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刘禹轮介绍
刘禹轮(1904~1986),字振国,广东大埔县高陂洲瑞镇人,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获农学士学位。曾任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科主任、江苏省农林总场技正、中央党部组织总干事、大埔中学校长、丰顺县县长、广东省农林厅厅长、台湾苗栗商业学院校长等职。
刘禹轮人物生平
他幼年在家乡读书,民国12年(1923)在县立大埔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在学期间,被选为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后,禹轮于民国19年回大埔担任母校大埔中学校长3年。任职期间,他竭力扩建校舍,增加高中班级,要求师生在校住宿,校长亲自率领住校师生晨操,让晨跑队跑城墙;要求学生早晚自习大声朗读国文和英文,每天必须写日记,交由校长亲阅;学生每周作文1篇,由教师批改,大力整顿学风,成效卓著。
民国22年后,禹轮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参加从政甲种考试,后奉派返广东,出任丰顺县县长,在任长达7年,受到当地百姓赞誉和爱戴。时值抗战期间,为解决百姓粮食困难,他大力倡导木薯增产运动,提出“一株木薯一块钱”的口号,助益民食。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广东省农林厅,任副厅长、厅长职,兼任华侨大学教授。民国38年,禹轮到台湾后,仍然服务于农村教育,先后任大湖农业学校主任、后龙中学及苗栗高级商业学校校长。
1986年3月,刘禹轮因心脏病辞世,享年82岁。
刘禹轮个人简介
1923年在县立大埔中学高中毕业后,考上国立中山大学,困组织领导能力过人,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1930年大学毕业后,回大埔担任母校大埔中学校长三年。
1933年后,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参加从政甲种考试后奉派返广东,出任丰顺县县长。在任长达七年,正值抗战期间,为地方建设和民生公益悉心壁划,为政清廉。
抗战胜利后,调任广东省农林厅副厅长、厅长,兼任华侨大学教授。
1949年到台湾后,仍服务于农村教育,先后任大湖农业学校主任、后龙中学及苗栗高级商业学校(苗栗商业学院)校长。
1986年3月病逝。
刘禹轮主要贡献
1939年3月,刘禹轮奉派出任丰顺县长。时值抗日战争艰苦时期,粮价日涨,他号召群众广植木薯。他召集全县士绅会议,筹设丰顺县地方建设促进委员会,大搞“筑山塘、垦山田、种山禾山薯”的“三山运动”。亲自勘定县城东厢三板桥荒山为县垦植示范场,督县政警队、警察自卫队开荒垦殖。
刘禹轮在县长任内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师资训练班,招生179人,培训两个月后派充学校教员。在全县改设乡中心学校34所,保国民学校200所。将 隍球山中学改为县立第二中学,将汤坑区立中学改为县立第三中学,建立民众教育馆、卫生院。1941年8月,聘李介丞为县志总编纂,编修成民国《丰顺县志》。撰著有《丰顺县木薯运动纪实》和《丰溪随笔》两书。刘禹轮在丰顺任职7年,1945年5月离任。
刘禹轮个人著作
著有《百年树人录》、《患难余录》等。
刘禹轮补充介绍
刘禹轮(1904~1986),洲瑞镇人。他幼年在家乡读书,民国12年(1923)在县立大埔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在学期间,被选为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后,禹轮于民国19年回大埔担任母校大埔中学校长3年。任职期间,他竭力扩建校舍,增加高中班级,要求师生在校住宿,校长亲自率领住校师生晨操,让晨跑队跑城墙;要求学生早晚自习大声朗读国文和英文,每天必须写日记,交由校长亲阅;学生每周作文1篇,由教师批改,大力整顿学风,成效卓著。
民国22年后,禹轮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参加从政甲种考试,后奉派返广东,出任丰顺县县长,在任长达7年,受到当地百姓赞誉和爱戴。时值抗战期间,为解决百姓粮食困难,他大力倡导木薯增产运动,提出“一株木薯一块钱”的口号,助益民食。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广东省农林厅,任副厅长、厅长职,兼任华侨大学教授。民国38年,禹轮到台湾后,仍然服务于农村教育,先后任大湖农业学校主任、后龙中学及苗栗高级商业学校校长。
1986年3月,刘禹轮因心脏病辞世,享年82岁。
“刘禹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