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名人詹学传介绍
詹学传(1101年-1189年),男,北宋宰相,是较有名的爱国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国,詹学传被迫隐居在今广东省大埔县长治乡长兴(长窖)村,以教学为生,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声名。
詹学传人物生平
詹学传,相传是闽粤交界一带詹氏始祖,派下后裔为数众多,散布于粤、闽、台等地。
《大埔文史》(第九辑,第56-59页)有《詹学传》一文,第一次以正式文献方式发表了他的生平事迹。该文称詹学传曾经进士及第,“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并叙述詹学传与李纲同朝为官、共同抗金作战,还叙述詹学传是朱熹的老师,而且朱熹在詹学传死后曾为其写祭文(《祭詹侍郎文》),等等。该文影响很广:网上各种关于詹学传的表述,有些詹氏族谱中对詹学传的表述,均受到该文影响。但是,该文的主要叙述是粗糙的,其考证不严,错误跌出,不足采信。以下详论之。
《詹学传》这篇文章说:“詹学传,字成宗,号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9月出生于江西南丰州广昌县陂头镇。他一出世,父亲詹尚文即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荣宗耀祖之意。”(《大埔文史》(第9辑),第56页 )。但是,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搜索“詹学传”、“詹成宗”、“詹正峰”,均没有任何结果;搜索“詹尚文”,也无结果。
《詹学传》说:“学传于二十一岁乡试考中举人,二十二岁(1123年)会试中进士。出任山东辽城县令。他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当地曾发生一起犟奸杀人案。有个恶棍犟奸杀人,又移尸嫁祸他人。学传受理此案,不顾个人得失,依法将其处以极刑,为民除了大害,当地百姓,莫不交口称赞。学传深得朝廷宠信,旋任经略安抚使。後又提调入宫,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刘氏亦诰封一品夫人。”这里同样有许多疑点:(1)21岁乡试考中举人,22岁(第二年)会试考中进士,这在考试制度上是否有可能性,存疑。(2)这篇文章说,詹学传“出任山东辽城县令”。但是,在百度搜索“辽城县”,历史和现在都似乎无此地方。“辽城县”可能为“聊城县”之误? 如果詹学传曾任聊城县令,那么,《聊城县志》或《山东通志》中应该至少有记载“詹学传”的名号。但是,《文渊阁四库全书》却没有出现詹学传的名字。(3)从“县令”(七品)直接升任“经略安抚使”(级别非常高的封疆大吏),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詹学传曾任经略,那么是什么地方的经略,对此该文毫无提及。
《詹学传》把“詹学传”与“李纲”相提并论。可是,在《文渊阁四库全书》搜索“李纲”得到3230个结果(可能有重名的,但大部分应该指向北宋末年的那位名臣李纲),搜索“詹学传”得到0个结果。《詹学传》把詹学传说成朱熹的老师,但是史书未见朱熹与詹学传交往的任何描述。如果詹学传果真曾经位居“中书侍郎”这样级别的高官,与朱熹果真有这样密切的师生联系,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必能搜索到其名号。
《詹学传》说:“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7月,詹学传便在长窖村病逝。享年89岁。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后,闻此噩耗,即不远长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长窖村祭师,撰写《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但是,实际上朱熹悼念的“詹侍郎”不是“詹学传”,而是浙江人“詹仪之”。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多处记载,詹仪之是浙江遂安人(今属于淳安县)。例如:“詹仪之,字体仁,遂安人,绍兴进士,平居以问学为事,淳熈中知信州,时朱子、吕祖谦俱在鵞湖;仪之复往辨问,无虚日。及帅广东,以濂溪旧治立祠曲江。後论广塩官鬻之[?],上嘉之。除吏部侍郎,权知静江,讨平安化蛮,巳中蜚语,安置袁州,归卒。”(《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三十四。注:标点为编者所加,下同。)朱熹《祭詹侍郎文》中称呼“詹侍郎”的职位是“经略、阁学、侍郎”,这三个官职称呼均适合詹仪之。因詹仪之曾任“广西经略”,故称其为“经略”;“阁学”指“馆阁学士”,詹仪之作为进士,充作某阁的学士,也很自然;詹仪之曾任吏部侍郎,故称其为“侍郎”。朱熹与詹仪之的交往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其他地方可以查到许多相关信息,而朱熹与詹学传的交往在《文渊阁四库全书》一点信息也查不到。
《詹学传》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信息,有些很具体,譬如詹学传的生卒年、名号、父辈、子嗣。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该文作者没有做出任何说明;其中或许有部分表述是可信的,但是,把詹学传跟李纲扯在一起,跟朱熹牵上关系,则完全是错误的。同时,“中书侍郎”之类的官职,也是可疑的,理由同上:如果詹学传与朝廷、李纲、朱熹有这么密切关系,官阶这么高,他的名号在《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一次都不出现是完全不可能的。
詹学传人物简介
詹学传(1101—1189),字成宗,号正峰,生于江西省南丰州广昌县。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主战主降两派斗争剧烈,詹学传力主抗金。京都沦陷,钦宗被俘,学传携眷南迁,初至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设馆讲学,当时家住油(尤)溪县的朱熹,便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几年后,学传又南迁至海阳县长窖村(长治乡长窖村)定居。
学传生性温纯,天资聪颖。22岁中进士。曾出任山东省聊城县令。在任期间,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曾发生一起事件:当地一恶棍强奸杀人,又移尸嫁祸他人。学传受理此案,依法将其处以极刑,为百姓除一大害,当地群众莫不交口称赞。后擢经略安抚使,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夫人刘氏亦诰封为一品夫人。
关于学传的生平,所遗资料不多,朱熹有《祭詹侍郎文》一篇(见《朱子大全》)。今摘其中一部分,俾了解学传生平之大端:“……朱熹谨致奠于近故经略阁学侍郎詹公之灵。呜呼!……惟公粹美之资,得于天禀,孜孜问学,乐善不倦。其尊闻行知之效,见于日用之间者,在家在邦,随事可纪。……晚登从班,出镇南服,急于救弊,以绥其民,不暇计百全之利,而其害有出于意虑之外者,上虽不获已于积毁之言,然暂谪而亟还之,则既有以知公之无罪矣。众亦咸谓商度财利,钩校米盐,本非所以烦儒学老成之士,莫不冀公之复起,而有以卒究其所学之蕴也。不谓归未及门,而遽以病告,税驾未几,而遂至于不起,此则有志于学者所以叹息流涕,而遗恨于无穷也……”学传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卒于家,终年89岁。
詹学传轶事典故
长治的长窖村有一穴古墓,埋葬着北宋末年逃难流落到大埔的一名京官,也是如今广东、福建两省詹姓客家人的开基祖詹学传。
北宋末年,金兵乱华,许多做官的和中原一带的百姓纷纷逃向南方,詹学传就是当时带着家眷避难、流落到大埔的。
詹学传到长窖村的前一晚,村里有个姓蓝名关明的有钱人,他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厅堂里的两枝柱被两条活生生的龙缠住,一条是白龙,一条是乌龙,不知是凶是吉,醒来梦境还十分清晰。第二天便碰上素不相识、无亲无戚的詹学传带着家眷求见。厅堂上坐聊时,蓝关明见到詹的两个儿子一个穿着白衫一个穿着乌衫,一白一乌各挨柱头,立即联想起昨晚梦中见的双龙缠柱,又惊又喜,心想昨夜的梦应验了,这两个孩子将来一定大富大贵。于是,十分热情招待詹学传,并要求一个孩子给他当女婿,詹蓝两家对亲,学传一家就住在他家,不必再流离了。从此,詹学传便落居长窖,逝世后葬在长窖。
詹学传曾任中书侍郎一品高官,亲手教出很多学生。他死后的第二年,有一个得意门生寻到长窖,当得知詹已逝世后,悲切地作了一篇祭文上坟哭祭。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教育家的朱熹。朱熹哭祭恩师的祭文被后人收入《朱子大全》。詹学传的两个儿子,后来果然大富大贵,子孙后代分布在广东、福建许多地方。
总之,詹学传历史上极有可能是确有其人,而且大埔、饶平、龙岩、台湾等地詹氏承认他为祖先,应该也是有历史传承的、基本可信的;
詹学传补充介绍
詹学传(1101—1189),字成宗,号正峰,生于江西省南丰州广昌县。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主战主降两派斗争剧烈,詹学传力主抗金。京都沦陷,钦宗被俘,学传携眷南迁,初至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设馆讲学,当时家住油(尤)溪县的朱熹,便在这里向学传拜师求学。几年后,学传又南迁至海阳县长窖村(长治乡长窖村)定居。
学传生性温纯,天资聪颖。22岁中进士。曾出任山东省聊城县令。在任期间,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任内曾发生一起事件:当地一恶棍0杀人,又移尸嫁祸他人。学传受理此案,依法将其处以极刑,为百姓除一大害,当地群众莫不交口称赞。后擢经略安抚使,累官至阁直学士、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夫人刘氏亦诰封为一品夫人。
关于学传的生平,所遗资料不多,朱熹有《祭詹侍郎文》一篇(见《朱子大全》)。今摘其中一部分,俾了解学传生平之大端:
“……朱熹谨致奠于近故经略阁学侍郎詹公之灵。呜呼!……惟公粹美之资,得于天禀,孜孜问学,乐善不倦。其尊闻行知之效,见于日用之间者,在家在邦,随事可纪。……晚登从班,出镇南服,急于救弊,以绥其民,不暇计百全之利,而其害有出于意虑之外者,上虽不获已于积毁之言,然暂谪而亟还之,则既有以知公之无罪矣。众亦咸谓商度财利,钩校米盐,本非所以烦儒学老成之士,莫不冀公之复起,而有以卒究其所学之蕴也。不谓归未及门,而遽以病告,税驾未几,而遂至于不起,此则有志于学者所以叹息流涕,而遗恨于无穷也……”
学传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卒于家,终年89岁
“詹学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