投下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恰巧落到张勋的卧室,砖瓦尘土乱飞,让这位“辫帅”全家魂飞魄散。
空袭的最重要一个目标是紫禁城。秦国镛的本意并不是要轰炸紫禁城,而是要吓一吓那些复辟狂。飞机在紫禁城上空盘旋,投下了3颗一尺多长的炸弹,一枚落在隆宗门外,炸伤了一名轿夫;一枚落在御花园水池里,炸坏了水池的一角;第三枚落在西长安街隆福门的瓦檐上,没有爆炸,不过把聚在那里赌钱的太监们吓得个半死。
溥仪当时正在书房里和师傅们说话,听见飞机声和从来没听见过的爆炸声,吓得他浑身发抖,师傅们也是面无人色。在一片混乱中,太监们簇拥着他赶忙回到养心殿,好像只有睡觉的地方才最安全。太妃们的情形更加狼狈,有的躲进卧室的角落里,有的钻到桌子底下。当时各宫人声嘈杂,乱成几团。
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写道:“宫中掉下了讨逆军飞机的炸弹,局面就完全变了。磕头的不来了,上谕没有了,大多数的议政大臣们没有了影子,纷纷东逃西散,最后只剩下了王士珍和陈宝琛。”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国空军,第一次实施空袭。它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破坏,但却对复辟势力给予了巨大的震慑,在皇宫中引起一片恐慌,影响了“辫子军”的士气和复辟支持者的心理。张勋躲进了荷兰公使馆不敢出来,“辫子军”纷纷缴械投降。7月12日,惶惶不可终日的溥仪宣布“退位”。这场仅11天的复辟闹剧就这样匆匆收场。
秦国镛补充介绍
秦国镛(1876—1940年),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丁寨人。
秦国镛又名秦秀镛,字子壮。出身书香之家,幼有大志,县试入文庠。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经选拔先后留学法国、比利时,学陆军及机械科,凡七年。回国后任陆军部参事,他比较中西实力,深感要巩固国防,与列强抗衡,必须急练空军。民国元年(1912年),他通过-顾问白里索(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建议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训练飞行人员,作为编制空军的基础,袁世凯将建议书批交-办理。参谋总长黎元洪、次长陈宦命主办此事的第四局局长姚仲伊,花费三十万银元向法国订购“哥隆式”飞机十二架,其中一架水上飞机,并聘请法国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员、机身员各一名,在北京南苑建筑机场、仓库、机械厂、校舍等。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派秦国镛为航空学校校长,负责招收陆军师范学堂毕业生四十余人为学员,练习飞行。秦国镛亲自驾机试飞,成为第一个国内驾机升空的中国人。
第一期训练班于1913年秋季开学,第二年秋季结业。由于政府无力建设空军,学员无处分配,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秦国镛主持开办了两期训练班,造就飞行员八十三名。以后由这些人组建成中国第一支空军。
1919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溥仪发布“即位年诏”,诡称“共和解体、补救已穷”,宣告“大权统归清廷”,北京城里乌烟瘴气。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各阶层人民的反对。7月5日,秦国镛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员与讨逆各军一致行动”。7月7日,秦中镛率机轰击清宫,投下三枚尺余长的小 ,一枚落在隆宗门外,炸伤轿夫一名;一枚落在御花园水池里,炸坏水池子一角;第三枚落在西长安街隆福门的瓦檐上,把聚在那里-的太监们吓了个半死。
秦国镛的用意并不是真要炸清宫,而是要吓一吓复辟狂。那天溥仪正在书斋里和师傅们说话,听见飞机声和从来没有听见过的0声,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此后,局面完全变了,给皇上磕头的不来了,上谕没有了,大多数的议政大臣没有了影子,一个个东躲西散,复辟宣告破产。
尔后,秦国镛冒险试机,飞越秦岭,创中国航空之先声。1920年春,南苑航空学校划归航空处管辖,改组为航空教练所。秦国镛回陆军部,升陆军中将,授一等文虎勋章。1923年解甲从工,建华陆石工厂,经营高建筑石料,并受聘北京大学任教职。1940年在北京故,享年六十四岁。
“秦国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