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名人杨泰芳介绍
杨泰芳(1927.04.30~2012.07.17)男,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47年5月参加工作,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
2012年7月17日,杨泰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杨泰芳人物生平
1947 年参加国立中山大学爱国民主运动协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工学院电工系,曾任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全国解放前夕,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负责安排中共组织中从内地来港同志的去向。全国解放后,杨泰芳回到了广州,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事。1951 年,他作为土改队长,带着一个工作队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其间,当过区委委员、区委副书记。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中央要求技术干部归队,杨泰芳于是归队到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其后在长途通信科任副科长。
1958 年7 月,广东省邮电管理局指派杨泰芳筹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挂牌后,杨泰芳被任命为院领导。未几,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院改称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杨泰芳被任命为所长。建所之初,邮科所面临“三无”困境,一无足够的科研场地,只有一间锌铁顶盖子的木平房;二无足够的科研力量,只从原省局基建科调入几位技术人员,员工只 10 余人;三无足够的科研设备,只从原省局修机室调用一些简单的测试仪表。面对这些困难,新组建的邮科所人在杨泰芳所长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围绕广东省邮电通信的实际,坚持以三大通信手段(长途载波、自动电话、无线电话)为研制导向主线,投石问路,创造条件,借此为突破口,陆续消解困难。
1958年 8 月,杨泰芳率领所内主要技术人员,前往北京邮电部科学研究院学习取经,回穗后,他动员全所员工各尽所能、积极进取,全力投入科研战斗。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制元件,焊线路,装机盘,测试再测试,终于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于 1958 年 11 月,研制成功一套铁线单路电子管载波电话终端机。研制成功这套载波机,给全所员工以极大的鼓舞。这套载波机很快在广州至江门和广州至从化温泉投产使用。同年 12 月,邮科所又研制成功一套在当时全国邮电只有几个单位能有力量研制的万门纵横制自动电话百门交换机骨架样机。1959 年,邮科所也先后研制成功多套无线通信设备,如粤特-4 型四路特高频收发信机等等,其中万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的百门骨干样机被邮电部列为重大科研成果。
在大跃进期间省局号召科研、生产、教育三结合,同时也是为省内通信事业发展而补充当时急需却又难于进口的大量通信设备。省局任命杨泰芳兼任广东省电信器材厂厂长,使所、厂紧密结合,以更好地提供省内通信网迅速扩展所需的装备。同时,亦预见省内通信网大发展而需要不断补充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杨泰芳积极支持省局要求的自办有线通信专业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除教务工作由邮电学校负责外,全部讲学工作均由邮科所组织进行。1962 年、1963年和 1964 年三届毕业生共 110 余人,后多成为各邮电部门的主要技术骨干。
1962 年,邮电部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撤消部分省所,并指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科研转向,明确以研究通信设备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防护技术(简称“三防”)为主。杨泰芳深切理解通信设备三防对我国邮电工业的重要意义,坚定地在所内建立以三防研究为主的第二研究室和防雷研究小组,帮助室、组克服科研新方向从零开始的种种困难,对科研转向人员进行大量思想工作,使邮科所顺利在我国邮电系统内率先开展亚热带防护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步取得成绩。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科所于 1968 年被撤销。杨泰芳连同所内百多名员工一起下放到英德红桥干校。1972 年 3 月,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委派杨泰芳重建广东省电信科学研究所。同年 10 月,广东省电信科研所与邮政科研所合并,称为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省邮电管理局重新任命杨泰芳为广东省邮科所所长。
自 1958 年邮科所成立伊始,杨泰芳一直兼任所内党的领导工作。随着邮科所党组织的逐步扩大,杨泰芳历任党支部书记和党总支书记。集党政大事于一身,上接邮电部和省局的任务,力争地方政府的支持,多方筹措科研经费,每随任务变化而及时调整所内组织机构,推动所内党团建设。凡此种种之外,历年所有科研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立项之前,杨泰芳必亲自参与技术方案的讨论和审定。因而,邮科所十多年来在杨泰芳的领导下不断取得可观的成就。
1978 年,杨泰芳上调邮电部,任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之后,连续提升为院长、邮电部副部长、部长。自1981年调到邮电部任副部长、部长后,他几乎每天都在机关食堂吃饭,晚上常常睡在办公室,一周只回家一两次,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1982 年以最高选票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后补委员,次年直接补选进党中央委员。为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委员。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1994 年当选为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
杨泰芳人物履历
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电信专业学习;1947年5月参加党的地下组织“爱国民主协会”。1949年7月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香港工作。1949年10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事、组织处干事。1953年7月后,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科副科长、基建科科长,省邮电科研所所长兼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1月后,曾任邮电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副书记等职。1982年5月后,任邮电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1994年6月后,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顾问。2004年5月离休。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泰芳补充介绍
杨泰芳,192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城北区。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电信专业学习;1947年5月参加党的地下组织“爱国民主协会”,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香港工作。1949年10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事、组织处干事。1953年7月后,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科副科长、基建科科长,省邮电科研所所长兼书记。“文革”中受到破孩。1970年1月后,曾任邮电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副书记等职。1982年5月后,任邮电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1994年6月后,任全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顾问。2004年5月离休。
杨泰芳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杨泰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杨泰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