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名人傅铜介绍
傅铜(1888~1970),字佩青,河南省兰封县城关东大街(现兰考县城关镇东街)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13岁中秀才,其后在开封中学堂读书。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东京巢鸭宏文学院、早稻田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伦理学系,并入东京帝大研究科。1913年回国,后又入英国牛津大学及伯明翰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去英国邀请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请傅铜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罗素在华讲学时,由傅铜陪伴并担任翻译。1924年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1926年任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教务长。1929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同年任安徽大学校长,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34年再任安徽大学校长。1940~1948年任北京中国大学教授、研究院副院长及华北文法学院哲学系主任。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61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员。
傅铜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桃李满天下,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著名学者的颇不乏人。他是中国研究哲学的带头人之一,曾主办《哲学》及《人生评论》等哲学刊物。著有《知行难易问题之根本解决》等书,系实事求是的哲学论著,并在国外发表了大量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傅铜是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哲学学术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学者,被列入世界名人录(1937年英国伦敦欧罗巴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70年去世。张贞
张贞(1889.2.24~1956.1),字铁樵,开封市人。幼年随开封著名书家周贯一读私塾、学写字。他聪明好学,对书法亦产生浓厚兴趣,跟周贯一学写楷书、魏碑,为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父张芝圃,清末在开封府衙当差。少年时,张贞随父进府衙玩耍,被开封知府石庚看见。石庚看他长得聪明伶俐,甚是喜爱。石庚酷爱书法绘画,他画的石派墨竹在清末民初颇为流行,以后他作画时就让张贞在旁研墨拉纸,后来又教张贞画石派墨竹。
1919年,张贞毕业于河南法政专门学校,同年进河南河务局任职员。1927年6月~1928年12月,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28年春,冯玉祥为埋葬和纪念北伐战争及与其他军阀战争中阵亡的官兵,在郑州城西兴建烈士陵园,取名"碧沙岗",拟为"碧沙岗"题词。20年代,张贞的魏碑已很有名气。据张贞之子张河图说,冯玉祥得知张贞的魏碑大字写得好(这种上墙的大字,必须站着写,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能胜任),就请他去省政府书写"碧沙岗"3个魏碑大字,落款自然不能写上张贞的名字,而写的是冯玉祥。
1934年,在省会开封举办河南省现代书画展览会。参展的绘画作品中,张贞有两幅绢本石派墨竹入选,参展的书法作品中,张贞有一件楷书四幅屏及两件楷书对联入选。1935年出版《河南省书画展览会书画册》,书中收入张贞绢本石派墨竹一幅,楷书四幅屏一件。1938年5月,河南河务局西迁郏县,当时因母亲有病,张贞未随河务局西迁。1939年,他与几位书画友人去上海,在上海创办大梁书报社,以销售书画谋生。时约一年,1940年返回开封。1942年进开封统税局任职员,至1945年8月。
抗战胜利后,张贞无工作,以出租房屋和为人写字为生。张家门口挂一块招牌,上写"张贞专书牌匾屏联等件"。50年代为人书写毛主席诗词从不收费。
民国时期,开封许多商家店铺的招牌为张贞书写,字体皆为魏碑。据初步调查,有鼓楼街路北"王大昌"茶庄、"恒裕同"鞋店,鼓楼街路南"爱美生"化妆品店;寺后街路北"河南旅社",新华楼浴池前墙上"汽水盆池"4个大字(为魏碑大字,每字直径在2尺以上),寺后街路南"美光"照像馆;中山路四面钟北面路东"国际"照像馆,中山路四面钟南面路东"福建茶庄";南书店街路东"包耀记"糖烟酒店;南土街路西,黄家胡同对口"庆和"笔墨店等。
张贞的书画作品大多散失。其子张河图还保存有1936年下元节(阴历十月十五日)所书魏碑对联一付,上联"百年燕翼惟修德",下联"万里鹏程在读书";1938年4月,所绘绢上画《绿竹生孙图》小中堂一幅;1952年5月,所书魏碑毛主席长征诗扇面一件,扇面另一面画有石派墨竹;寺后街路北,所书魏碑"河南旅社"照片一张。《二十世纪开封书法作品选集》(河南美术出版社)收有张贞楷书联"古NC163老连石,书为课儿藏",楷书 "才华发越心犹细风骨端严论至公"。
张贞与许钧、李子培为民国时期河南书坛魏碑三大名家。张贞原住状元胡同(今屈家胡同),抗战胜利后至去世前,一直居住惠济河西岸街(乐观街东口向北拐第一个门)。1956年1月在开封家中去世。
注:"河南旅社"匾,存于开封市饮食总公司。匾高0.97米、宽2.10米,白底黑字,右上方书"丙寅"(1926)字样。
“傅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