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信阳市名人>固始县名人

邓光布

邓光布人物照片

固始名人邓光布介绍

唐朝官员

邓光布,字明远,号南津,河南光州固始人,才智谋略出众。唐僖宗朝授殿中侍御史。随王潮入闽后,初任侯官县,后为崇安镇将,继封剑州路将军。定居沙县,为入闽邓氏始祖。唐乾符元年(874年)出任崇安镇将,驻守沙县。唐朝乾符初(874年)任崇安镇将。宋、元朝廷先后赐赠"武显八闽”和“威镇闽邦”二匾,赫赫显祠。

邓光布人物生平

唐僖宗时(873--888年),由殿中侍御史,同王绪入闽;初任福州侯官县,继为崇安镇将,后为剑州路将军。

邓光布身高八尺四寸(注明:唐代,一尺合今30.7cm ;)丰颐广额,虎背龙腰,性沉密寡言,勇略绝众,豪侠交海内知名士。先是秦兼并,建闽中郡。汉武徙闽人於江淮间,遂虚其地。光布偕中原八姓随王氏入闽(八姓者:罗石、曹朋、胡运平、李是、何如、陈某、卢某、邓居一;又云十六姓,未详孰是)。时唐季不竟,草寇四发,戎毒於远迩。邓光布视沙邑,以旧址难于固守,中和四年(884年),与汀州司录参军摄沙县事曹朋商议,将县治从古县徙至杨篢坂(现县政府所在地),邑安而兴,民皆德之,与曹朋同被民间尊奉为“开县始祖”。后外寇犯境,将军率部御之。初,邑人感念将军功绩,设其灵牌于县衙祭祀。宋宣和五年(1123年)追封为灵卫候,为便民祭,建祠水南。宋、元朝廷先后赐赠"武显八闽”和“威镇闽邦”二匾,赫赫显祠。

邓氏入闽始祖邓光布

据《剑沙三元邓氏(革房)家谱》记载:南阳郡邓氏得姓第47世祖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的高密侯邓禹(字仲华)。邓禹一脉传至第29世邓静。邓静有4个儿子,分别叫光布、光天、光化、光日。四兄弟约在唐末分别从老家河南省固始县徙迁南下,“一子分过南红州;一子分过抚州;一子分过留州赤水县;一子分过南剑州沙县马坑荆山。”

邓光布(?-878年)是邓静的长子,字明远,唐乾符元年(874年)出任崇安镇将,驻守沙县。

乾符年间,战事烽起,社会动荡不已。邓光布作为一方的军事首脑从地方安全考虑,便与当时的汀州司录兼摄沙县事曹朋商议将县治从琅口古县迁到凤林岗杨篢坂(即今凤岗镇),这样可以据险固守,使百姓免遭土寇屠戮。

乾符五年,山东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率领十多万农民起义军,转战淮南,再渡江进攻虔(江西省赣州市)、吉(江西吉安市)、饶(江西波阳县)、信(江西上饶)等州。唐王朝任命高骈为镇海节度使(时治润州,今镇江市),负责率军阻击、镇压起义军。黄巢大军被迫转入浙东。起义军进入浙东后,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自衢州至建州,开仙霞岭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黄巢军主力沿衢州直插建州(即今建瓯)后,继续南下直抵南平、沙县。起义军一路摧枯拉朽,打败唐朝的各地方武装。唐朝廷急忙通令全国乡村“置弓刀鼓板”,以阻挡农民起义军入境。

宋宣和五年(1123年),邓光布被追封为灵卫侯,并在位于沙县城关水南的凤凰山下修建祠堂;因此,邓光布祠堂又称灵卫侯邓公祠。

据《三元邓氏族谱》记载:邓光布有两个儿子。长子邓顼袭任舅舅罗石的职务,任建州将军。次子邓舜袭职为剑州将军。他率部属和族人在归仁里(今三元区荆东)田猎,并购置宅屋,安居乐业。经世代繁衍,邓氏后裔播迁福建、江西、广东及港澳台各地;因此,福建邓姓都尊邓光布为入闽始祖。

邓光布补充介绍

  邓光布

  (?~878年)

  字明远,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才智谋略出众。唐朝乾符初(874年)任崇安镇将。时为唐朝末年,百姓深受-之苦。邓光布把县治从古县迁到杨篢坂,据险固守,使百姓免遭屠戮。杨篢坂就成为历代县治所在地。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进福建,邓光布率众抵御,中流箭而死。

  邓与曹朋被民间称为“开县始祖”。宋宣和五年(1123年)追封为灵卫候,建祠水南,历代均有修葺。

  注:旧《沙县志》称,邓光布与曹朋“谋徙县治”。曹在沙县任职时间在邓光布战死之后,恐有误,录以备考。

  “邓光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