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名人杨静仁介绍
杨静仁(1918年9月17日-2001年10月19日),男,回族,甘肃省兰州市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2001年10月19日,杨静仁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杨静仁人物生平
杨静仁同志,回族,1918年9月17日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一个清贫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兰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学和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他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在进步人士特别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37年秋,杨静仁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他利用伊斯兰教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
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杨静仁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在此情况下,中共甘肃工委决定他尽快撤离甘肃去延安。
1941年3月,杨静仁到达延安,由中央组织部介绍到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在校期间,杨静仁如饥似渴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1941年7月,宁夏西海固地区230多名回族农民为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投奔到陕甘宁边区,被改编为边区联防司令部抗日回民骑兵团。同年8月,中央派杨静仁同志到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杨静仁和中央派去的其他几名回族共产党员一道,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这支部队锻炼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从1945年到1949年,杨静仁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9年3月,杨静仁被调到北平,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杨静仁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十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杨静仁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筹建中央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
建国后,杨静仁同志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1954年,杨静仁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在此期间,杨静仁积极组织和参与民族政策的调查研究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开创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之路作出了贡献。杨静仁参加起草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正确阐明了过渡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任务和政策,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1954年,杨静仁赴西康藏区和凉山彝族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关于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的报告》,正确分析了藏区的社会性质,总结了解放几年来藏区民族工作的经验,并经李维汉同志批报中央。
1958年,杨静仁到宁夏等地调查宗教问题,提出改革宗教制度的重要建议。杨静仁还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具体负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筹备工作,并促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成立后,积极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团结各族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他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60年初,中央委派杨静仁同志带领工作队到西藏协助西藏工委进行工作。杨静仁通过细致的工作,帮助检查和纠正了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杨静仁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出:西藏还不具备合作化的条件,不能马上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有必要让刚从三大领主所有制转变而来的农奴个人所有制和个体经济发展一个时期,适当利用其积极性发展经济,中央决定最近几年不试办合作社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这个报告,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文件。
1960年9月,杨静仁同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先后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杨静仁团结自治区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各方面的政策,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宁夏的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为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落实政策,促进了宁夏的团结和稳定。
“文化大革命”中,杨静仁同志受到严重迫害。
1975年,经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过问,杨静仁同志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工作,并任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
粉碎“四人帮”后,在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静仁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以后又连续当选为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以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在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杨静仁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在民族、统战工作中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1980年9月,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杨静仁为把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大量繁重的、开拓性的工作。杨静仁筹备召开了中央边防工作会议,全面恢复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在国家民委第一次委员会议上,杨静仁提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各民族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在杨静仁主持下,国家民委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语言文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最快、民族关系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1982年,杨静仁同志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1983年,杨静仁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负责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杨静仁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开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新路子,充实和发展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同时,杨静仁提出把统一战线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使我国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86年1月,杨静仁同志主动从中央统战部部长和国家民委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杨静仁人物评价
杨静仁同志的一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勤勤恳恳,苦干实干,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努力运用于实际。他出身回族,热爱自己的民族,同时也热爱整个中华民族,坚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杨静仁同志病重住院后,仍然念念不忘党和国家,念念不忘人民,时刻关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国家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新华社评)
杨静仁后世纪念
2018年9月17日,纪念杨静仁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杨静仁同志亲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座谈会上缅怀了杨静仁同志的光辉一生,强调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胸怀全局、勇担重任的担当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主持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巴特尔出席座谈会。
2018年9月21日,甘肃省纪念杨静仁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杨静仁补充介绍
杨静仁(1918——2001),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1918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回族,青年时代他追求进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1941年,杨静仁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中央派他到回民骑兵团任-表和团政委。他同其他回族共产党员一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这支部队锻炼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5—1949年间,杨静仁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杨静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