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佛山市名人>顺德区名人

麦孟华

麦孟华人物照片

顺德名人麦孟华介绍

清末维新派

麦孟华(1875年-1915年)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号伤心人、聋僧人。广东顺德人。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少时与梁启超齐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麦”之称。生平喜爱吟咏,词章绵丽沉郁,著有《蜕庵诗词》三卷,后为友人收入《粤两生集》。

麦孟华个人履历

麦孟华(1875年-1915年)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号伤心人、聋僧人 。广东顺德人。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少时与梁启超齐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麦”之称。1893年与康有为同科中举。1895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进京应试。梁、麦同寓,时常“相与规划救国政略,并助南海先生奔走国事”。将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受康有为嘱咐,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参加“公车上书”。同年夏在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任撰述和编辑。1897年与梁启超、汪康年等创不缠足会于上海,任董事,并为《时务报》等撰写文章,主张“尊君权,抑民权”,意在变光绪帝为有绝对权力之皇帝。1898年春与梁启超等联合两广、云贵、川陕、浙江等省举人上书,反对租让旅大给俄国。同年3月参加康有为等创立的保国会。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次年代梁主持该报,撰写320余篇宣扬保皇的文章,提倡学习日本维新,增强国力以救亡。曾代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校长。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诬蔑起义群众为乱民,支持“东南互保”,号召南方督抚镇压义和团,起兵勤王,实行南北分治,要求各国合兵迎光绪复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又为国权尽失、利源尽夺、无复和平、中国政府充当列强傀儡和奴隶,而感到忧愤不已。1902年任《新民丛报》撰述,1907年任政闻社常务员。1913年在康有为创办的《不忍》杂志任编辑。后充任冯国璋幕僚,“相与谋倒袁”。1915年2月25日死于上海。

麦孟华个人作品

生平喜爱吟咏,词章绵丽沉郁,著有《蜕庵诗词》三卷,后为友人收入《粤两生集》。

麦孟华补充介绍

  麦孟华(1875~1915)

  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佩弦生,广东顺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入读广州学海堂。光绪十七年冬,入广州长兴学舍从学于康有为。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进京会试,时清廷将签订《马关条约》,麦遵康有为之嘱,与梁启超一起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被称为“公车上 书”。同年六月,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麦、梁同任、撰述。八月。加入维新团体“强学会”。光绪二十三年正月,赴澳门任《知新报》。夏,赴上海任《时务报》撰述。主张改官制,倡学会,组公司;认为开议院尚非其时,只足取乱。六月,与汪康年、梁启超等创办上海不缠足会,任董事。参与筹款举办妇婴福利事业。翌年三月初六日(1898年3月27日),与梁启超入京会试。两人联合各省举人百余人,领衔上 书都察院,激烈反对租让旅大给俄国,并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闰三月十六日(5月6日),麦、梁领衔,联合广东举人831名上 书, 德国人损坏山东即墨文庙孔子像,请朝廷要求德国政府惩办肇事者,赔偿损失。同年戊戌政变后,麦孟华逃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先后在该报发表20多篇鼓吹保皇的文章。光绪二十五年,梁启超与孙中山商谈两派合作,麦不赞成,与徐勤向康有为告发。十一月,梁启超离日本,麦孟华接手主持《清议报》。次年又代徐勤任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校长。光绪二十八年,任《新民丛报》撰述。光绪三十一年返国居上海。光绪三十三年回日本,任立宪团体“政闻社”常务员。光绪三十四年正月,随政闻社总部迁沪,负责整顿《时报》。七月,清廷禁政闻社,捕社员,麦孟华逃往香港。宣统二年(1910)筹巨款万元,运动载涛等人开放-,以便维新派回国公开活动,未遂。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麦谋取广东政权,与岑春煊面谈数次,终因饷项无着而告吹。他又主张梁启超到北京结纳袁世凯,梁从其议。民国2年(1913)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麦任。袁世凯两次召见,拟授以教育总长职,麦辞不见。旋任江苏都督冯国璋幕僚。民国4年2月25日突发脑溢血逝世。

  “麦孟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