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杜埃介绍
杜埃(1914—1993〕,原名曹传美。笔名杜洛、T·A。广东大埔湖寮莒村田背角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开始使用笔名“杜埃”。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香港工委代理宣传部长兼任港九文化支部书记,共青团中央委员,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队“抗日反奸同盟”宣传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广州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等职。还曾兼任《新华日报》史学会会长、《华商报》史学会会长、广东省鲁迅研究会会长等职。
杜埃的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计有《初生期》、《人民文艺说》、《论生活与创作》、《乡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丛林曲》、《冰消春暖》、《风雨太平洋》(上、中、下)、《杜埃杂文集》、《诗集》等10多部。
杜埃人物生平
童年在村内养正小学读书,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埔中学,由于家境贫寒,三个月后辍学回乡任小学教师。在进步教师引导下,他在学校附近的小阁楼上,读到了《列宁主义》、《共产主义ABC》和许多进步文艺书刊,其中蒋光赤(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对他的影响尤深。在进步书籍的鼓舞下,他勇敢地走上了曲折的人生旅途。民国十九年(1930)他从家乡来到广州,几经辗转,住进一间学生住宿的旅舍,依靠同学会、同乡会时断时续的接济艰难度日。他当过抄写员、图书管理员,还进过英文夜校、世界语夜校学习。在此期间, 他开始给报刊投稿,还和饶彰风等几位进步青年一起,参加秘密读书会,创办《晨曦》、《天王星》等进步文艺刊物,并参与秘密刊物《火花》的编辑、写稿,印刷、发行等工作。 民国二十二年(1933)杜埃考入中山大学。同年,经连贯介绍, 先后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积极参加学习、宣传和发展组织的活动,还为“左联”和“社联”的地下机关刊物《新路线》撰稿。他在发表《客厅主义文学时,开始使用笔名“杜埃”。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因为一位同志把刊物拿到报摊寄售时被特务盯梢,《新路线》印刷机关被破坏, 中山大学和其他学校秘密读书会的许多进步青年被捕,原住在东山茅屋的杜埃和几个青年,转移到"芳草街"附近的"榨粉街",租住仅一房一厅的小楼。连贯随后也转移到此处,继续领导广州“左联”、“社联”和“无产阶级文化总同盟”的工作,给杜埃和其他青年同志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民国二十四年(1935)底,杜埃参加"突进社"的筹建工作,和肖殷、楼栖、赖少其等进步青年成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团结文艺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国二十五年(1936)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委。11月参加广州举行的鲁迅先生逝世追悼大会,会上群情激奋,特务不敢动手,第二天当局即按黑名单拘捕追悼大会的主办人和上台演说者,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疏散到香港。"西安事变"发生后,局势稍许松动,才又回到广州
民国二十六年(1937)他被派任中共香港工委代理宣传部长, 兼任港九文化支部书记,公开职业是南方书院教师,为《大众日报》撰写社论和主编文艺副刊。后调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做高层文化人士的统战工作。民国二十八年(1939)奉派回东江,举办10个县的青年抗日服务团训练班,任班主任。是年,被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民国二十九年(1940)3月,奉派到菲律宾建立抗日宣传基地,任建国中学教员、《建国周报》主编。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菲律宾华侨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和当地人民并肩战斗, 任“抗日反奸同盟”宣传部长。在戎马倥偬中,他写了许多散文和报告文学,结集为《在吕宋平原》,并为创作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后任《华侨导报》、《现代文化》主编。民国三十六年(1947)他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分局派他到《华商报》工作,后代理党刊《群众周刊》总编辑。1949年10月,杜埃参加东江教导团接管广州,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翌年,调入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兼任华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1955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任省委宣传部、文教部副部长。1958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身份出访波兰、捷克。1966年上半年,任广东友好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日本。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戴上“走资派”帽子,下放韶关曲江五七干校劳动,还被诬为“特务集团成员”,受到非法监禁3 年。1973年8月,他要求落实政策,经周恩来批准为其平反。此后, 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第一副主席,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1976年,参加增城县工作团,驻朱村镇体验生活,从事文学创作。期间,兼任《新华日报》史学会会长、《华商报》史学会会长、广州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等职务。1977 年,任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杜埃对大埔家乡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他曾7次返乡,写了许多富有农村气息的作品,于1961年汇集成《乡情曲》出版,他在《后记》中深情地写道:“我的家乡一一她的一切使我的感情永远激动,她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永生不灭的印象,她像春天的种子一样在我的心中发芽、茁长,为了这些,所以用了《乡情曲》为书名。”1979年,他陪同连贯等人返乡,写下记述家乡行的散记《山中山》、其中有《大埔山城》一诗:“虎山跃跃梅河碧,丛林莽莽烈士血。埔北侯枫赤帜飘,三河坝上鏖战急。春风喜度万川关,绿野处处甘泉溢。长征路上迈新步, 但见人人情激越。”
1985年,他把节省下来的稿费和“文化大革命”后退回来的钱, 委托县里的同志在家乡建了一幢小楼,命名为“准庐”,以纪念当年地下党组织在广州的联络点一一名叫“准庐”的东山茅屋。1986年元宵,他在家乡“准庐”壁上题诗:“松亭夜月今犹在,梦绕枫林梯岭明,南山高岗迎旭日,马山莒水总关情。”
1993年8月,杜埃病逝于广州,享年79岁。
杜埃个人简介
杜埃(1914~1993),原名曹传美,广东大埔县湖寮镇莒村田背角人。他童年在村内养正小学读书,后任小学教师。民国19年(1930)考入中山大学。
民国21年,杜埃参加广州“左联”、“社联”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次年,他在连贯领导下,为《火花》、《天王星》、《新路线》等刊物做组稿、发行工作。他在发表《客厅主义文学》时,开始用笔名“杜埃”。民国24年底,他参加“突进社”的筹建工作,和肖殷、楼栖、赖少其等进步青年成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团结文艺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传委员。民国26年,任中共香港代理宣传部长,兼任港九文化支部书记,公开职业是南方书院教师,后调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高层文化人士的宣传工作。民国28年,他被派回东江,举办10个县青年抗日服务团训练班,被选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次年3月,他到菲律宾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任建国中学教员、《建国周报》主编。民国30年,任“抗日反奸同盟”和菲律宾华侨宣传部长。民国34年,任《华侨导报》、《现代文化》主编。民国36年,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分局派他到《华商报》工作,后代理党刊《群众周刊》总编辑。
1949年10月,杜埃参加东江教导团,广州被接管后,他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翌年,调入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兼任华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1955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任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教部副部长。1958年,他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身份出访波兰、捷克。1966年上半年,任广东友好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日本。“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戴上“走资派”帽子,下放韶关曲江“五七”干校,后又因被诬为“特务集团成员”,遭非法监禁3年。1973年8月,经周恩来批准为其平反。此后,杜埃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艺联合会第一副主席和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1976年,他参加增城县工作团,驻朱村镇体验生活,从事文学创作。期间,兼任《新华日报》史学会会长、《华商报》史学会长、广东省研究会会长、广州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等职务。1977年,任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杜埃的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计有《初生期》、《人民文艺浅说》、《论生活与创作》、《乡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丛林曲》、《冰消春暖》、《风雨太平洋》(上、中、下集)、《杜埃自选集》、《诗集》等10多部。
1993年8月,杜埃病逝于广州,享年79岁。
杜埃补充介绍
杜埃(1914~1993),原名曹传美,湖寮镇莒村田背角人。他童年在村内养正小学读书,后任小学教师。民国19年(1930)考入中山大学。
民国21年,杜埃参加广州“左联”、“社联”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次年,他在连贯领导下,为《火花》、《天王星》、《新路线》等刊物做组稿、发行工作。他在发表《客厅主义文学》时,开始用笔名“杜埃”。民国24年底,他参加“突进社”的筹建工作,和肖殷、楼栖、赖少其等进步青年成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团结文艺工作者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传委员。民国26年,任中共香港代理宣传部长,兼任港九文化支部书记,公开职业是南方书院教师,后调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高层文化人士的宣传工作。民国28年,他被派回东江,举办10个县青年抗日服务团训练班,被选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次年3月,他到菲律宾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任建国中学教员、《建国周报》主编。民国30年,任“抗日反奸同盟”和菲律宾华侨宣传部长。民国34年,任《华侨导报》、《现代文化》主编。民国36年,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分局派他到《华商报》工作,后代理党刊《群众周刊》总。
1949年10月,杜埃参加东江教导团,广州被接管后,他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翌年,调入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兼任华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1955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任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教部副部长。1958年,他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身份出访波兰、捷克。1966年上半年,任广东友好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日本。“文革”期间,他被戴上“走资派”帽子,下放韶关曲江“五七”干校,后又因被诬为“特务集团成员”,遭非法-3年。1973年8月,经周恩来批准为其平反。此后,杜埃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艺联合会第一副主席和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名誉主席。1976年,他参加增城县工作团,驻朱村镇体验生活,从事文学创作。期间,兼任《新华日报》史学会会长、《华商报》史学会长、广东省研究会会长、广州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等职务。1977年,任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杜埃的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计有《初生期》、《人民文艺浅说》、《论生活与创作》、《乡情曲》、《不朽的城》、《花尾渡》、《杜埃散文新集》、《丛林曲》、《冰消春暖》、《风雨太平洋》(上、中、下集)、《杜埃自选集》、《诗集》等10多部。
1993年8月,杜埃病逝于广州,享年79岁。
“杜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