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名人谢镇军介绍
谢镇军(1918~1964年)
谢镇军,1918年1月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自由职业者家中。1934年秋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学回国,到广东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8月参加新四军。
谢镇军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驻地太平后,适逢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指示敌工部长林植夫挑选会讲日语的人员,建立对敌政治工作队伍,他被选送去训练班经过短期业务学习,不久挺进苏南敌后,被分配到二支队四团任敌工股长,负责对敌政治工作。1939年春,镇军随团侦察班到溧水洪兰埠敌人据点去抓俘虏。他同侦察班长邱登龙一鼓作气冲到敌军碉堡门口,抓到一个日本士兵回来。这个日本兵起初十分顽固,经他用日语耐心进行教育,终于使其感动转变。是冬,镇军调二支队政治部任敌工科长。部队抓到两个日军战俘,起初他们企图顽抗到底,不吃饭、不说话,等待毙命。镇军用日语深入细致地对他们做政治思想工作,使他们逐渐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行,表示要告诉日本人民,不要再替日本天皇卖命。1942年这两名日俘由新四军军部转送到延安,参加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积极参与瓦解日本侵略军的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谢镇军曾任苏中二地委城工部部长、山东青州市委副书记等职。1949年5月上海解放,张鼎丞调他到南下服务团任大队政委,在张的率领下进军福建。到福州后,担任福建人民革命大学三部主任。
建国后的1950年夏天,谢镇军随伍洪祥调来闽西,伍任地委书记,他任专员公署副专员。不久,专员陈仲平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他即继任专员。1952年伍洪祥回省工作,他接任地委书记。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百业待兴。镇军为使闽西革命老根据地早日恢复生产,日夜辛劳,勤奋工作,亲自带领土改工作队下乡搞土地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地区推广,使全区的土地改革顺利开展。接着,他指导县区乡各级政府在完成土地分配之后,迅速帮助老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作风上,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处处做党员和干部的表率。他十分重视教育,在财政收入有限、经济尚未恢复的困难情况下,仍然拨出必需的经费,不仅保证全区中学、师范、小学正常开学,还适当增加班级,扩大招生人数,在革命基点村新建起许多学校,过去家庭困难,无法上学的工农子女,第一次成了文化的主人。1952年底,镇军调省工作,先后担任福建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省委财贸部副部长,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第二届委员。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
1958年以后,由于忽视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闽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在1960年出现了严重困难,粮食大量减产,出现非正常死亡。此时,谢镇军受命回到龙岩地区任地委第二书记(不久任-),同副省长兼专员蓝荣玉一起负责纠正龙岩地区工作的失误。他根据邓子恢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大胆地在全区推行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促使农民积极出工、出力、下肥,保证农活质量,克服“吃大锅饭”、生产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使闽西革命老根据地迅速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短时间内控制了水肿病的蔓延和人口非正常死亡。他还对前两年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 浮夸风、共产风而被错批错斗错处分的老革命,给予平反或纠偏,重新安排适当的工作,并亲自到溪南铁厂把因受错误处分而降职的胡伟接回地委恢复-部部长职务。镇军这些正确的做法,受到干部群众的拥戴和好评。可惜,两年后却遭到上级的批评和指责,1964年底不幸去世,年仅47岁。
“谢镇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